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382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AHP的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AHP的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AHP的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AHP的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AHP的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 AHP 的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 要 本文基于环境犯罪学中的日常活动理论,研究了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的评价方法。首先,基于日常活动理论确定了潜在犯罪人、社区物理环境、防护措施和潜在犯罪受害者为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的主要影响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分析结果表明,社区潜在的犯罪人和防护措施对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在潜在的犯罪人中,流动人口和社会闲散人员对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具有较高的贡献度。本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的风险源以及相关的预防性措施,对构建社区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社

2、区安全 指标体系 日常活动理论 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赵鹏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信息工程学院,公安技术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陈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洪卫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技术与风险评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173-03 社区是多个社会个体之间建立交流产生交集的组织概念,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社会成员以社区为媒介,建立彼此的生活空间,但同时造成居民之间文化程度、道德素质、收入经济等因素产生极大的差异性,形成多元化的社区结构 ,而社区的多元化结构也从一定程度上

3、增加了社区治安防控的难度。目前,国内已有多名学者开展了关于社区治安安全的研究。早期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一般将破坏力指标群、防护力指标群和居民安全感作为分析社区和社会安全的主要指标类型 。随后有的学者从影响社区治安的正反两方面因素出发,将影响社区安全的因素分为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并以此将指标体系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评估,试图能够客观的反映社区安全状况 。在此基础上,还有的学者进一步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作为评估的内容来完善指标的合理性 。 从目前已开展的社区治安的风险评价研究来看,构建的指标模型更多的还是体现于实现构建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即通过综合分析涉及社区安全的各种要素,构建能够全面衡量社区安全

4、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这些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建立的评估指标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且罗列过多的指标弱化了模型的解释效力。对于公安部门的社区工作而言,社区安全体系的评价不仅要能够反映出社区面临的治安风险,还需要对公安机关的社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为此,本文针对社区治安中常见的侵财类治安案件,通过分析犯罪活动发生的结构性影响因素,构建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安部门的社区安全管理与社区警务提供一定的指导性。 一、社区治安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环境犯罪学理论 Cohen 和 Felson 于 1979 年提出的日常活动理论指出:对于掠夺性犯罪(direct-contac

5、t predatory crime)来说,只要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同时具备“潜在的犯罪主体” 、 “合适的犯罪目标” 、 “薄弱(缺乏)可靠的防护措施”三个要素时(图 1) ,犯罪发生的概率便会大大增加,而只要抑制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便可有效的阻止犯罪的发生 。社区侵财类案件主要包括入室盗窃、入室抢劫、诈骗、盗窃社区门店等。作为社区主要的治安案件类型,社区侵财类案件每年发案率居高不下,犯罪主体和目标呈现的不特定性导致案件难以预防,使其成为影响社区治安和社区居民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 (二)指标要素分析 根据日常活动理论可知,影响犯罪发生的因素有潜在的犯罪人、潜在的受害人群体、防护性措施以及社区的物

6、理环境等。为此,分别以这几项因素为基础构建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模型。 1.潜在的犯罪人。社区侵财类案件潜在的犯罪人一般可包括吸毒人员、流动人口、前科人口、低保人口、社会闲散人员 5 种类型。对于吸毒人员而言,由于吸食毒品的花销巨大,远远超出了吸毒人员的经济能力范围,因此为满足日常吸毒需求,吸毒人员往往会选择抢劫、入室盗窃来获取钱财 。流动人口由于社会地位、收入、文化程度低等因素造成的心理上负面影响,容易通过实施侵财类犯罪活动来满足私欲、宣泄不满 。前科人口即刑满释放人员 ,研究表明,前科人员由于留有案底,再就业困难,容易失去生活保障,因此前科人口再犯罪的比例较高。这一类人口犯罪的目的主要

7、为了获取财产利益,案件类型多为入室抢劫、入室盗窃 。低保人口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准的,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赡养人的居民 。由于无法赡养家庭,无固定收入,低保人口极有可能采取偷窃、抢劫的犯罪手段获取钱财。社会闲散人员主要由辍学青少年,社会无业青年组成,平常多出入于网吧、KTV 等营业性场所,但是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容易滋生诈骗、盗窃的犯罪心理。 2.社区的物理环境。这里的环境是指犯罪活动发生的空间物理特征,一般包括潜在的犯罪目标(targets) 、交通流量(flow) 、偏僻性(remoteness)及开放性(openness) 。社区侵财类案件中犯罪目标一般包括人、财、物高

