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学生文学批评写作现状及对策文学批评对中学生来说,也可以统称为“小评论” ,但它不是一种文章体裁,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凡是符合议论文体式的都可以成为文学批评的载体。它可以作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有益补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者。语文教师除了针对课文灌输一些现成的文学基础知识和作品背景知识以外,还应当以一个文学批评家的身份出现,向学生谈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文坛最新的发展动态。如果我们把文学鉴赏和批评对象的范围扩大到课内外阅读的作品,那么,除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外,还必须提供多种途径,循序渐进地,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一)
2、静态的文学批评活动 所谓“静态”就是指这种文学批评主要体现为书面的文字表达,它包括: 1.完成布置的文学批评性作业。这里的作业不是指较长而完整的文章,而是指就某个具体问题所作的回答,比如:试分析百合花中树枝和野花的象征意味;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究竟有没有代表性?诸如此类。如果所批评的是课本内的作品,特别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见解,敢于发前人所未发,发教师所未发。 2.写文学书评。书评有两个特征:时效性和客观性。学生们可以在近期出版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为思考对象,从而对它的文学价值作2出分析。文学书评可以侧重简明扼要的介绍,也可以是取其一点进行评论;可以是批判式的(对其总体倾向或某个严重错误
3、) ,也可以是总评式的。总之,书评要有时间上的新鲜感,这包括评新书和发现旧书中的新问题两个方面,同时文学书评的重点不在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 3.写文学作品读后感。这种形式没有时效性的要求,批评对象可以是课本内外的“名家名篇” ,也可以是刚出版的新作品。广义的讲,倘若主要是从文学角度来分析,那么影视、戏剧的观后感也可以归入此类。这类文学批评正好与书评不同,它的主要任务是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 4.编写文学作品的提纲并加以点评。有时候,由于时间或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写成一篇完整的批评文章。这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文学作品编写成一份提纲。提纲的要求可以不同,如“人物提纲” 、 “情节提纲”
4、、 “主题发展提纲”等等。编提纲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批评过程,删取、详略、侧重等等正体现了编者的批评目光。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编提纲时,附带注上自己的某些精彩的评点、连注等。编提纲所要求的“读得清楚”和“想得清楚是文学批评者的一大素养。5.写作模拟形式的推荐信和审稿信。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可以假想自己是某位编辑的朋友,在阅读了一部好作品以后激动不已,急不可耐地将这部“手稿” (实际上是已经出版的作品)推荐给出版社的编辑,希望能得以出版。或者假想自己是一位编辑,看到一部好的来稿以后,怀着满腔热情,力陈该书的种种优点和特点,希望自己的审稿意见能引起主编的重视,以期将该书纳入出版计划
5、。由于这种模3拟活动假想性地改变了学生的社会角色,使他们有某种权力对文学作品作出“审判” ,所以能激起学生参与文学批评的极大兴趣。 (二)动态的文学批评活动 所谓动态,就是指这种文学批评主要体现为一个行为过程,它包括: 1.师生谈话。这主要是指课堂内教师与某位学生就某个文学何题进行交谈,或者提出问题后,请学生单向性地表述自己的文学见解。这种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复述、主题评述、情节评述、人物评述等等。其中的“复述”可以是详细的、扼要的、摘要的,也可以是改变作品体裁、叙述角度等以后的创造性复述。 2.课堂讨论。这是在教师组织的课内分组活动,或者分组以后再集中的文学批评活动。这种讨论能比较全面地综合起
6、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往往气氛比较热烈。这种批评活动的关键,是教师要有把握全局、善于归纳总结的批评能力。 3.角色扮演。这是一种形象而生动的文学批评教学形式。它是指:在阅读和分析一部文学作品的课堂活动中,除了激发起学生各自不同的观点外,还让倾向于某个作品人物角色的学生站起来,互相讲述各人自己的处境、思想、情感等等,既扮演角色,也跳出角色加以评论。这种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批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看到文学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从各自为自己申辩的角度而言) 。角色扮演的文学批评活动比较适合中学生的特点。 4.介绍信息。在这种动态性的批评活动中,学生按计划轮流上台介绍自己最近的文学阅读和其它文学实践活动。
7、除了介绍信息、提供资料4外,也要求学生尽可能谈出自己对信息的独立见解及准确可查的资料来源。因为学生课余的文学阅读面和信息来源不同,故而往往一学期下来,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到不少文学知识,增长不少文学见解。学生们上台介绍、评述,俨然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增加了他们的兴趣,因而这种文学批评活动也是较为可行的。 6.出版墙报和“内部刊物” 。学生的批评活动只是一种“见习行为” ,因此他们的大量批评见解和文字只能在墙报和自编刊物上“发表” 。但对于学生来说,即便是在班会和校内“发表” ,也会增加他们投入的热情。教师应当设法多创造这类“发表”的条件,使各类文学批评活动(包括文学创作活动)在学生自己的园地上得以沟通,得以公开,从而使学生逐渐在兴趣之中形成真正的文学批评的概念。 7.“干涉”舆论。所谓“干涉”舆论,对中学生来讲,可以说是“真刀实枪” “上战场”了。其实质就是让社会能听到中学生对文学的声音。 “干涉”的方式有给合适的报刊投稿,争取正式公开发表。给电台电视台写信或打有关部门热线电话,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评点某些文学现象,通过这些大众传播媒介把自己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