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忧患意识教育摘要: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机成分,而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平台。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时间少、内容不固定的特点,平台优势的发挥有赖于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层次、内容和导向的精心设置,同时还得特别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安排。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忧患意识教育;教学层次;内容和导向;教学方式方法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211-02一、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平台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机成分。忧患意识是人们基于各种危
2、机的存在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式,其基本内涵包括人们诚惶诚恐的危机感、悲天悯人的忧虑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及由此生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以在读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以危机事例为教育素材,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危机感、忧虑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教育目的。当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并非显性的、硬性规定的教育课程,其具体内容、教学时间完全依靠教师灵活把握,但它融贯于高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有机成分。自然,大学生2忧患意识教育也是形势与政策课程不可或缺的成分。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平台。 形势与政策课程通过分析当前
3、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具有时事性、理论性、前沿性、时效性等特点,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具有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不具有的优势:其一,课程的时事性特点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借此可以扩大忧患意识教育的影响度。其二,课程的理论性特点能让学生确立观察时事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借此可以强化忧患意识教育的深刻度。其三,课程的前沿性特点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借此可以拓宽忧患意识教育的广度。其四,课程的时效性特点能让学生在时事的快速变化中加深对忧患的敏感性,借此
4、可以加快忧患意识教育的速度。如此, 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成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平台。尽管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上体现出了较好的平台优势,但是由于该课程的教学时间少、内容不固定,这一优势的发挥有赖于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层次、内容和导向的精心设置,同时还得特别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安排。二、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层次、内容和导向(一)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层次从忧患意识的层次来看,有较低层次的忧患意识,也有较高层次的忧患意识,前者大多仅仅停留在危机感、忧虑感阶段,后者则由忧虑感3发展到紧迫感,再升华到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对
5、待“忧患”的科学态度,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危机感、忧虑感、紧迫感,并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 形势与政策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目的的设置也应具有层次性。一般来说,需要设置完整的教学目的序列,亦即在教育中要依次让学生形成危机感、忧虑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在教师为主导的授课环节中,可以通过引入忧患意识教育的具体的、典型的事例,把“危机” 、 “风险”摆放在学生面前,通过讲解引发学生去“忧虑” ,然后分析形势以凸显“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再阐述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势利导,层层深入,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特殊情况下,如学生已充分了解危机的存
6、在,或者学生的意识已经出现了紧迫感,或者教学时间不允许,可以省略、删减其中某些环节。另外,在关注层次性的同时,还要凸显教学的重点。不能停留在仅仅让学生停留在危机感、忧虑感、紧迫感的低层次层面,更要让学生升华到责任感和使命感层面,而且后二者往往是不可忽视、不能省略的重点教学目的。(二)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其教学内容变化快,覆盖面大。一般而言,关于忧患意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很少以单一专题的形式出现,它们主要散见在其他专题之中。这些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从忧患的社会表现领域来看,大致可分为政治、经济、科技、道德、生态等方面的忧患意识教育
7、;从大学生切身关注的热点来4看,有网络、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忧患意识教育;等等。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 ,突出强调“四个一定要” ,其中第一个就是“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当今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败问题、经济危机问题、科技差距问题、道德滑坡问题、生态危机问题,它们都会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频频出现,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而大学生切身关注的热点如网络沉迷问题、就业困难问题、人际关系困境问题,虽然在课程中涉及较少,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由社会领域中的忧患问题引申、生发出来,使之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从而引起学生更深切的关注和思考。大学生关切
8、的许多忧患问题都可以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形势与政策”中,因此教学中应做好“结合”工作:如网络沉迷问题可以和科技忧患意识教育相结合,就业问题可以和经济忧患意识教育相结合,人际关系困境问题可以与道德忧患意识教育相结合。(三)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导向忧患意识教育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忧患意识,从性质来看,有正确的忧患意识,也有不健康的,甚至错误的忧患意识。事实证明,忧患意识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消极后果。从效果来看,可以分为积极的忧患意识和消极的忧患意识。所谓消极忧患意识,指的是忧患意识的内涵出现了偏差和变异,由此会导致一些负面后果的出现;而积极忧患意识,指的是内涵正确
9、且能产生正向效果的忧患意识。当前大学生忧患意识存在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健康的,甚至错误的忧患意识;二是在还缺乏积极忧患意识同时,仍在滋生5消极忧患意识。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导向性。一方面,要积极宣讲不同领域的忧患意识的正确的、积极的内涵。如近来的钓鱼岛事件激起了广大大学生忧国忧民的民族忧患意识,但是对如何真正做到理性爱国却缺乏一定的认识。 形势与政策课程在讲述国内国际形势的时候,不妨专门剖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看待抵制日货”之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积极上进、开拓创新,能吃苦耐劳、能居安思危、能经得起各种风险考
10、验、能真正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消除消极忧患意识,形成积极忧患意识。当前,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淡漠等问题,更有甚者,其忧虑感转变为自卑感,紧迫感演变为焦虑感,责任感、使命感退化为虚无感。产生这种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涉及这些令人忧患的消极面时切不可故作惊人之词、火上添油,而应该理性把握、辩证分析,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危机、用切实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三、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从教学内容看,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应该提倡片段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相结合。根据
11、忧患意识教育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中分量的多少,可以分为片段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片段式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适量适时引入相关的忧患意识教育的内容,其特点是内容较少,灵活性强,更适合即兴发挥。专题式教学则以忧患意识教育为教学主体内容和教学主要目的,特点是目的性强,信息量大。因为课程课时少,6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一般以片段式教学居多,因此忧患意识教育的效果会受到限制。但完全可以根据形势与政策的需要,精心打造专题讲座,诸如“周边安全形势与民族忧患” 、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忧患意识的培育”等。总体上看,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可以采取片段式教学与专题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做到忧
12、患意识教育非但不缺失,而且经常有。从教学场地看,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忧患意识教育宜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程往往采取大班教学形式,学生人数多,因此课堂教学是最常用、最基础、最便捷的教学方式。课外实践教学能克服课堂教学不能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缺憾,但是难于组织、难于管理、难于评估教学效果。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必须可以延伸到课外实践中去,具有可操作性,如就业忧患意识教育就可以通过参观招聘现场、采访应聘者等具体环节来实施。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在内容上要注意衔接。课堂教学可以侧重于理论讲解,课外实践则要求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达成教与学的统一。三
13、是课外实践要注重分散化、专业化、特色化。如在生态忧患意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调查城市污染带,充分发挥出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长,形成特色鲜明的调查报告。从教学方法看,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忧患意识教育宜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言堂式传统教学方法固然可以采用,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取得更佳教学效果。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大量列举“忧患” 、 “危机”事例,可以扩大课程信息量、增强“忧患”的冲击力7度;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可以直接强化学生对忧患的感受,有助于忧患意识的培养;采用论辩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观点对抗中深化对忧患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有助于培养更高层次的忧患意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所有具体方法的采用都得充分考虑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场地以及教育对象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力求做到效果突出、易于操作、便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