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政治学网络公民参与背景下行政问责制建设研究近年来,为打造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我国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这已成为国内外媒体及人民高度关注并令人鼓舞的热点话题。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如宁波大学法学院周亚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教授均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方面投入研究。学者们重点指出了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在实施中遇到的困境并相应提出解决建议,如加强异体问责,构建问责制度化等。笔者将对当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行政问责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行政问责制内涵界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公民参与等方面。一、行政问责制的内涵界定行政问责制起源于现代西方资
2、本主义发达国家,是西方政党政治的产物。对“行政问责”的涵义的界定,美国学者谢菲尔茨1985年主编的公共行政实用词典具有代表性。其最早提出了“行政问责”(ADMINISTRATIONACCOUNTABILITY)的概念,并将问责范围界定为“由法律或组织授权的高官,必须对其组织职务范围内的行为或其社会范围内的行为接受质问、承担责任。”1我国学界对行政问责制有多种定义。从主客体关系方面,周亚越教授认为“行政问责制是问责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2;从法律关系方面,韩剑琴认为行政问责制是行政系
3、统对行政干部的问责制度,属于同系统内部问责。其指出行政问责制就是指对现任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现行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3从权利义务关系方面,宋涛则认为,“行政问责是指行政人员有义务就与其工作职责有关的工作绩效及社会效果接受责任授权人的质询并承担相应的处理结果。”4由于行政问责制度的内容比较丰富,致使不同学者对行政问责制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看到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政行为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
4、的一种事后追究制度。二、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问题1JAYMSHAFRITZTHEFACTSONFILEDICTIONARYOFPUBLICADMINISTRATIONNEWYORKFACTSONFILEPUBLICATIONS,19852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载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4期。3韩剑琴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行政问责制,载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8期。3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载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行政问责制在中国出现的相对较晚,一般认为在2003年“非典”时期,问责制正式被提上桌面。标志性事件是国务院于2003年5月12日发布
5、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遵循的原则和各项制度和措施,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公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实施情况来看,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推行行政问责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行政问责的法规和章程。2003年8月,我国首个专门的行政问责办法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追究暂行办法出台,2008年1月,云南省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在全省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决定。另外由于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网民通过网络问政问责得以兴起,并呈现不断扩大和深化趋势,网络问责事件频繁爆出。我国行政问责的范
6、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环境污、染重大安全事故及官员生活作风等方面,使得一批违法、失职、渎职的行政官员受到了法律追究。但由于起步晚,制度建设欠完善等原因,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并不成熟,与对公权制约有力,法制建构及监督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缺乏统一的法律制度架构王智源建议制定中国行政问责法。他指出,“只有对行政问责进行全国统一的立法,才能摆脱现有的行政问责模式的惯性,由权力型问责过渡到制度型问责,进而使中国的行政问责制真正走向法治化和制度化。”5该法应当界定行政问责主体,确定行政问责客体,规范行政问责事由,完善行政问责程序及明确行政问责后果。吴传毅指出我国很多省市在制定地
7、方行政问责制规范性文件时,忽视了上位法的规定。一些省市规定的问责事由、责任形式及相关程序与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等存在不一致的情形,造成政出多门,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上位法的严格实施。他认为应当在宪法、法律等上位法规定范围内统一架构责任方式。(二)异体问责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周亚越认为我国当前的行政问责以上级党委和政府启动的自上而下的系统内部问责,外界难以参与。应当强化异体问责的作用,尤其是让广大公民参与行政问责。肖文光指出我国问责主体还不够全面,过分注重党委和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问责,忽视其他主体的问责。在上级与下级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就很难保证问责结果的公正性。(三)行政问责信息公开