8、度聚集的场所与防控措施较为薄弱的部位,包括社区餐饮、超市、门店等,对于地处繁华地带的社区而言,社区内部及其周边的商业较为发达,人流和现金流较大,容易发生抢劫、入室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交通流量指的是出入社区的人、车流量,该指标能够反映出自然监控对社区安全的影响。一般而言,较大的交通流量会形成有效的自然监控,对侵财类案件的发生形成一定的震慑力。偏僻性指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位于偏僻地带的社区其内部居民具有一定的群体性,例如回迁小区的居民、生产型企业的家属小区等,这些社区往往位于城市边缘地带,但由于社区居民之间具有较高的相识度,反而具有较高的内聚力,社区的自组织性较高,能够对侵财类案件的发生形成

9、有效的防控和震慑 。开放性指社区出入口数量及社区内道路复杂性,较多的出入口及多支路容易增加犯罪人员的空间活动范围,方便其作案后销赃与逃逸,降低了实施犯罪的风险。 3.防护性措施。防护措施是预防犯罪而采取的人防、物防、技防手段。社区出入口是进出社区的必经通道,社区出入口值守人员作为社区主要的人防力量之一,是社区防护措施的第一道卡口。物防包括安装防盗窗、防盗门、社区围栏、等目标加固设施,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保护实体目标,增加犯罪人员的作案成本。技防主要包括社区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电子围栏及报警系统等。防护措施旨在通过人防的出入口值守,物防、技防安装覆盖率的有效结合,增加犯罪主体实施犯罪的难度,从

10、而预防犯罪的发生。 4.潜在的犯罪受害人群体。社区侵财类案件受害者主要包括未成年人 、女性、高学历人口及 55 岁以上人员。其中未成年人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成为抢劫、勒索等犯罪分子理想的犯罪目标。女性人员由于自身抵抗能力较弱,自卫手段有限,随身携带的挎包和手机成为抢劫和扒窃类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标。 55 岁以上离退休人员抵抗力差,容易成为偷窃、抢劫和入室盗窃犯罪分子的目标,此外,老龄人口一般学历较低,分辨能力弱,容易成为诈骗类犯罪的对象。高学历人口属于高收入群体,其住所和个体容易成为入室盗窃、入室抢劫等侵财类犯罪分子的作案对象。(三)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一般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1、1.科学性原则。科学的判断社区治安风险源是改进社区治安的前提,本文基于环境犯罪学基本理论,从犯罪发生机理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同时针对研究案件类型选取指标,保证了指标的科学性。 2.代表性原则。本文选取侵财类案件作为研究案件类型。侵财类案件是派出所处理的最多的案件类型之一,并且每年的发案率居高不下,因此研究的案件类型可以代表社区治安的状况,故基于侵财类案件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对社区治安进行描述和评价。 3.可行性原则。所建指标体系指标数据来源于基层派出所,真实可靠,且每一项指标能够做定量处理,便于计算和分析。 基于以上指标构建原则,所建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1 所示。指标体系分为两层,

12、其中一级指标为潜在犯罪人、社区环境、防护措施、潜在犯罪受害者,每个一级指标下设 3-5 个二级指标。 二、基于 AHP 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简称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美国T.L.Saaty 教授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这种方法将复杂系统层次化,将多目标的决策问题转化为多层次、单目标的两两对比 。其基本流程与原理如下: 1.建立层析结构模型。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的层次模型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由于本文旨在得出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源权重,因此未设立方案层。总目标层为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准则层为4 个一级指标,分别

