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构建“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问题互动”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惑并提出整节课的中心问题,通过设置系列的实验(或事实)和问题并进行探索的学生学习活动,逐步解决中心问题。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使学生的认知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冲突” ,自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构建“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互动、有效的教学关系,营造“交流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应答状态,以静听、静思的学习方式接受和记忆大量知识,其思维过程为教师所把持和牵制,教师也往往被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所限制。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
2、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和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心情宽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思维活跃,智力呈现开放性状态,这样就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气氛有利于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相互促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双主”结合。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又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知识背景,2创设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
3、结构的平衡状态,产生疑惑,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通过实验或教学媒体展现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自感现象”教学中,可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组织全班同学参与演示“千人震”实验,使全体同学感受到“自感”现象的存在,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它?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对新课题的兴趣。 2.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矛盾引出问题情境。 3.引导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时产生问题情境。 4.可以通过让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
4、释的现象或事实创设问题情境。5.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情境。 6.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关键是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与学生的原认知有较大的反差,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启迪寻找问题的角度及提出问题的方法途径。 三、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本质 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更要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 3例如,在探索“变压器”工作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事实,呈现出丰富的知识
5、背景,引出一系列问题,诱发、驱动学生进行探索。 演示如图(2)所示电路,a、b 接交流电源,c、d 接小灯炮,开关闭合,观察到小灯炮正常发光。接着,让学生猜测、观察 a、b 两端改接直流电压后,开关接通瞬间、接通以后、断开瞬间,小灯泡的亮度情况。(图 2) 演示完毕,教师请学生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比赛看谁提得多、提得好。经过筛选、归纳出下列问题:c、d 两端什么情况下才有电压?原线圈的电流是否通过闭合铁芯流到副线圈?副线圈的电压、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小灯泡的电能从何而来?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同学间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互相磋商得出小组意见。接着
6、,各小组进行有代表性发言,在热烈争论的气氛中教师及时点评发言内容。最后,师生得出共识:电磁感应即原、副线圈互感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副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当它两端接上用电器时,原线圈输入的电能先转化为原、副线圈中的交变磁场能,再转化成副线圈的输出电能。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激励创新,学会评判 面对多变的、多样的世界,我们任何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一种职4业,都不可缺少创新能力。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各种能力中创新能力尤其重要,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
7、动机和提供创新机会。 设计活动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进行创新性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评判活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与支持反思和自我调控的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学会了从事物的本质认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设计了相应的变式练习和课后思考题。 “问题互动”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与学生间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一系列活动组成了课堂内一个又一个新的认识“冲突” ,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思维能力。这种互动性的教学过程,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真正的引导者,实现了资源共享,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启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