8、存在壁垒骆勇从行政生态学视角探讨了中国行政问责制存在问责信息不对称、问责主体缺失等问题,强调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毛寿龙认为公众对行政问责制存疑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完全公开而损害了公5王智源法制视角的行政问责制度基本问题及对策探讨,载法制与经济,2010年第4期。众的知情权及监督权。致使公众对被问责官员情况缺乏了解,使得政府的标准和公众的标准之间存在一定错位。综上可见我国当前行政问责制度主要存在缺乏制度化,问责主体单一化以及问责信息壁垒过高等问题。要求政府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主要从立法建设,公众参与及信息公开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我国行政问责水平和实用效果。三、网络公民参与下的行政问责制度建设随着近几年我
9、国互联网事业飞速发展,网民数量激增,网民参政问政意识增强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问责力量。学者们对网络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作用给予了肯定,认为其有效地起到了监督警示作用,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网络问责主要在2007年后正式走入我们生活,在强化异体问责力量,寻求问责公平公正性,追求问责深入彻底性等方面有效推进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建设。(一)网民参与使行政问责中异体主体力量强化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吕晓飞在对网络问责实施的理性思考一文中指出了网络问责的必要性传统行政问责制存在着诸多弊端。要点如下一是问责体制不科学。同体问责的主体设置比较单一,制衡有限。问责的效果还取决于领导岗位上的干部素质。二是问责范
10、围过于狭窄。行政问责仅仅锁定在举报、重特大事故、媒体披露或者上级指定查处的人和事上,使问责成为一种消极的敷衍行为。三是行政问责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行政问责制适用的法规、条例,大多责任标准过于笼统,存在着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同时,责任追究弹性较大,存在避重就轻等问题。四是社会问责文化未真正形成。传统的官贵民贱、官贤民愚思想,使老百姓产生“畏官”、“惧官”心理,缺乏问责的勇气。同时,大部分官员因为没有问责的习惯,遇事推卸责任。传统的行政问责制缺点明显,很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故其指出我国有必要向异体多元问责转变,从长远发展看,大力推行网络问责成为必然。(二)网民参与使行政问
11、责更具彻底性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系主研行政问责制度的周亚越教授直接指出网络问责是民主政治的推进器,文中指出互联网由于其具有平等性和开放性,是一个很好的问责平台。而网民具有草根性、集聚性和互动性使得使得千万个网民针对某一问责事件的信息集中、意见汇聚,从而形成合力,聚会成网民集体的力量。“特别要指出的是,网络问责是典型的以下问上,是一种更符合民主政治要求的问责方式。我国的问责制必须改变目前行政色彩浓厚的以上问下的问责方式,建立以下问上的具有明显民主特性的问责方式。”6四、笔者研究方向6周亚越网络问责民主政治的推进器,载法制与经济2010年第3期。在肯定网络问责的发展和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具有的
12、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在其撰文中指出网络本身的匿名性,信息来源的分散性,舆情集中造成的偏激化倾向等这些都可能让网络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不客观、不全面。因此笔者认为网络问责需要制度化,需要立法规范和正确引导,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是绝大多数研究者所持的观点,毛寿龙教授、周亚越教授及吕晓飞在其文章均有论述。行政问责制度需要制度化,需要上级单位或领导决心推行,笔者认为尤其不可忽视网络公民的力量及其参与对我国行政问责建设的影响,如何利用和引导网络公民探求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新路径是笔者研究议题。参考文献1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2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
13、现状与完善,载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3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载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8期。4周亚越,姚蕾公民问责现实反思与制度重构载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5吕晓飞对网络问责实施的理性思考,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6毛寿龙“网络问责”何以成为监督利剑,载环球人物,2009第1期。7吴传毅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制度完善,载民主与法制,2010第1期。8中国监察学会深入推进政府廉政勤政建设,载理论纵横,2010第2期。9周宇,朱凤霞试论我国行政问责中的公民参与,载公共问题研究,2010第1期。10周亚越网络问责民主政治的推进器,载中国教育报,2010第3
14、期。11朱磊,李启旺行政问责异变的表现及对策,载领导方法,2010第6期。12牛子宏社会主义行政问责制的伦理基础,载行政与法,2009第9期。13胡雪从网络恐惧症看网络问责对官员的隐性影响,载理论观察2009第9期。14阿良从“网络问政”走向“网络问责”,载信息化建设,2009第4期。15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载深圳大学学报,2005第2期。16胡本春浅析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理路,载行政与法,2009第2期。17谷茵异体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载理论学习,2010第4期。18胡本春浅议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理路,载行政与法,2009第8期。19DAVIDHROSENBLOOMANDSUNGDEUKHAHMPERFORMANCE,ANDACCOUNTABILITYPROBLEMSANDPROSPECTSINDIVERSEPOLITICALENVIRONMENTSJADMINISTRATIONSOCIETY,201020CHRISTENSEN,RK,GOERDEL,HTNICHOLSONCROTTY,SMANAGEMENT,LAW,ANDTHEPURSUITOFTHEPUBLICGOODINPUBLICADMINISTRATIONJ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ANDTHEORY,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