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课堂 精彩转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214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缤纷课堂 精彩转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缤纷课堂 精彩转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缤纷课堂 精彩转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缤纷课堂 精彩转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缤纷课堂 精彩转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缤纷课堂 精彩转移【摘要】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工具,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博古通今,关爱民生,这是其他任何一门功课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摆脱“学科中心主义“的小圈子,与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把“触须“伸进其他学科之中,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联网“,与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同时又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学科渗透 信息技术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40-02 信息技术引进教学领域为实现语文与其他各学科建立

2、“互联网“提供了契机,使语文课可以随时随地呼叫转移。如果能勤恳科学地耕耘好语文这块肥田,那么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文字本身的魅力,还能收获文字以外的乐趣。 精彩转移之一:翻阅春夏秋冬的画卷 语文与历史有着扯不断的联系,中华五千年,华夏三千载,这千年时间之涛,无休地冲刷着我们的华夏历史长堤。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比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是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有关的文章。就七律 长征这首诗而言,以前教这首诗时,2我只是简单说一下作者和背景简介,然后便是诗歌讲解和背诵。出生于21 世纪 90 年代的这批学生已经远离了那个时代,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学习,学生只能浅尝辄止,对于长征中的

3、甘苦,对于红军的精神,对于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也许能记住的只是考试要点。这完全没有达到这首诗教学的目标。 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加盟,我将这首诗的预习作业做了个改变。设计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有关毛泽东和长征的资料,在网上阅读相关文章,自己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等到上课时我有种惊艳之感,我发现学生不再被我牵着鼻子走,之前设置准备让学生 “钻“的一个个“圈套“ 都失去了用武之地。以下摘录了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问:这么遥远的路途,红军战士却说不难,很平常,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冯贤: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

4、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我深深地被他们感动了,长征的确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 沈栎:七律?长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可以称之千古绝唱。 王华:预习时我在网上搜到了电视剧长征的视频,对诗中“暖“与“寒“的对应,很欣赏,我感受到了诗文蕴涵其中的一份细腻的诗情,一颗独特的诗心。对于毛泽东 的“诗人“ 这一头衔有了更具体的理解,3他的大气磅礴是其他诗人难以相提并论的。 我只是换了预习作业,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收获的应该不止是诗文,还有对那

5、段历史的感慨和对伟人的敬仰吧。 所以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手段,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能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使我们学会历史地看待问题,而不是简单作结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改变单一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能让学生飞向更广阔的历史天空,去收获一份从未有过的、新奇的学习快乐! 精彩转移之二:徜徉山水名胜的奇苑 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性质兼备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知识向语文学科渗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尤其突出。其中游记散文所描述的一山一水,一潭一溪,可以让师生领略名山大川。要讲好这些文章

6、使人赏心悦目并非易事。语文教师经常说:“我们应该世界各地都走一遍,才能上好语文课。“这话有调侃的意思,可也有些许无奈,让我们遍游天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信息技术能够让“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可能。 比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就是“江山多娇“,这个单元有一篇课文叫美丽的西双版纳 。在制作这篇文章的课件时,导入部分我用了葫芦丝演奏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和具有西双版纳风情的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4节等,民族特色异常鲜明的音乐和图片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调动起学生平时对云南的积累,将他们带入了文中的情境,兴趣盎然。总结部分我没有习惯性地说写作特点

7、,而是剪辑了专题片华夏掠影中有关西双版纳的部分,在欣赏影片的画面和动听的解说词中结束了这篇文章。一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说:“课堂上随着文字的阅读和画面的播放我真切地感受祖国南端美丽、富饶、神奇西双版纳。横看,是一幅散淡的水墨;纵看,是一幅简洁的素描;俯瞰,是一幅意境深邃的蜡染。那些手挽手的棕榈,那些肩挨肩的槟榔,那些羽毛般轻盈的烟岚,只要走进来,你就扣开了真、善、美的大门。“ 这节课上下来,我对信息技术的作用有进一步认识: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引起其积极的情绪反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我也认识到地

8、理知识对于学习语文,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作用。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读万卷书,又能“行“万里路,同地理课联姻,不断丰富我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我们感知事物的能力。 精彩转移之三:采撷纤?摇曳的绿叶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与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中描写植物或借植物抒发高洁情怀的诗句。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杜甫的“国破山河在,5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写了国家战乱之苦、忧国忧民之心。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将早春的暖意和生机描写得细致入微。通过这些诗句的阅读,使学生明确观察生物、学习生物学,对文学创作大有帮助。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课文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有一个专题是“叶“,这不是与生物学中的植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吗?我将专题的教学目标拟订为:“了解叶的科学知识,理解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可目标归目标,怎样才能达到呢?城市的孩子,能亲近自然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他们又能欣赏多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淘宝网上发现一个新鲜玩意儿“

10、孩子眼中神奇的海洋宝宝“原来是种花养草的保水剂,适宜种植喜欢阴湿、适水性强的室内观叶类植物或室内水培植物。于是课后作业我让学生用海洋宝宝室培养内观叶类植物,并写一些培养的感受。 有位学生写到:纤巧的吊兰,我没有把它们一一吊起,而是栽在五颜六色的海洋宝宝中,有模有样地摆放在书桌茶几上,只要时不时地给它浇一些水,有些许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光线,它就会有滋有味地生长起来。它幽幽地晃动着那细长的叶,为你送上一缕令人心旷神怡的绿意。那几朵小花,你送上让你如痴如醉的芬芳。 只有悉心培育、认真研究才会写出这一花一叶的感受。 因而,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相关的生物知识,能够开阔视野,丰富6情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就像语文学科的一部手机随时随地可以呼叫转移,和其他科目友好合作,互相促进,达到我们培养学生学做人,做好人的目的。学科教学如果唯本学科知识是教,非学科知识则一概排除在外,长此以往,学生势必营养单一、在现代社会里,学科知识的多元化和交叉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时必须在突出本学科知识教学时又要注重学科间的结合,即做到以我为主,多元渗透,多科结合。这样,学生感受到的文化越丰富,越全面,人格的各种要素的生成也就越丰富、越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