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摘要:情境教学具有情感性互动性等特点,能较好地带动学生投入课堂气氛中来。本论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特点、方法出发,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及点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总结,切实地提出有关情境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情景创设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97-01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陈旧语文教学逐渐被时代所淘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在我们新的教学观中。“生本位“在教育教学中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还课堂于学生,还个性于学生还快乐于学生,还“主人“的地位于学生。而且家庭、社区、伙伴,这些学生现实生
2、活内容有机组合形成了课文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认识结构,经过内部的思考,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比在学生面前赤裸裸地进行教育更有效果。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并对那些通过分享获得的间接经验进行领悟内化。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哪些昵?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种创设情境的方式: 1.巧用 CAI,创设情境培养道德情感 CAI 具有形象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量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脑、眼、耳、手、口2等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引导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3、并且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 I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人理,情理交融。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 ,由于时空原因,学生较难产生情感共鸣。为了让学生感受当时人们的真实内心,我把纪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编人课件,进行课堂导入:哀乐声中,天安门前,总理的灵车缓缓开过并伴有沉痛的话外音:“1976 年 1 月 8 日 9 点 57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长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呕心沥血“此情此景,催人泪下。课堂里充满着肃穆的气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 CAI 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时宜,
4、能穿越时空,克服教学抽象化、概念化的倾向,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亲身表演,产生实践情境 国外有句教育名言:“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过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可以让学生的认知收到无可比拟的效果。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是喜动不喜静,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注意力不能持久。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将课本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改编,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让他们探究,学生不仅兴趣浓厚,乐此不疲,而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将持久地保持下去,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如教学狼和小羊 狐狸和乌鸦等课文时,我让学生带上头饰,分别扮演一些小动物,让他们表演,同学们兴奋异常,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笑声,无
5、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收获了很多。 33.精心设“疑“,刺激思考,曲线救国更精彩 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悬念,造成疑惑,创设愤悱情境,激励解决。理论本来抽象枯燥,如果不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探索,就会令学生兴趣索然。例如鲸这篇课文,我在导人时,说到“大海中,鱼类要召开运动会,消息一传开,四面八方赶来了很多鱼,这时鲸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胜券在握地赶去报名,可是刚到门口,就被虾兵蟹将拦在外面,只听虾兵蟹将说回去吧,你不是鱼这里是鱼类运动会, ,鲸听了,纳闷,我不是鱼,怎么可能呢同学们,究竟是虾兵蟹将错了,还是鲸错了呢?“乍一听,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很纳闷,为什么
6、不让鲸参加鱼类运动会呢?学习源自于疑问。问题情境能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让学生带着求解疑问的心理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好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4.抓住偶发事件,见机行事 偶发事件,也能凭借知识创设氛围。在教育学生要诚实时,我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向班上经常不交家庭作业的学生走去,问到:“你的作业呢?“忘带了“这种回答对于经常不写作业的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此时已经有同学悄悄地说:“他就没写,今天早晨做操时,他还给我说,昨天就没有写家庭作业呢 l“看着面无表情的他,我对其他同学说:“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这件事呢?“老师,我想告诉他,你的这种谎话我们都听腻
7、了 l“我想告诉他,有了第一次撒谎就会有成千上万次的撒谎,你还想让狼来了的悲剧重演吗?“等等,在这些忠言里,那个平静的学生慢慢地4把头藏在了胳膊肘里,此时我见目的达到了,便开始引正题上课。这样的时候还是很多的。课堂气氛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把握好,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5.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我们常说课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那么语文教学就必须走向生活。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任何一篇文章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否则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读课文之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结合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把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和现象展现出来,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描绘的生活画面,就能帮助学生从文中知道作者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在教读课文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观察、感受、体会,让学生先入情而后入文,先讨“源“而后沿“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便学文时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情境的创设,为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与良好互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就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