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构建语文生命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摘要】实施新课程,更重要的是创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培养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生命个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善于倾听、学会等待、乐于理解,还要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鼓励质疑、善待生成、启迪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价值。【关键词】生命课堂 以人为本 尊重需求 注重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200-02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课堂,课堂气氛开始显得活跃,教学形式也丰富多彩起来。但是
2、我们发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有些语文课堂还是没有真正走出传统的误区。教师还是只注重了“自己“和“教学内容“,而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只有牢牢地抓住“学生发展“这个根本,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绽放出迷人的魅力。 一、尊重生命的需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学的引领者,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在平等的师生对话中探索学生的内心需求,引领学生的发展,2使课堂教学真正奏响生命的欢歌。 1.善于倾听 巧妙引导 作为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孩子是具有行为主体的“人“ ,还要能真正俯下身子,平等地、倾心地去对待他们。 只有
3、善于倾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水平,也才能够真正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点拨、引导。 2. 学会等待 给予自信 教学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民主,更是一种信任。教学中的适时等待,有利于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加充足,思维活动也更为活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有这样的体会:教师为了能在 40 分钟的课堂里能顺利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当遇到那些“支支吾吾、吞吞吐吐“的学生,我们常常会表现得很不耐烦。殊不知,老师这一次次的“不耐烦“,却在无形中抹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影响的却是
4、孩子的一生。 3. 乐于理解 激发潜能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纯净的天空。作为教师,我们要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平台,呵护他们的自尊。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就明确指出过:“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例如,课堂上不管学生回答得对或错,我们都应给予赞赏,都要以期待3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勇气。 二、注重生命的发展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而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文字
5、游戏。这不仅违背了“大语文“的观念,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扼制了学生兴趣的萌发。 1.鼓励质疑 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要针对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这一过程中,语文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的勇气,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独特的思维,哪怕它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往往也是正确思想的萌芽。当老师们为了研究某些语言训练点而反复斟酌时,是否注意到了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呢?其实,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并不在于他给学生摘了多少个枣子,而是看他是否给了学生一根合适的竿子,并教会学生好的打枣方法。“质疑“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问题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油然而生,语文课堂才能真正体现
6、深度。 2.善待生成 演绎精彩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急切地感受到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反思,要倡导生成、互动的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我们,应该要努力从“动态生成“中去演绎精彩。 课文嫦娥奔月一文中,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不让贪婪狡诈的逄蒙得到“长生不老药“而祸害人民,情急之下就自己吞了药丸,飞上了广4寒宫,从此只能与后羿天地永隔。但却有学生站起来说:我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是“嫦娥因为自己想成仙,所以才私吞药丸飞上广寒宫的“,面对课堂上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巧妙地利用这个“不和谐音符“奏出了闪亮的乐章。我首先肯定了那位同学所讲的内容,
7、赞扬他知识面很广。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思考:私吞药丸的嫦娥飞上广寒宫后,生活是不是很幸福呢?同学们顿时议论纷纷,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嫦娥能长生不老,但她却只能孤孤单单与玉兔为伴,再也得不到人间的欢乐了。于是我顺势利导:你们看,虽然对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的想象不同,但它们都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都寄托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所以,每年八月十五 3.启迪思考 发展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形成一个深刻的理性世界。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若能潜心会文,反复
8、揣摩文字,一定会有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学生思考得越缜密、越深刻,就越能促进思维水平的发展。 在教学辛弃疾写的清平乐 村居时,我发现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人那种向往乡居生活的强烈情感。于是,我抓住了整首词中一个词眼-“醉“来展开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围绕“翁媪为何而醉“,反复诵读整首词、想象画面与意境,使学生在自己的探究思考之中,一个“醉“字让学生走近了淳朴的农民,走进了安居乐5业的乡间民居图。然后我又问学生:“沉醉其中的仅仅是翁媪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疑问再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在对“醉“字的研究中一次次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感受到了诗人写这首词的真挚情感。 语文,它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但促进了人的发展,提高了人的素质,更弘扬了人文精神,提升了人的生命质量。笔者相信,只要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努力构建语文生命课堂,坚持追求语文课堂的“生命真谛“,为学生创设人性化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人文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洋溢着生命的无穷魅力,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在这里快乐地成长,真正实现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