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技术课的开放性教学探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开放性教学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要开展好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需要教师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开放教学理念 和传统信息课的教学理念不同,开放性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建立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所谓开放性教学应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多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发散型教学模式,它是对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体验,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保证。开放性教学突出表现了育人观的开放性、教学观的开放性、师生观的开放性。信息技术学科的开放性教学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自由式教学,它应该以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为指
2、导,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在具体教学中实施好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开放性教学。 二、开放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吸引学生,使之全神贯注,又能启迪学生思维,使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使用亲切的语言、自然大方的体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2三、开放教学目标 传统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课以学懂例题、完成课堂任务为目标。教学中学生缺乏生气和乐趣,缺少思想的碰撞,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展示
3、。而开放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使每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不违背科学性、系统性原则下,信息技术课的目标达成可分为 3 个阶段:(1)知识与技能阶段,即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技巧。 (2)过程与方法阶段,即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未来学习发展的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阶段,即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感悟信息学科中思维的严谨,让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的社会存在和发展。这 3 个阶段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习能力。 四、开放教学资源 一名优
4、秀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理解应该是超越教材范围的广义内容,因为在本质上,教学资源是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学生现有技能、学生遇到的问题、教材、网络资源、社会现象等组成的开放性资源集合。(1)以网页、幻灯片、动画形式等为代表的学科教学基础材料。 (2)教师把互联网看成学生自助学习的最佳平台,设计开放性的互动资源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3)通过网络向学生介绍一些适合学习的教学资源。(4)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转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3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也培养了学生自助学习的能力。 五、开放学生思维 布卢姆曾经说过:“人们无
5、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敢于思考,乐意表达,让学生觉得自己把得出的结论和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减少学生的精神压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六、开放任务设计 信息技术课中的随堂任务是学生反馈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设计学习对象区别对待和学习阶段性目标达成深浅不一的开放性的任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志向、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千
6、差万别,教师的教学任务设计更要考虑学习者的心理特征、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考虑问题分层设计、时间分层设计、作业分层设计、评价分层设计 4 个方面。分层任务设计不仅有利于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与学的过程也更加流畅,教学效果也更为有效。 七、开放教学评价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探索建立多元4化和开放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体系,放大正面评价的激励作用,如何评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提高能力,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1)评价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7、,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某个问题和任务的结果,而是扩大到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全程。(2)评价的具体指标发生了变化,传统评价侧重于单一的结果评价,而开放性的评价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信,更能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八、结束语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我们无法教给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他们今后踏上社会所运用的许多新知识,今天我们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会掌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我们还必须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会如何获取有效的信息、知识,以及学会对它们进行有效的选择、加工、改造和运用的本领。 参考文献 1 吴玉秋.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4):37-39. 2 马秀麟,衷克定,金海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7):69-72. 3 李天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任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24. 54 任玉媛.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新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54-56. 5 李文宏.论教育信息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