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易 编 2013 仅供参考!1文概大二下题型重点范围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言、象、意) ;P2002.文学典型(典型环境)P208;“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1、中外有关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的传统:周易系辞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圣人立象以尽意” 王弼:周易略例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黑格尔:分为“外在形状”,和“ 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英加登:声音层面,意义单元的组合层面,小说家的“世界”
2、, “观点”层面, “形而上性质”的层面。2、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 文学言语层面内指性,即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心理蕴含性;阻拒性,阻拒性话语可能不符合语法,打破了某些语言的常规,甚至还不易被人所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文学形象层面即读者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文学意蕴层面 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 ;1、典型(Tupos/type),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3、 19世纪80 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的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的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黑格尔认为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的那些个别标志”。1.填空(10 分) ;2.名解(3 个,15 分) ;3.简答(2 个,20 分) ;4.论述(2 个,30 分) ;5.评论(1 个短篇小说,25 分)从易 编 2013 仅供参考!23. 意境 P216;特征的内涵:一是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二是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
4、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总之,我们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已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A、 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B、 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 ”,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一方面典型
5、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而且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还起反作用。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一、意境的形成和界定1、形成:早在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中已出现,王昌龄的诗格中直接使用了“意境” 这一词。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皎然提出了“
6、文外之旨”、 “取境”之说,全面发展了意境说。中唐刘禹锡“ 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2、界定(两大因素、一个空间)一个空间,即“境”,分为实境与虚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二、文学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表现特征)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王国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范晞文 分为:景中藏情 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结构特征)梅尧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 :由实境诱
7、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三) 韵味无穷(审美特征)刘义庆、谢赫:气韵刘勰、钟嵘 :滋味司空图 :韵味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意境的分类:从易 编 2013 仅供参考!34.文学意象(基本特征)P225;5.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P234;6.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区分问题) ;P2467.视角+期待视野; P249+P324刘熙载“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王国维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 1、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表现特征是象
8、征性;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民族等意识形态的印记。譬如旧约是希伯莱民族意识形态的体现。 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 譬如自然主义是 19 世纪实证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文本时间(叙事时间) ,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时序:顺叙倒叙插叙本文时长和故事时长关系的变化对叙事速度的影响可概括为四个形式:省略、概括、场景、休止。时距:叙述的步速:匀速变快变慢频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视角视角
9、也称为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1、第三人称叙述:传统的全知叙述,特点是无视角限制:三国演义现代的限制叙述:沃尔夫达罗卫夫人2、 第一人称叙述:内在式焦点叙述。叙述者为主人公:余华活着叙述者为旁观者:鲁迅孤独者3、第二人称叙述4、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期待视野 (expectation horizon)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一)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从易 编 2013 仅供参考!48. 抒情
10、与现实;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关系问题;P258261抒情与宣泄;9.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的区别;P262(二)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形成接受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三)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类型个人性期待视野;集体性期待视野抒情与现实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抒情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化景物为情思” 。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 抒情与宣泄 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与普通情感宣泄不同 抒情主体把自己的内心体
11、验作为对象来表现,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 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构造适合情感表现的感性形式普通话语和抒情话语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不同,突出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改造普通话语:诗家语和陌生化 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一般来说,普通的话语系统是一种通讯系统,它通过意义确定的词句来报道事实。 “桃花红了” , “柳叶青了”是报道客观事物, “我饿了” , “我很痛苦”虽是报道主观感受,但仍把感受作为确定的客观事实来报道,抒情话语系统虽然也保留话语的这种通讯功能,但更加突出了话语的表现功能。抒情话语突出话语的表现功能主要是突出了直接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的象征功能,作为一
12、种通讯系统,普通话语几乎不考虑词句形成的音响关系,但是,在抒情话语中,声音层面表现出来了,造成一种高低、快慢、长短有规律的音响,直接象征者常感动的形式。在普通的话语系统中,由词义诉诸想象而产生的视觉形象是客观物的实在色彩和形状,在抒情话语中,画面不仅再现了事物的外表,而且转化一种主观的、感受之中的色彩和形状,直接象征性地表现了感受。为了提高表现功能,抒情诗人常常要对普通话语进行改造,创造出表现性的抒情话语。抒情话语的复杂化和陌生化并非文字游戏,也不能导致晦涩难懂。它对普通话语系统的改造和变形是有一定限制的,是既遵循又超越的,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话语系统,即“诗家语” 。读者也是按照“诗家语”的
13、常规来阅读抒情性作品,形成了相应的解读方式。所以,在其它话语系统中不合规范的句子,在抒情性作品中却可以成为佳句,得到欣赏者们的普遍赞赏。再则,用语的新奇是为了更好地装班情感经验过程。离开了这个根本目的,句子再新奇也失去了审美。从易 编 2013 仅供参考!510.抒情性作品的结构(知道了解大的框架) ;P26511.风格的定义、内涵;P281抒情性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1、声与情诗与乐同源;声调与情调;平仄关系、押韵、格律;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2、 景与情(1)诗与画相通“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莱辛:诗是时间性的语言艺术, 画是空间性的
