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器人也需“入乡随俗”中国机器人制造企业在进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的同时应主动适应中国市场。 2015 年 3 月 28 日,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最新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达 54%,是全球最大也是发展最快的市场。4 月 9 日,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独家专访时,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伯基说:“中国的自动化应用市场虽然庞大,但却迥异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受经济发展阶段制约,最需要人机协同的自动化应用,并非世界主流的全自动无人工厂;随着 3C 企业的迅速发展,虽然对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对工业机器人的体积、
2、速度、精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本土机器人制造企业在进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的同时,还要适应中国市场“入乡随俗” ,同时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人才难题。 机器人正占领车间 人们从事写作、医疗、救灾等职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并不稀奇。但随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这些工作都将由机器人代劳。这不是说笑,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在机器人全面进入我们生活前,已经大举“入侵”工厂车间。 以小家电王国而蜚声世界的美的集团一直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用人大户,但这一切正在改变。据调查,美的集团顺德基地工作人数已经由最多时的 2900 人降至约 700 人;空调事业部目前有员工 31000 人,预计到今年底降至 27000 人;
3、邯郸基地将从 3600 人降至 2500 人。与此同时,该集团预计今年将新增机器人 600 个。 在富士康,自从其 2008 年成立了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开始,已经成功开发出 6 个系列的 15 款机器人,最初是用于简单的产品打磨,现在该型机器人已经和其他品牌机器人共同完成贴膜、码垛、上下料、喷漆等若干个工序。 在以制造业闻名的整个珠江三角洲,陶瓷、卫浴、五金等企业中,机器人正长驱直入。在长三角地区也正发生同样的变化。 据国内某机器人研究机构负责人介绍,江浙一带的电子制造业工厂正大量需要机器人替代人工。他说:“最初是简单重复性劳动和危害人身健康的岗位找不到工人,比如喷漆之类,企业主无奈之下只能找
4、机器人代替。但渐渐地,机器人的成本优势显现了,比如焊接工人的工资就高于机器人。 ” 睿工业咨询公司在有关长三角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报告中讲道,在2016 年-2017 年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以 20%左右的速度稳定发展,其中汽车制造、3C 和食品饮料等行业增速将超过平均水平。 据 IFR 统计,2005 年-2012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长率为 10%。而同期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增长率达到了 24%。2013 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五分之一市场。但与我国巨大的生产能力相比,自动化程度却依然很低。在每 10000 名工人中,日韩平均有 300个工业机器人,而这一数字在中
5、国仅为 23,尚不及全球平均值 62 的一半。这也反证了中国在这一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市场倒逼协作创新 在李伯基看来,中国工厂的自动化应用有自己的特色。可以简单概括为大规模生产以及众多 3C 企业所带来的对人机协同及小型化的需求。 自从工业机器人进入工厂以来,美日欧的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全自动的无人工厂,但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眼下,在中国最时髦的是人机协作。 去年,空中客车公司就在进行这类尝试,在他们的总装车间里,机器人和工人正同时完成飞机总装工作。2013 年,日本也修改了劳动安全卫生规则 ,这允许了在没有安全栏的情况下使用机器人,日本著名机器人生产企业发那科也首次推出了人机
6、协作式机器人。 李伯基说:“人机协同也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重要特征。 ”中国的生产环境是大规模生产,在面临招工难和成本压力时,产能问题成了最突出的问题,这就要求在一条生产线上,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必须用机器人替代一部分人。 除了对产能的追求,3C 企业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也对这一行业提出了新挑战。 2008 年金融危机给机器人制造厂商带来了汽车制造以外的大量客户。因为从那时开始,中国社会组织成分的变化带来了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工业机器人从传统的汽车工厂走进了食品饮料、金属加工,特别是3C 企业或将成为工业机器人未来最重要的市场。 眼下,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大举迁移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
7、家和地区。但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却十之八九都在中国,是中国制造的主力。但这个行业也面临用工压力,ABB 机器人精密组装工程中心负责人张晖说:“一份针对 3C 工厂厂主的调查报告显示,他们普遍希望将人数减到最少,能自动化就自动化。 ” 李伯基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当前大多数机器人产品都是立足于汽车行业或者偏重型的行业。 ”所以在机器人进入 3C 工厂时就发现了问题。首先,电子产品的工厂九成以上仍为人工,每个工位的平均面积可能不足 1 平方米,而现在工业机器人都是“彪形大汉” 。其次,由于厂房狭小,机器人只能放置在地上或者壁挂,这对机器人的电机和伺服及减速器等设备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李伯基说
8、:“广数今年也生产了平面机器人,以适应这一市场。 ” 人才掣肘产业发展 “在国家层面,对机器人行业是十分支持的,这也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市场的一大重要特征。 ”李伯基说。 眼下,国家正致力于摆脱廉价商品和“世界工厂”标签,努力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机器人产业是“高端制造”的焦点也是支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中国工程院正在牵头研究的制造强国战略等都把机器人列入扶持对象。中共十八大也明确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决策,为推进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作出部署。 虽上有国家政策保障、下有市场需求支撑,但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人才紧缺的难题,各企业正使劲浑身解数
9、网罗人才。 深圳福士工业机器人公司销售主管李俊说:“现在工业机器人最缺的就是项目人才,随着整个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是既了解 3C 或者其他行业工艺特征,又熟悉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流程的人才。 ” “去年仅深圳市在工业机器人产业人才的缺口就在数万人,而全国这一领域人才新增需求将达到百万人。 ”据深圳市连硕机器人职业培训中心校长黄明博介绍。从国家相关调研数据来看,机器人项目的增长速度与人才的持续需求间也存在着很大的缺口,相关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机器人行业相关人才,大都从事原理研究、本体开发、特种机器人开发等,缺少一线实际需求的培训。李伯基说:“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相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走在前面。 ”但也存在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较少,开设年限也仅为一两年,从内容设置到人才培养过程还不太成熟,人才缺口难以弥补的问题。 这就要求机器人制造企业对现有人才进行深度挖掘。李伯基说:“广数侧重多种人才的组合,在 2000 多人的团队中有四分之一是搞研发的,其中研究生 100 多人,联合高校 50 个博士生和博导,构成了团队。每个研发团队配备技术支持。广数共有 8 个研发室,仅仅控制或者伺服就有两个研发室,分工非常细,进行内部竞争,这样很快就能形成一个非常专业的机器人研发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