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二模拟卷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选 B。 【解析】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教育 (又名雄辩术原理 ) ,是西方最早论述教育的著作。2.选 C。 【解析】传统教育模式的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教育模式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3.选 A。 【解析】 学记里讲,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能成” ,指的是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期,学习的效果就会变差。反应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选 B。 【解析】题干中古文出自学记阐述的是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提现了社会本位论。5.选 D。【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发展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其中,创造美是美育的最高要求。6.选 C。 【解析】世界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7.选 B。 【解析】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8.选 D。【解析】此题主要考察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9.选 B。 【解析】教学过程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10.选 A。 【解析】播放视频,采用挂图从学生直接感官进行教学,符合直观性原则。11.选 C。 【解析】艾宾浩斯通过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实验提出了遗忘的规律:
3、先快后慢、成负加速。12.选 A。 【解析】根据奥苏泊尔的驱力理论,附属内驱力是幼童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有力的动机来源,主要表现是希望得到成年人、老师和长辈的表扬和奖励。13.选 B。 【解析】刺激泛化是对相似刺激同类反应。14.选 D。 【解析】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15.选 D。 【解析】前运算期的儿童,出现了语词和早期的符号功能,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同时又表现出泛灵论的特点。16.选 D。 【解析】胆汁质的人,兴奋性强,但不平衡,表现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17.选 D。 【解析】教学,活动,教师榜样,自我教育与管理都是各种教
4、育活动。是多种方面的教育影响。18.选 A。 【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19.选 C。 【解析】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启发他们自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20.选 B。 【解析】任务促成纪律是指学生在任务的压力和任务完成的奖励诱因下提高自律性。21.选 A。 【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二、辨析题1.错误。【解析】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德育、
5、智育、体育、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教育。但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统一规格,不等于学生学习成绩门门优秀,更不等于教师去单方面塑造学生。学生是主体性的人,人的智力结构,通常有很大差异,个人的性格喜好也会各有特色。我们要把“塑造”改变为“帮助” ,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自主的思维,在生活学习中有其自主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意味着平均发展,而是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化、有差异地发展。2.错误。【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
6、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3.错误。【解析】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4.错误。【解析】学习中是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不能持久和稳定。但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很大的意志
7、努力,消耗巨大能量,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分散注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转换两种注意,使两种注意有节奏地轮换,才能将注意持久地保持在学习上。三、简答题1.(1)教育终身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全民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现代化。2.第一,目标明确;第二,重点突出;第三,内容正确;第四,方法得当;第五,表达清晰;第六,组织严密;第七,气氛热烈。3.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4.疏导原则又称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
8、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四、材料分析题1.(1)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坚持疏导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在教育过程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案例中的班主任每次都让月评中的后三名买东西,而张伟因此还被大家称为“买单狂” ,这种做法是以批评惩罚为主,而非以表扬、激励为主,这样长期下去不会使学生取得进步,反而会使学生更加自卑,进而产生厌学情绪。(2)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
9、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案例中的班主任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评判全班学生,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没有给诸如张伟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从而使“差生”更“差” , “优生”更“优” ,这样不利于全体学生发展,更不利于后进生的发展进步。(3)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要从学生的年
10、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材料中的张伟感觉很伤自尊,情绪一直非常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当其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时,班主任却说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这体现了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尊重信任学生,没有把严与爱有机结合起来,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而是一味地按照统一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这样下去只会导致像张伟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越来越低,并不能起到促进“后进生”进步的作用。2.(1)甲属于抑郁质气质类型;乙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2)抑郁质气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
11、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为人小心谨慎,思考透彻,在困难面前容易优柔寡断。胆汁质气质的人的优点是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热情高涨,直率豪爽,有魄力;缺点是急躁、暴躁和焦躁,行事鲁莽,易因小事而大发脾气,产生对立情绪,萌生报复心理,办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又后悔,但“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在遇到不如意时,甚至会欺负无辜来发泄不满。这种人长期处于紧张亢奋的状态而容易产生神经衰弱、癔病等心理疾病,以及头痛、失眠、胸闷、消化不良等心理身体疾病。(3)对甲的教育应发扬其细心、敏锐、思想深刻的品质,多给予鼓励,少批评、指责,引导其积极参加活动,克服迟缓、忧闷的心理;增强自信、自尊、培养活泼、开朗、勇于进取的精神。对乙的教育应发扬其热情、坦率、刚强、勇敢,克服性格粗暴、狂妄自大,培养其意志力、自控力、冷静、心细等品质。教育时要适当引导,防止产生对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