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堂之精彩在于“改变”随着课改的深入,在品德教学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创生,已经内化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和习惯。课堂上,图片、文字、歌曲、影片等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极大地拓展了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显现了新的教育增量,甚至创造出了新的教育生产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能较多地发现一些课程资源利用上的误区。在笔者平时的听课记录中,发现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诸多“改变” ,正是这些小小的“改变” ,却使得课堂更加出彩。现就如何开发和使用“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并使其发挥更大效率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依托教材之“变”:须用足课本现成资源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
2、资源,是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体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凝聚了众多编者的智慧,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一个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师,首先就要用好、用足教材。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处置教材。我们固然要摒弃“把教材视为圣经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传统教材观,但也要防止走向“随心所欲地贬低教材、丢弃教材”这个极端做法。 【误区】熟视无睹,可有可无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美好的家园”一课中,有一个游戏场,2是一副环保棋。从起点到终点共有 72 步。其中进步的有:种植小树,进3 步;劝阻别人摘花,进 2 步;放飞小鸟,进 5 步;不吃青蛙,进 3 步;垃
3、圾分类投放,进 5 步;阅读环保书籍,进 5 步退步的有:随地吐痰退 2 步;乱扔香蕉皮退 2 步;使用一次性木筷子退 1 步;用弹弓打小鸟,退 5 步 对于这个课本上现成的资源,三位教师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处理: 师 1:课堂上出示了一个大大的骰子,全班同学一起看着大屏幕下棋,以掷骰子的方式决定前进或后退,一直到下完这副棋。 师 2:课结束后,教师出示了这副环保棋,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玩。 师 3:整堂课对这副环保棋一字未提。 【策略】珍视课本,讲求实效 第四位教师执教这课时,是这么处理这个教材内容的:以同桌为单位,给每组同桌事先准备好这副环保棋。课上花了 5 分钟时间让他们下棋,下完后提问: 师
4、:同学们,哪些是可以进步的?哪里是要退步的? 生答。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保护动物,所以要进 生:因为他们破坏环境,所以要退 等学生充分回答完之后教师进行总结提炼,从各种环保规划升华到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整堂课的设计就以此开始,以此为主线索。 3前三位教师在处理这个课本资源时,师 1 看到了,但只作为一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玩了一下。师 2 看到了,但作为课后的活动,鼓励学生去下,至于学生会不会去下也就成了未知数。师 3 则无视于这一课本资源。只有师 4 正视了这个课本资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游戏入手,对这副环保棋的使用进行了巧妙的改变利用,不仅以此作为这堂课的导入,而
5、且还以此作为整堂课的纽带,寓教与乐,最大化地、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个现成的课本资源。 二、基于学情之“变”:须精选课外有效资源 借助一定的课外资源往往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但在选取课外资源时,有些教师常常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 ,没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注意对素材的解读,在资源的应用过程中过于理论化,结果学生似懂非懂。这样的资源必然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基于学情,精选课外有效的教学资源,并正确处理资源信息,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服务。 【误区】过于理论,雾里看花 一位教师在执教“美好的家园”一课时,为了让学
6、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破坏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后果” ,该教师结合去年的雾霾天气,选取了一个长达 4 分钟的雾霾新闻视频。新闻中对雾霾的形成和危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是对雾和霾进行了区分:雾是由水汽组成,不会危害健康;霾是由颗粒物组成,会危害健康。接着讲述了霾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化学能源的消费增多,大气污染物排放逐4年增加。最后还以北京地区为例,讲述了 PM2.5 气体产生情况:30%40%是原始排放,20%30%是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30%40%是区域输送等。在整个观看视频过程中,全班学生鸦雀无声,没有一点共鸣。越到后来,学生的注意力越不集中。 【策略】贴近生活,求真求实
7、同样教学“美好的家园”一课,另一位教师就巧妙地选择了资源,她先播放了美丽的瓜渚湖视频,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瓜渚湖一年四季最美的景色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听到学生的欢呼声:“哇,好美!这里我去过!好漂亮啊”欢呼声此起彼伏,一直到视频播放结束。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张“雾霾中的瓜渚湖”图片,一片模糊,甚至看不清那些美丽的花花草草,给原本美丽的瓜渚湖抹上了阴暗的色彩。 师:同学们,这就是雾霾天的瓜渚湖,你对雾霾了解多少呢? 生:雾霾天容易出车祸。 生:雾霾天我们不宜户外活动。 生:雾霾中有许多有害的颗粒,会让我们得呼吸道疾病,对我们的身体有害处。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生:人类不爱护环境。
