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标点:另一种语言的形式【摘 要】标点,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除了表示停顿、表达语气,还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情感。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那些独具匠心的标点运用,如一反常态的标点、自相矛盾的标点、故意留白的标点等,和学生一起推敲咀嚼,走进文本,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标点;语言形式;一反常态;自相矛盾;故意留白;语感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可见,标点符号对于语言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除了表示停顿、表达语气的基本作用,还存在着类文学语言性的功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情感。一个个不起眼的标点,由
2、于所处的情境不同,所蕴含的形象、情感、意蕴也有所不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一些独具匠心的标点运用,和学生一起咀嚼、推敲、想象、回味,从而感受标点这一特殊语言形式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关注一反常态的标点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经常会和看似错误其实巧用的标点符号不期而遇。作者往往会用反常态的标点符号来进入读者的审美区域,刺激读者的陌生感,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提升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2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巴迪八岁创作了第一首诗,得到妈妈赞美后兴奋而又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文中描写巴迪等待爸爸场面的句子是这样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3、 ”三个句号,组成了三个独词句。 这三个句号,是我们老师利用标点引导学生揣摩巴迪内心的好契机。师:仔细读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1:我感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过得实在太慢了,真是度日如年。生 2:虽然这里加起来只有半小时,但对巴迪来说,却是很漫长很焦急的。 师:再仔细读读,看看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 3:这三个时间,只是词语,但后面却都用了句号。 师:一般情况下,这里是用什么标点? 生 4:顿号,还有句号也可以。 师: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再仔细读读,这三个句号让你有什么感觉? 生 5:一个句号就是一段看似短暂其实漫长的等待。 生 6:我感觉到了巴迪的心急如焚,他坐立不安,可能
4、还会趴在窗口看看有没有爸爸回家的身影。 师:你真厉害,看到了这三个标点背后的情景。对呀,望眼欲穿的巴迪在这个时候还会做些什么? 3师引:七点,巴迪 生 7:不停地问妈妈,爸爸怎么还不回来? 师引:七点一刻,巴迪 生 8:听到门口脚步声,兴奋地打开门,发现是隔壁邻居,失望地关上了门。 师引:七点半,巴迪 生 9:打开门,眼巴巴地看着楼梯发呆。 师:巴迪等啊等啊等啊,可是 生齐:“父亲还是没有回来” (课文中的原句) 。 师小结:这三个词语、三个句号,充分地写出了巴迪心急如焚、望眼欲穿的心理。正是这三个奇特的句号,让我们走进了巴迪的内心。这样独个词语后面直接加句号的句子叫“读词句” ,我们在写作文
5、时也可以学用这个独词句,也可以产生奇特的效果哦。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和这样一反常态的标点相遇,这正是我们教学的好契机。独特标点,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为学生走入文本打开了一扇美妙的窗口。 二、关注自相矛盾的标点 我们都知道,标点是辅助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但在有些特殊的语境里,我们会发现一些标点和文本的内容似乎相互矛盾。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这自相矛盾中的合情合理,充分感受作者运用标点的精准入微。 课文爱如茉莉文章的结尾,作者从心底发出对“爱如茉莉”的4感慨。 师:目睹爸爸妈妈每个细节里流淌出的深爱,作者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作者为何要连用 2 个“爱
6、如茉莉”? 生 1:这里既是前后呼应,又是点题。 生 2:作者的感慨很强烈,所以连用 2 个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 师:如果这句话是你写,你会用什么标点符号?为什么? 生 3:我会用两个感叹号,因为强烈的感情就应该用强烈的标点符号啊! 生 4:我会前一个用感叹号,后一个用省略号。这样既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让人回味无穷。因为这样的爱值得所有人回味。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但为什么作者却只是用了两个最平淡的标点符号呢? 生陷入思考。 生 5:真爱是朴实无华的,就如这朴实无华的茉莉一般,所以作者就用了同样朴实的逗号和句号了吧。 生 6:茉莉默默开放,毫不张扬,就像映子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一样,只有默默付
7、出,从不张扬外露。所以作者也用了不张扬的逗号和句号。 生 6:我明白了,爱如茉莉,就是告诉我们最真的爱是平平淡淡,所以作者用了最平淡的标点。 师:你们说到作者心里去了,对呀,爱不在豪情壮举,不在豪言壮语,爱在最平淡、最平常的每个细节每个日子里。读读这样朴实无华的5真爱,读读这样朴实无华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读这两句话。) 与文本貌似相互矛盾的标点,其实蕴含着作者对情感最精准的表达。如果我们老师能关注到这样的标点,那么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揣摩和领悟一定是准确无误而又别有洞天的了。 三、关注故意留白的标点 留白是文学创作中的一门艺术。留白能给读者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升华对作品
8、的感悟!而标点的留白,更是许多作者和读者喜欢的语言形式。在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天地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文本自我思考和自我领悟的能力。 语言的魅力是一篇很动人的文章。作者讲述了: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没有人帮助他。后来路过此地的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把牌子反过来,写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原本无动于衷的路人都纷纷解囊相助。 师:为什么原本无动于衷、冷漠无情的路人,后来变得热情大方、慷慨相助了呢? 生 1:因为牌子上的字变了。 投影显示两句不同的句子。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师:这
9、两句话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看的呢?6生 2:让?彼浩勒特意强调了“春天到了” ,因为春天是最美的,所以在最美的季节里什么也看不见,那就更显得盲老人可怜了。 生 3:春天是最富有生机的,最美丽的,这么美却看不见,让路人感觉盲老人实太可怜了。 师:“春天来了”和“盲老人的什么也看不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让人产生了更多的同情。理解得很有道理。这就是“春天到了”这四个字所产生的魅力。这句话中,你还觉得哪些地方也充满了魅力,让路人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感觉? 生 4:还有“可是” ,表示转折,表示现实和春天到了完全相反。体现了老人的可怜。 师:“可是”什么呢?你能把省略号想表达的内容表
10、达出来吗?注意前面加上“春天到了” 。 生 5:春天到了,可是我看不见红的花绿的草。 生 6:春天到了,可是我看不见蓝天白云、绿树红花。 生 7:春天到了,可是我看不到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看不到万紫千红的春天。 生 8:春天到了,可是我看不见教堂尖顶的莺歌燕舞,看不见这良辰美景。 (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用上了最后一节的文字来描绘盲老人看不见的美丽春天) 7师:这个省略号被你们演绎出了春天里许许多多的美景,但再多的描绘都抵不过这个魅力无穷的省略号啊,在这个省略号里,所有的路人都可以展开想象,想象到这个盲老人看不到的美好一切,大家的同情心油然而然产生了。怎会不解囊相助呢?这就是一个小小的省略号所产生
11、的无限魅力。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文字的魅力。标点符号作为书面文字的一个重要特殊形式,在特殊的语境里,甚至会超出文字的表述功能。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这些四两拨千斤的小标点,不仅与学生亲历标点所传达的情感体验,更要在标点的留白处,创造标点的生命和情感,填补添加属于自己的精神理解,从而提携文本的价值所在。 小结: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可以称得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语言,是作家的“第二语言”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要用“慧眼”去发现文本中“小不点”的大精彩,细心倾听它们发出的美妙声音,品读它们的故事,感受它们的情感,领悟它们的弦外之音,我们便又多了一个观照文本的视角,多了一条走进文本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沫若.沸羹集?正标点.北京新文艺出版社.1954 2王尚文.语感论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