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应用随着课改的实施与深入,我已经充分认识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仅靠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的想法是:在通常习惯下,课前预习几乎被大多数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如果我能够充分地开发出这部分学习时间和效益,那么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就可以大大地“拓宽”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岂不又有了新的突破点?我们都知道,预习就是自觉自主为接受新知所做的一些必要的预备性学习与准备。只有认真预习,才能发现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才能发现疑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更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知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
2、的主动求知过程。因此我准备通过对所带班级的课前预习方式和方法进行指导,制订出适合于初中生数学学科课前预习的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进一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教学。下面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对预习方法和预习取得的效果加以总结,供参考。 一、预习的实施步骤 1.学生自主预习 学生围绕基本概念、原理、法则、规律、公式等阅读教材,做预习笔记,将自己的思维成果记录下来。预习笔记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化的笔记有利于记忆。将新教材中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2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记号,使自己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时间控制在 1020 分钟之内,不易占时太长影响其他课
3、程的学习。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对概念、规律等知识点的整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上课之前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预习的效果,正确地给予评价,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老师指导预习方案导学案 著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遵循这一原则,我认为在初中的许多新知识课中,教师可以将要传授的新知识单元,按照知识的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的法则的形成技能的形成和应用这个顺序来设计问题,提前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去预习。设计的问题可以完全要求学生
4、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老师在上课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与改正,帮助学生完善预习结果。 3.小组预习方案 小组预习方案要求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要求组内学生兴趣、特长、学习习惯各异。一般我会按照“842”分为 89 组,将班级成绩分成 8 类,1 号类 18 名,2 号类 916 名,依此类推,然后从每类学生中各选一名构成一组,并将每组的学生依据成绩的高低依次编为 18号,即成绩最高的为 1 号,最低的为 8 号。通过这样的分组,把学生进行优、中、差合理搭配,以确保组间同质,组内同异。通过小组共同设3计预习方案,提前解决简单问题,对于都不会的问题记录下了交给老师,老师通过整合准备第二天的教学
5、,这样老师能有效地教学,学生能有效地听课,让学生参与了教学,老师与学生达到了双赢,让学习真正变成快乐的事。 4.课前预习方案 课堂预习 46 分钟,老师当堂给出预习提纲,学生按预习提纲进行预习,老师当堂检查一下效果。然后学生模仿例题进行训练,学生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评价,老师对错题进行讲解,最后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整堂课学生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独立完成学习,老师只是引路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就解决了老师们担心:“预习过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的问题。 二、
6、预习的成果 1.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通过预习概念、原理、法则、规律、公式等阅读教材,做预习笔记将自己的思维成果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对自己、对知识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在上课时就会打有准备之战,改变了以往老师满堂灌的教学。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准备,上课时听什么自己做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4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
7、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促使教师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对教材的预习情况采取相应的课堂组织形式,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并且能够使教师主动地意识到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去应对同学们在预习中产生的各种情况,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反思,从而也就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4.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教师根据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的内容,也能把被动的教改成主动的教,这样真正有效的、双主体互动的课堂就形成了。 总之,自学能力是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它属于工具性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重要素质之一。通过预习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从而代替教师的讲解,它的依据是学生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实现靠教材和教学参考材料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但必须是由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过渡,这些问题的设计应当是从小步子逐渐到大步子,具有较强的阶梯性,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51.施书鱼.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 2.李路敏.小组合作在课前预习中的作用. 3.徐志远.课前预习是课堂改革的试金石. 4.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