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烹饪高等院校开设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几点思考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餐饮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医饮食保健学在中国烹饪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本文从观念重视程度和课程安排角度就中医饮食保健学这门课程作了分析。 关键词: 烹饪高等教育 中医饮食保健学 教学思考 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从“医食同源” 、“药食同源”的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增进人体健康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路新国教授就提出中医饮食保健理论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具
2、有中国特色的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在中国烹饪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应该在烹饪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将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2。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与同行的探讨,就这门课程作出以下思考。 1.在观念上要充分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饮食理念追求健康、安全、绿色的趋势越来越凸显。所以,高等教育要求培养出来的烹饪本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懂得营养科学的烹饪师或者是懂得烹饪工艺的营养师3。据了解,朝鲜、韩国、日本2等国家派到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进修烹饪的学员都要求学习中医饮食保健学这门课程。那么,中国烹饪专业的本科
3、生更要首先掌握我国传统的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因为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养生保健,自古以来“医食同源” 、 “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烹饪学和中医饮食保健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密不可分。近年来,社会餐饮行业和外事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烹饪的社会需要急剧上升,从而形成了一股“烹饪热”4。据统计,全国十六所高等教育院校开办了烹饪本科专业,然而开设中医饮食保健学课程的不足 70%,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的更不足 40%(一些院校将中医饮食保健学设为专业选修课) ,从这些数据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中国烹饪高等教育与烹饪中等教育相区别的不只是培养烹饪的管理才能,更在于
4、体现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培养出具有研究烹饪营养、使烹饪科学化的才能。离开了营养,烹饪仅仅是一门技术,这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符。所以,要将烹饪教育提高到高等教育本科水平,必须在观念上重视营养学,特别是中医饮食保健学 ,将烹饪高等教育与只注重技能的烹饪中等教育区别开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观念上重视这门课程。 2.在课程安排上要科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5。因此,科学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学习。 曾有人认为:“中医饮食保健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不能逐一详细讲解,要有侧重地进行教学,一部分内容应做简单了解,如中医基础3理论部分,如果我们花大量课时讲解,同学们了解了阴阳五
5、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但在实际烹饪工作中的作用不大,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压缩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地讲解即可。 ”6这若是针对只注重技能的烹饪中等教育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若是针对兼顾“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烹饪高等教育来说,则不敢苟同。因为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医食同源” 、 “药食同源”的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一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它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医学和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目前,中医饮食保健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所以其教科书中不包
6、含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恰巧这些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饮食保健学这门课程的基础,也是烹饪本科高级人才在今后工作中灵活自如、辩证应用中医饮食保健理论的关键。据调查,全国十六所高等教育院校烹饪本科专业开设中医饮食保健学课程的不足 70%,而在此课程之前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少之又少。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在懂得中医药的基本原理之后才能避免机械地、枯燥地背诵记忆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知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7所以,在中医饮食保健学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原理性知识的讲解,即使暂时开设不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也
7、要在正式学习中医饮食保健学之前为学生安排一些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课程安排正好符合心理学中知识的正迁4移理论,对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3.食物的讲解应适当引入当地特殊食材 在“中篇、食物与保健”部分,先讲解完第四章食物与保健总论里的食物的性味归经与保健的关系,然后进入第五章至第十五章各类食物的学习,在每一类食物的讲解中应适当引入当地特殊食材,通过对当地特殊食材性味归经的了解,引导学生推断该食物的食疗保健功能。如韩山师范学院位于潮汕地区,在讲到第十一章清热类食物时可以引入“栀子” ,根据其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可推断出栀子具有治胸中热气、泻三焦火、去热毒风等功效,由此
8、引出潮汕地区饮食风俗端午节前后,以桅子为原料制成桅?,食之以清热解毒。如此教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烹饪与食疗养生结合的切入点,提高学生运用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发扬中国烹饪养生保健特点的能力,体现烹饪高等教育水平。 4.讲课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单纯的理论教学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才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习中医饮食保健理论是为了提高烹饪专业学生通过烹饪促进人们饮食健康,脱离烹饪实践,单纯的理论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夏季食疗养生中清凉解暑类荷叶、绿豆,就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相应的药膳,
9、在炎炎夏日亲身体验清凉解暑类药膳的作用,并交流经验体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51路新国.中医饮食保健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2. 2路新国.中医饮食保健学在中国烹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烹饪研究,1997,14(3):6-8. 3蔡丽娅.以就业为导向的烹饪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1, (4):45-48. 4季鸿?.建国 60 年来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回顾和反思(上)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1):5-11. 5辞海.教育、心理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 6巩桂花.谈中医饮食保健学课的教学J.吉林商业高专学报,1996(4):52-53. 7罗民主.陶行知文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