8、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尤其是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精选出符合儿童需要的课外资源,才能激活我们的品德5课堂,否则将是无效课堂。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前者在选取资源时远离了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她所执教的对象仅仅是八九岁的儿童,对于雾霾的认识,不必分析得如此透彻,只要让他们知道雾霾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引发许多呼吸道疾病以及雾霾天我们应该注意点什么就足矣。而她却将“雾霾”这个不美好的事物进行了“深度挖掘” ,结果与本课“美好的家园”的主题相距甚远,无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情感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后者选取了美丽的瓜渚湖一年四季
9、的美景,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而且积极引导了学生真善美的情感,这是一种正面教育。对于雾霾的危害只用了一张对照图就说明了问题,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要保护好我们美好家园的强烈情感,从而达成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立足课堂之“变”:须关注学生生成资源 辞海中解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 “既定”的一种“自然形成” 。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它既不是教材上既定的产物,又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才生成的资源。而课堂只有动态的,才是美丽的。因此,我们要从课堂实际出发,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随时改变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误区】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一
10、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兴趣与坚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坚持就是每天积累,持之以恒” ,视频播放了我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他坚持每天练字,把十八大缸的水都给染黑了,终于成为了大书法家。接着提问: 6师:看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生 1:他非常能吃苦。 (师:竖起大拇指) 生 2:我要向他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真不错) 生 3:老师,我们班的王也在练书法,他从中班就开始练了,去年还得了县一等奖呢!(师:真的啊,这么能干)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说得很好,能染黑这十八缸水说明他练字时间很长,那么中间一定也会遇到许多困难,请大家充分想象,王献之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
11、怎么克服的? 生: 【策略】就地取材,随势而变 同样教学“兴趣与坚持”一课,另一位教师则就地取材,及时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随势而变。课始,她用一个“采访小明星”的活动导课。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个女孩在弹奏美妙的钢琴曲(考出了六级) ,结束后提问: 师:你们知道这个小明星是谁吗?(是老师的侄女,今年才读三年级,已经考出了六级钢琴,想知道她是如何苦练的吗?等下我们来电话采访她,谁愿意?生举手) 生 1:姐姐,你天天练钢琴不觉得枯燥吗? 电话回音:当然也会枯燥,但每次枯燥时,我就对自己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坚持就是胜利。 生 2:老师,我也有同感,我从中班开始就学中国舞,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特别
12、是练基本功时,我柔韧性不好,经常练得很疼,但我一直7坚持着。 师一听班上居然有如此鲜活的例子,于是马上改变了教案,说:原来我们班就有一个“舞蹈小明星”啊。能坚持三年真不容易,老师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同学们,让我们来采访这个“舞蹈小明星” ,好吗?学生更有激情了: 生 1:这三年中,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舞蹈小明星:当我想放弃时,我就会看看别人是怎么练的,别人为什么会成功?从而鼓励自己一定要加油。 生 2:跳舞会不会受伤? 舞蹈小明星:一般不会,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也会受伤。 生 3:你能给我们展示一下你的拿手戏吗? 舞蹈小明星:那我就做几个基本功动作吧,说完在讲台边做了一个横叉,下腰,
13、前后翻。那难度,那软度使每个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难发现,前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明知班中有一位学书法的学生,而且还得了县里一等奖,却没有好好利用,还是继续抛着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想象王献之练字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等问题。这个古代大书法家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光靠学生想象并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唤醒他们贵在坚持的意识。而后者就能就地取材,随势而变。她及时捕捉住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即时生成了课堂课程资源,将原来采访“钢琴小明星”变成采访班中的“舞蹈小明星” 。实践证明:这样的改变是正确的,智慧的,通过这一“舞蹈8小明星”的现场采访,学生对坚持的理解有了质的提升。可见,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我们要关注课堂内发生的一切,智慧地运用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生成教学,课堂会更加精彩。 因此,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问题的提出,一个简单素材的利用,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甚至是峰回路转的感觉。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对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能求花样,只能求实际,使我们的课程成为学生“生活的课程” 。让我们一起通过“改变” ,不断筑起品德课堂教学一个又一个高点,最终成就课堂的无限精彩。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群贤实验学校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