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696211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谈探究性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的探究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助于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探究性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中,由于学生受传统理念的束缚,问题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课堂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主动性不强,教学流于形式。由此教师要在探究性教学中多方面去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探究性教学在课堂中更科学、更民主、更有序的进行。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问题意识;课堂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理论背景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过分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繁、

2、难、偏、旧;教学方式以模仿加记忆为主等等。传统的课程体系下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怀疑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被扼杀,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培养。而探究性教学以其独特的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探究,并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活动弥补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缺点,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力。探究性教学中要以活动为载体,问题为中心,实施探究。一般的包括产生问题意识、形成假说、整合资料、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反思这几个阶段。在探究性教学中有利于开展“对话与交流式2教学” 、 “情景教学” 、 “问题教学” 、 “整合式教学” 。 二、问题的提出 探究性教学是由一串好问题来构建的,教学中每个问题将成

3、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积极的思考,然后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在低年级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则按教学设计预设性的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实现探究。另一方面,教师合理的创设问题情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原有的知识和错误的观念,不能解释眼前的想象时,其问题就自然呈现出来。教师预设性的提出问题,大都是发现型的问题,其问题的答案大多是已知的,这是一种创造情景的再创,从人类认识的角度看,未提供新见解,但从学生认识的个性来看,却是独立的发现,是探索,这种意识和思维发展下去,就是真正的创造和发现。在这两个过程不断强化下,学生就能主动提出问题,在学

4、习中才能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我发现,在农村的中小学生受传统教育影响,表现出在课堂上思维被动、迷信于教师的权威。实施探究性教学中学生不能发问过分依赖于老师。由此在探究性教学中就会出现教师“苦心经营”学生“不解分情”或走形式主义这些局面。而今人类即将进入一个学习的社会,现有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将转变为持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现代认识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1探究性教学正是如此,它强调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探究中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的3求知欲由潜在状态

5、转入活跃状态。通常,问题意识则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为了使探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让学生不陷入形式主义的假性学习,在探究性教学中营造出探究的气氛,这一切要不断从探究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抓起,让学生积极大胆的乐于发问,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真问题。因为一个真问题的提出就是一次研究的开始,也是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保证。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能否积极的参与探究性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在民主和谐的

6、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感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题,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2在探究性教学中要消除教师的权威效应。只有这样学生才不怕自己的见解被老师否定,勇于强答,争在老师的前面下结论。另外,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平等交流,对表现好的同学适当的给予鼓励。教师的期望、信任和鼓励可以化学生发问的动力。 2、善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动状态的外部表现。3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利用头脑4风暴法,学生们集思广益,提出的问题意识

7、可谓“五花八门” 。学生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代表学生的渴望和心声。有时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以自己预设的问题一带而过或根本不理,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形无实,这样做只能是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探究性教学中质疑后释疑也很关键,要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控,使问题呈现的更为科学。对于学生提出的较为散乱的问题要进行整合;浅显、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回答点破为止;对于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细心诱导、启发、旁敲侧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有争议的问题可通过讨论汇报和交流的形式解决。对于学生提出幼稚的、奇怪的问题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欢迎争辩。通过引导,

8、使学生走出幼稚,培养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质疑要科学、语言要艺术 探究性教学中预设性的问题,要根据内容,结合学生现状合理的设计问题。学生普遍有好奇、好动、好胜、好群的心理。教师在设计问题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呈现的问题还要体现一定的语言艺术,开头一问要有激励性,调起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投入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课堂应是生动、热烈的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的。 4、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说、做、想能力的训练 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作概念上的理解,这样探究性教学才不流于形式。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多说、多做、多想,削弱学生的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具体在探究活动中要以合作、

9、交5流、调查等形式去实现,使每个小组以及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问题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应积极培养与激发儿童的问题意识,应丰富儿童的知识背景。加强学生指导和学习策略训练,培养问题意识,应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在课改初期开展探究性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去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秋华,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学科教育 ,2001 年第 3 期,第 20 页 2徐世贵主编, 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 ,开明出版社,2002年 6 月版 3陆丽萍, 注重“存疑”培养问题意识 , 河北教育 ,2002 年第6 期,第 14 页 4谢秋华,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学科教育 ,2001 年第 3 期,第 4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