在阅读训练中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129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阅读训练中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在阅读训练中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在阅读训练中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在阅读训练中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在阅读训练中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在阅读训练中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我们在与阅读训练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作品中说的是什么?作品中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有什么好处?的确,这是在阅读中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前者是对语言含义的思考,后者是对语言功能、表达效果的思考。这两方面的思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它们所涉及的又确实有很大的区别。思考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判断的含义,这是属于逻辑范畴;思考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属于表现范畴。两者有联系,但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鲁迅先生的祝福开头这样写道: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

2、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 如果仅就逻辑意义而言,那么可以说这几句所说的是一个乡村雪夜的过年祝福情况,但如果从表达效果上体会,则就会感受到一组镜头:先是远处低暗的晚云,隐约的钝响,震耳的大音、幽微的火药香;然后是近处梅花的雪花乱舞的特写。这明显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极端的沉重、压抑的氛围。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在阅读中,特别是在文艺作品的阅2读中,我们不仅应当善于运用逻辑范畴进行思考,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表现范畴进行思考

3、。作品语言中那些奔涌的情感、含蓄的韵味、智慧的闪光、丰富的蕴含,倘若离开了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显然这是难以充分感受到的。而作为一名高中生,他的语言修养能否在阅读训练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也显然与是否善于进行这样的思考关系很大。 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思考,需要以有关语言的知识为基础,需要词汇、句式、修辞方法、各种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但仅仅掌握了这些知识,或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识别作品中用了何种句式、用了那种修辞,这还不等于善于思考语言的表达效果。所谓善于运用表现的范畴,主要指的是对各种各样的表达具有较强的语感,善于从语言与现实生活的链接中,体察到作者表达的具体效应,进而对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做出比较恰

4、当的分析。 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正确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正确推敲作品语句的表现力 好的作品的语言一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而所谓推敲语句的表现力,也就是要求我们去努力理解作品语言合何以准确、鲜明、生动的,去具体弄清作者遣词造句有哪些妙处。例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3这些语句的表现力就很值得推敲。从用词来看, “泻”字便是最佳一例。它与“流水”的比喻十分协调,这就是

5、准确。自然,能与“流水”相应的词还有其他的词语,如:淌、流等等,但用“流”显然有重复的毛病,用“淌”似乎又会引起有声的感觉,而月光是无声的,这里意境是极宁静的,用“流” “淌”都嫌意味不足,只有“泻” 。这个“一泻千里”的“泻” ,仿佛使那片澄澈的月光一瞬间已展现在读者面前,的确生动而又传神。再从造句来看,这里的三个比喻句也是用的简洁而恰当的。流水,令人想到月光的澄澈;牛乳,令人想到月光的皎洁润泽;轻纱,令人想到月光的素淡柔和。荷塘上的月色如此美妙,怎能不让人几乎怀疑自己置身于朦胧的梦境之中呢?如此丰富的感受仅凭着几个词语、句子便传达出来,这是何等高明的语言艺术呀! 类似这样的思考,就是对语句

6、表现力的推敲。 这种推敲,一般来说,要求对词语搭配、词语的适用范围等问题比较敏感,要求对词语的概念意义、附加意义(如含蓄意义、风格意义、感情色彩、习惯用法)有一定的鉴别力,要求对各种句式(如长句、短句、对称句、排比句、错综句、感叹句、疑问句、比拟句、比喻句及作者刻意锤炼的各种句式)的修辞效果能深入领悟并能做出具体分析。 二、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 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可以采用议论说明的方式,也可采用记叙描写的方式。如果是前一种情况,一般易于把握,只要善于领悟语句的含义,问题即可解决;后一种,则比较复杂,如果仅仅停留在对记叙描写的一般理解上,是无济于事的。比如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过秦论4写道:

7、“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两段叙述虽然每一句对秦王朝批评,但作者的情感已经包孕在其中了。再如屈原列传中这样写道: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8、,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 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 ,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 ,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 。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妙处。这样的表达,如果仅5仅关注记叙的本身

