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作文应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摘 要: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可书写的内容。作文应联系生活、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生活,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作文;生活;思维 作文的能力提升分为内功和外功的修炼,以往的作文课里我们已经讲过许多关于作文的写作技巧,这些属于外功的修炼。现在我们回归本源,探讨一下作文的内功修炼。 一、作文是生活的记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每一天都看似一样却又不一样,相同的是日月交替,不同的是四季常新。路边开了小花,小草正在发芽,家里的宠物在玩耍。这
2、些都是最朴素的生活经历,亦是作文的源泉。 作为语文老师,我常常提醒学生留意身边天气的变化,季节的变化,节气的变化,以及自己内心的变化,看到好的风景,新奇特的事物,促动自己的事情,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才能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二、作文是内心感受的表达 人的情绪有喜怒哀惧四种。班里部分感性的学生情感细腻且丰富,通常比较内向。我常常引导他们尝试着打开心门。首先学会和自己对话,2然后学会和外界交流。开心的事情可以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快乐就可以加倍;难过的时候可以写在日记本里宣泄出来,难过就可以减半。学生后来主动给我看他们的日记:“今天回家,想着妈妈加班,爸爸出差我一个人,心里便有些失落。走到家
3、门口掏出钥匙开门,发现小二黑(我家的小狗)坐在门口等我,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除夕的夜晚,回奶奶家吃年夜饭,妈妈做了一大桌可口菜肴,年迈的爷爷嘴上挂着笑,用颤抖的手给我夹菜。原来幸福就在此刻,一家人围着的桌前。 ”把心打开才能接受更多生命的养料,才能有更多写作的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三、作文是思维的陈述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哲学教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事情。可是在学生眼里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单一的,非黑即白。为了训练他们的辩证思维,我常常举出一些事例,让他们用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阐述。如,课堂上我让他们讨论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学生的观点:好的一面:万物复苏,绿
4、意盎然带来希望可以春游。不好的一面:春雨来临皮肤过敏春困。经常换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培养了发散思维,使得思维变得活跃,以后遇事就再也不那么钻牛角尖了。 四、快乐生活,才能快乐作文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好作文的前提是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1.挖掘他们的兴趣爱好 做感兴趣的事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3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作为语文老师应细心观察,努力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事,分享自己做这件事的心
5、得体会。 2.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生活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中长大,儿童时期的成长环境导致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老师除了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兼具着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多参加集体活动能使学生能够克服自身各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的社交和应变能力,为写作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一个大班级里,有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比较强,表现也比较积极、活跃;也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稍微差一些,显得被动些。教师应树立良好的集体风气,让积极的学生带动被动的学生逐渐活跃起来。在集体活动中,每一个成员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在完成特定的角色任
6、务的过程中,身心会得到成长。然后用写作将这些经验记录下来。3.在旅行与阅读中获取作文的养分 现在的学生升学压力太大,加上家庭寄予的希望使得他们忙于学业很少有机会出去旅行。即便如此,我还是鼓励他们,若有机会可以多出去走走。 旅行对于写作的意义太多太多,最直接的收益当然是感官上带来的新鲜体验,随着行走能看到以前从未有过的风景产生一些以前没有的创4作灵感;各地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学生在观察之后加以提炼就能写出相对素材丰富意境深远的作文;还有,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也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为写作注入新鲜的内容。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行重视亲身经历和体验,深入民间,体察各地的民风,对于任何一个人,获得生活经验的其实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亲历,一种是阅读。而阅读也可以说成是一种纸上的旅行。通过阅读和作者对话,能打开自己的视野,领略一下作者眼中的世界。因此,读书与旅行可以看成是通往作文之路的两条腿,走的却是同一条路,异曲同工。 我们能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但无法通过阅读去获得生活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去亲身体验,通过行走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让一路行走的见闻转为写作素材。所以,我觉得多旅行,多行走,然后用笔去生动地记录下来,这也不失为当下一种很好的写作姿态。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