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实现途径摘要:追求自由一直以来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价值动因。对于自由的不同回答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自由观。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的实现途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澄清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并以此在现实中寻求自由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0-0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它的一部分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失去它的现实性,而他的核心思想则会在历史的推进中变得更加耀眼夺目。马克思关于自由的理论就是如此,这个理论是马克思活的灵魂,为了迎接时代的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佳
2、辉煌的成就,需要重温马克思关于自由的理论。 一、唯物主义中的自由观 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指出:“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1可见,自由是人们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不在于摆脱客观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的必然趋势。人们未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时,处于盲目地受他们支配的地位,没2有真正的自由;任何一种规律一经被认识,人们便会运用它来改造客观世界,这时人们就获得一定的自由。 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视野中,实践与自由是相互阐释的,他指出
3、, “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能动和受动,只是在社会状态中才失去它们彼此之间的对立,并从而失去它们作为这样的对立面的存在;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 ”2人类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指出“自我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 ”3人的实践活动是摆脱外部世界与自身本能束缚的最佳方式,是自由存在的必要条件。人如果不去从事现实的实践活动,就什么也解脱不了。任何自由都是伴随着人的实践而发生的;或者从事不是自觉自愿的,而是在外在力量强制与驱使下进行的活动,也不具有自由性,例如:
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人们认识的能力受到限制,对于社会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也受到了牵制,只有到了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人类才能自由发展。 而自由既是人的实践所具有的特征,也是人的实践所导致的可能性结果。 二、政治经济学中的自由观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为自由观实现了由哲学向科学的转变。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特别是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石,揭示了生产资料和商品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奥秘,生产资料和货币本身并非资本,而是所有者把他们作为剥削手段时,才为资本。资本是拥有者对需要者的剥削,这种剥削是通过物来表现的。资本所有者即拥有生产3资料和货币已形成剥削手段的人,暴露了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经济、政治
5、都只为资本家服务。马克思的自由观在这里认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在此基础上,他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自由观完全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他以剩余劳动时间转化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主,揭示资本主义抽象自由转化为共产主义社会自由的关系及共产主义自由的具体内容,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经历的三大形态;以劳动实践概念为基础,揭示出真正的积极的自由。 三、科学社会主义中的自由观 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马克思关于自由在未来社会设想中的理论价值的论述不少。他预测,未来社会将“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而自由个性的发挥意味着“个人不再从属
6、于劳动” ;未来社会的“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的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 。“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 ” 四、马克思自由观的实现途径 首先,劳动者获得全面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马克思分析自由人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为起点的。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导致激烈的社会竞争,促进了分工和协作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的使用。虽然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会导致工人的“片面”发展,但由于机器的使用能大大简化分工操作的工艺技术,从而使工人能更方便地在简
7、化的工艺中掌握丰4富的现代生产技术。所以,机器大生产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其次,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第一,使劳动者实现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就是消灭私有制,把劳动力从依附的地位上解放出来,从根本上否定劳动异化。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劳动者获得个性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奠定了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第二,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总是服从和服务于一定的生产目的。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消费作为生产的直接目的,使社会能够按照统一的计划,取代分散的市场调节,也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这一根本目的创造了条件。 最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实现计划调节经济运行及其有效性的重要前
8、提。过去,我们在对传统计划经济的认识上过分强调公有制的基础作用,认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就应该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以克服社会生产的盲目性和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等问题。问题是,计划经济运行的效率如何,与每个劳动者自由、全面的个性发展程度直接相关。只有当“联合体”的每个人都是自由人时,由自由人联合起来的“联合体”才具备全面、自由的自觉调节能力,从而能够对社会化生产做出全面、科学的认识和判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4页). 2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8 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