9、,理解就不免流于浮泛了。 在记叙描写中表明作者观点而不做另外的阐述,这是一种俭省的笔墨传达丰富意蕴的笔法,为我国古代史传散文所常用,但不少现代作品也继承了这种传统。无论是对事物的看法、对人物的评价,还是对世相的针砭、对是非的判断,都可采用这种寓议于叙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善于在冷静的述说中捕捉作者的倾向性,善于在具体叙述中提炼出记叙描写中提炼出潜在的观点来。 三、正确体察作品语言中的情意感受 笔锋常带感情,这是人们对高明语言表达的一种赞誉。而善于领会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善于求见作品中细腻的情趣,也是人们在阅读中追求的一种较高境界。 一般来说,与读者比较贴近的感情,或者作者

10、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感情,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否则,就要对背景材料和相关内容多做了解,才能有所得。比如: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

11、,6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 ”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这一段夹叙夹议的文字,阅读时可能匆匆读过去,未加以重视,但如果反复看这一点,特别是练习来思考,就不难理解这段中鲁迅对刘和珍褒扬以及痛惜了,而且这一点也为后面的刘和珍在枪林弹雨中与同学互相救助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通过夹叙夹议方式所抒发的情感一般还不太难以理解,因为字里行间不难看到直接点出作者情感的字眼,而采用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方式有时会更显曲折,更显含蓄。 为了忘却的纪念 荷塘月色就有一些段落就是寄情于事、寄情于景的,至于借

12、物抒情的例子,课文中更是多见。对于这类曲折、含蓄的抒情文字,要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使自己进入情景,进入作者所述说的事情当中,把作者所叙之事、所摹之境置于眼前,摆在身边,反复玩味,这样就能触摸到作品中的脉搏,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意感受了。 四、正确揣摩作品语言所表现的形象 这两年对作品形象的考查逐渐多了起来,我们也加强了这方面的教学。在许多的作品中,特别是小说、戏剧,都是用形象化的手段来反映社会、表现思想情感的。因而,善于善于揣摩作品的形象也是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要求。 这种揣摩,必须以对作品中那些形象描写的敏锐感知为基础。只有对这些形象描写能够形成鲜明的印象 读外貌就能观其人,睹其物;7读行为动作

13、,就能看到其举手投足;读对话则如聆其音;读心理则能感其态;读场景,就能身临其境;读细节就能心领神会。这样,就能够进行深入揣摩,以作品语言为凭借,但也离不开必要的背景知识与生活经验。 作品的形象,一般都是通过不同的描写刻画,各个侧面的勾勒来加以表现的,因而对形象的揣摩,必须善于把握相关描写内在联系。比如阿 Q 正传里的赵太爷,在革命进城的当夜,留下了举人老爷送来寄存的箱子,与“素不相能”的旧派人物加紧勾结;而对高呼“造反”阿Q, “怯怯的迎着低声”的叫道“老 Q”,一副惶恐畏惧的神态;但当夜,他却和儿子“商量到点灯” ,策划出与那“历来也不能相能的假洋鬼子”一道去尼姑庵砸龙牌的“革命”行为。这三

14、个方面的描写,倘若仅就其一端而论,对赵太爷这个人物便不免流于肤浅,若能综合起来,显然就能看出赵太爷的狡猾阴险。 作品中的事件都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人物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因而,对形象的揣摩,必须善于把形象放到一定的环境背景中思考。如果离开了辛亥革命对清朝统治的巨大冲击这一背景,那么赵太爷上述种种表现就难以理解了;同样,如果离开辛亥革命的严重妥协性,那么赵太爷的一时狡猾的得逞也难以理解,所以对形象的揣摩,要有结合环境背景理解的能力。 另外,作品成功的形象总是各具特征的,个性鲜明的,如果把相关形象放在一起,拿来比较,进而鉴别,这也是很好的揣摩形象的方法。如:鲁侍萍与祥林嫂都曾在悲惨境遇中奋斗抗争过,但她们维护自身尊8严的方式迥乎不同,对后者,我们只有同情,而前者我们还会有钦佩。还有林冲、杨志、鲁智深等也是以比较的。这样去揣摩,对理解的深化显然是有帮助的。 当然,阅读训练不可能只训练这几个方面,但如果我们在学习当中注意对各种问题的正确思考,是会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