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中引入美国 AP 课程机制及管理模式的研究自 AP 课程引入我国高中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与分析。 概括起来,引入美国 AP 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第二,促进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基础;第三,推动高中课程改革与研究,引入、借鉴 AP 课程,吸收先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在合作中提升中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水平,进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开放多样和特色发展。 中美合作办学 AP 课程项目的引入机制 1.确立了以中方为主的融合方式 参与中美合作办学 AP 课程项目的双方首先
2、签订合作协议。其次,采用项目管理制,在高中成立 AP 课程项目的管理委员会。从中美双方的办学投入来看,其主要特点是中方投入固定资产,产权归国内高中学校所有。 例如,十一学校与美国万山赤中学合作办学项目,中美方办学者在办学上均有所投入。十一学校负责管理和指导项目的全面工作,包括项目规划、招生工作、教师管理、课程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外籍教师聘请及向外教提供工作和生活保障。美国万山赤中2学则向十一学校派出教师,为中方提供全面咨询,协助十一学校聘请外教、对 AP 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这种合作机制的优势是中方的主控作用较为突出。学校能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吸收国外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
3、做法,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和借鉴国外优秀教育资源提供实际的经验。2.明确了 AP 课程项目的招生路径 北京地区中美 AP 课程项目的招生纳入北京市中招计划,面向全市初中毕业生招生,不对各区县分配计划指标,以北京地区生源为主,包含少部分外地借读的学生。年招生计划以 60-90 人的规模为主。绝大多数的 AP 课程项目都采用中考提前招生,即学生得知中考成绩后,到开设 AP课程项目的学校报名,参加学校的提前招生英语测试,测试的目的是在于考察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规范了 AP 课程项目学分管理模式 在美国,AP 课程是为优秀的高中生提供大学程度的入门课程。AP 课程项目的“课程方案与教学计划”明确将
4、高中三年的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AP 课程项目,一般采用的是 3 年学分制,规定国内高中课程部分总学分为 144 分,其中必修学分为 116 分,学习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得 22 学分,学校自主选修课 6 学分。有一部分学校有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方案 。学生必须完成国内高中的课程之后,才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选修美国 AP 课程。 学生通过国内高中的毕业会考后,获得国内高级中等学历毕业证书。3据调查,如果学生所修学分得到美方高中的认可,有 33%的学校还向学生颁发美国的高中毕业证书。 4.明确了 AP 课程门类的选择与教材的选用 在美国,AP 课
5、程包括了 19 个学科的 35 门课程,学校有权选择提供这些课程的数量和组合。中美合作 AP 课程项目,从各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 AP 课程门类看,有一半以上的 AP 课程项目学校能开设 7-11 门类的课程,有 25%的学校能提供 5-6 门类。从 AP 课程各门类所占的比重看,AP课程项目的学校都开设了 AP 数学、AP 物理和 AP 化学这三门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生物、信息技术也是开设较多的课程,分别占89%、78%和 56%。商业学、政府与政体的比较、美国政治和心理学所开设的比重不大,仅占 11%。这说明,各学校都比较重视理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经济学、信息技术等广受学生喜欢的
6、课程也有开设,但对人文方面的课程,特别是涉及政治体制方面的课程采取的是谨慎的态度。 5.形成了 AP 课程项目授课形式与师资配备机制 AP 课程项目的授课形式主要以面授为主。AP 课程项目的中方教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原来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中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他们主要承担国内高中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授课任务。还有一部分中方教师有国外留学或生活的经历,这部分教师承担部分美国 AP 课程的教授或者成为外籍教师的助理。外籍教师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他们都具有国际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和丰富的 AP 课程教学经验,承担 AP课程的授课任
7、务。 46.确立了 AP 课程项目的评价体系 AP 课程试图代表普通大学的入门课程。AP 课程考试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展示他们对课程中所学概念和技能的掌握。在中美合作办学 AP 课程项目的评价方式上,大部分学校都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十一学校在形成性评价方面为学生建立了个性化档案,高度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项目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家庭作业、进步幅度、参加活动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充分重视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 AP 课程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中美合作 AP 课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缺乏统筹规划,需要利用系统性组合原则
8、考虑 AP 课程的分类引入问题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AP 课程的引入,不仅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它需要多领域人士的参与,如教育学、心理学、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教师等。目前,我们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配合、不同年级相同学科的联系与衔接、传统文化课程与 AP 课程的关系与沟通等方面,还缺乏统筹规划。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 AP 课程各个要素的特点和发展,以及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调整建立课程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沟通和配5合,发挥中外教师所长,以获取 AP 课程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提高 AP课程实施的效率,实现引入 AP 课程的核心目标。
9、2.各自为战的“经验孤岛” ,需要突破校际交流的壁垒问题 美国大学理事会和 ETS 会在每年的暑假以工作坊的形式,指导教师们进行 AP 课程的实施与改进。目前,虽然北京地区各 AP 课程项目有一名美方学术主任等指导 AP 课程的实施,但各校“基本是一科一岗一人,缺少集体教研、合作备课、以老带新等教学研讨的基本条件,教育部门暂时也没有把这批教师的培训纳入区域教师培训计划之中” 。在高中引进和实施 AP 课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是“摸着石头过河” 。已有 AP 课程实施的经验,也仅限于 AP 课程项目的各个学校,成了“经验孤岛” 。 客观上,参与引进 AP 课程的学校和教师及时、不断地总结经验,在
10、区域层面,以工作坊或者专业共同体的形式,组织 AP 课程的教师,包括中教和外教,进行专业交流讨论,分享教授 AP 课程的成功经验和策略非常必要。为了克服孤立现象,可以建立在线教师教育和支持系统。评估并支持教师教学和变革的专业发展新模式。 3.以出国为导向的评价,需要考虑 AP 课程项目综合素质全面评价问题 美国 AP 课程的实施目的“主要不是以知识的传授、学习、掌握和再现为主,而是以问题的提出、发现和资料分析整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小组合作的态度和意识的培养为主” 。目前,AP 课程项目的质量评价,主要以学生拿到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为主要评估依据。这种以出国为导向的 AP 质量评价,势必会引发新的教育应试问题。例如,一些学校,6基于考试导向,削减规定的实验,将 AP 课程迅速改造成为“应试”课程。在 AP 课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质量评估体系缺失,应该注意“强调 AP 课程的现代性和探究性,突出学科前沿知识、交叉内容、新兴学科领域的知识” ,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探究性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影响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