14、造型艺术。 (莱辛:诗画之分是欧洲美学史上一个重要问题,莱辛在1766 年写作拉奥孔或称论诗与画的界限一书,主要针对温克尔曼的观点,雕塑中拉奥孔没有像诗中那样怒吼,是出于造型艺术对于美的要求)中国画“散点透视”,与抒情诗相近(2)情景关系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 。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谓有意境,是中国古典抒情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3)真与幻诗的真实,在于主观感受的真实,情感逻辑的真实。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内在根据 创作个性基本条件主体与
15、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外部特征文体和语言组织一、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受到题材主题、体裁的影响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常为俗世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布封提出“风格即人”“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核。 ” 马克思:“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风格就是人本身。 ” 三
16、、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1.体裁2.语体从易 编 2013 仅供参考!612.简分法(“八体” ) 【填空】 ;P28913. 时代文化 文学风格与 民族文化 作用;P292296地域文化流派文化14. 文学消费(二重性) 【重点内容必考】 ;P299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 规范语体: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 自由语体: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是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惟一途径,其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3.风格四、风格的特性独创性;稳定性;多
17、样性;简分法: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与“实” 、 “奇”与“正”等二分法。八体:简约、繁丰;刚健、柔婉;平淡,绚烂;谨严、疏放。文学消费: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是指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欣赏和阅读。文学消费的二重性(一)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 文化工业的出现和文化流通市场的形成,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发生分离 文学作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遵循价值规律 文学作为物态化的劳动产品,会有物质耗损 文化生产受社
18、会消费心理影响(2)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文学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文学产品中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作定量评估 优秀的文学产品具有超时代性 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一)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意识形态性,在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影响消费者 文学消费对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直接服务于现行体制与社会结构;直接批判现行制度的不合理性;声称远离现行政治制度的“非意识形态化”(二)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不是以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
19、娱乐的效果之中。从易 编 2013 仅供参考!715.接受动机(识记) ;P236【 预计填空】审美动机、 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16.接受心境(欣悦、抑郁、虚静)及影响;P32817.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P32918.填空、对话、兴味(第一文本、第二文本) ;P33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叫接受心境。(一)接受心境的形成原因:个人境遇;主体身体状况;自然环境因素。(二)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虚 静 庄子:“心斋坐忘” 刘勰文心
20、雕龙神思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杜甫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 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 ,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伊瑟尔(Wolfgang Iser)(一)创作动机与隐含读者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文本中隐含的读者。 (二)文本内涵与隐含读者 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会决定隐含的读者。(三)选材与隐含读者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也会决定隐含的读者。 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 。 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 ,它召唤读者在其
21、可能范围进行再创造。 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中生成。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处于无限的对话之中。 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 以哲学解释学为基础,把艺术当做是真理得以显现的方式 真前见、时间距离 文本的解释活动是不同视域的融合,由于相异而向对方开放,进行平等对话 效果历史(二)兴 味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本” 总是“第一文本” 的种种异变。从易 编 2013 仅供参考!819.共鸣、净化、领悟、余味;P33934320. 文学批评这一章【大题】基本标准问题 ;P34621.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必考】 ;P3502
22、2.文学批评意识形态;23.文学批评模式【填空】 ;P35524.文学批评的实践【短篇小说】 ;P366了解对象选点切入确定要旨 布局安排力求创见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之间,会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读者会借助于文本符号的导引,进入一个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使情感得以净化;会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进入一种诗情幻化的哲学境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感受到“余音绕梁” 的延留魅力。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憾,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孔子
23、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有余快、有余怒。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性标准:高度的真实性; 进步的倾向性 ;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文体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 美学观点的内涵: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历史观点的内涵:一方面是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平,要看其
24、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貌、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中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另一方面则是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应该“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的思想,充分表达了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的统一性。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文学批评虽然着手于文学作品的解析,但却必须着眼于它的意识形态归属,以求确立某种批评者所遵奉和维护的那种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或权威性。这在文学思潮、运动和文学论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而从实质上讲,文学批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一定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意识形态评价方式,它通过批评话语对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伦理道德批评 (二)社会历史批评 (三)审美批评 (四)心理学批评 (五)语言学批评 (六)文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