13、为潜在的犯罪人,社区环境,防护措施,潜在犯罪受害者,子准则层分别为 4 个一级指标下的 16 个二级指标。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本文确定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源权重方案的层次化建立在下层指标与上层指标存在一定的关联的基础上,即下层指标在上层指标中占有一定的权重 。通过定性的比较两个同层指标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据表 2 给出的判断标度估计出指标之间权重比的值,构造判断矩阵: 3.一致性检验。由于每个专家的工作环境及经历的不同,以及定性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判断矩阵缺乏合理性,即不满足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中引入“随机一致性比率”用来判断矩阵的合理性。当且仅当的值不大于 0.1,我们便

14、可以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指标的要求。 4.层次单排序及层次总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指计算下层对上一层指标的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确定出各指标对上层指标的影响权重。层次总排序与单排序的方法相同,由下(子准则层)至上(目标层)逐层计算。由于每个判断矩阵都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层次总排序满足一致性的要求 。 5.权重计算结果。本文通过社区民警打分及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源的权重值,结果如表 3 所示。准则层 4 个二级指标权重值分别为 0.3375、0.1826、0.3953、0.0846。其中潜在犯罪人和防护措施的综合权重占据了整个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权重的 73.3%,是社区侵财类治安主要的

15、风险源。 从社区警务的角度考虑,在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中安全防范措施对整体的风险影响更大一些,其中人防措施(出入口值守人员)对整体风险的贡献度达到了 0.1643,技防设施则达到了 0.1491,可见,有效的人防与技防措施能够对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相比之下,社区内的潜在犯罪人群体对整体治安风险的影响度稍低,其中流动人口和社会闲散人员是治安风险贡献度较高的两类群体,表明加强流动性人口管理对有效控制社区治安风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吸毒人员与前科人员属于公安业务层面的重点人管控,所以加强对这两类人员的定期走访、入户访谈对避免侵财类案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结论 本文基于日常行为

16、理论,构建了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评价指标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社区人口中,流动人口的比例对社区侵财类治安风险的影响较大,而较高的技防覆盖率和加强社区出入口值守人员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侵财类治安风险。 派出所是公安系统中的基层单位,决定了其首要职责是做好防范与管理 。首先,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做好出入口值守人员的布置工作,有效的利用社区民警和群防群治力量,设置社区巡逻点位,加大巡控力度;其次,督促社区居民安装防盗门、防盗窗等防护措施,并定期检查监控、楼宇对讲、防盗报警等防护系统,做好社区治安防护工作;物业部门负责社区环境建设,因此派出所可以通过与社区物业部门的沟通,做好社

17、区物理环境布置,如增设路灯,保证夜间照明量 ;建设公开性的活动中心,吸引社区居民在公共场合聚集,增加居民安全感,同时增进居民邻里之间的感情,形成“熟人社区” ,在应对犯罪活动中能够起到“邻里守望”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犯罪的发生。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派出所需要加强对出租屋的管理,规范流动人口登记制度,以房管人,定期了解社区流动人口思想动态,开展法律知识普及讲座;其次增加流动人口的社区归属感,将社区流动人口吸纳为群防群治人员,赋予其维护社区治安的职责,并加强流动人口与常住居民之间的沟通,共同帮助其解决生活、精神上的困难,增加社区亲和度。 注释: 张阳.试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犯罪的预防.中

18、国政法大学.2003.4-7. 肖林.“社区研究”与“社区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11(4).185-186. 郑晓均.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治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1).75-77. 郑阅春、杨倩斓.社会治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统计与咨询.2006(6).74-75. 伍先江.城市社区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北京市为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5. 俞灵燕.社区安全评价与指数编制初探.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3).40-41. Cohen L E, Felson M. Social Change and Crime

19、 Rate Trends: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79, 44(4).588-589. 杨国春.吸毒搅乱治安的魔杖.人民公安.1995(20).16-17. 陈鹏.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70-72. 刑满释放人员是指犯罪人员通过依法执行刑罚,实施惩罚和改造,服刑期满后,或被减刑、特赦后,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解除其监禁,释放回归社会,恢复人身自由,平等享受公民权利和承担公民义务的人。姚雨辰.吉林市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与社会保障相关性探究.长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

20、0.9. 姚雨辰.吉林市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与社会保障相关性探究.长春工业大学.2010.18. 张训保.城市化进程中低保人员心理卫生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东南大学.2006.5-6.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清华大学.2010.38-39. 在我国,未成年人指未满 18 周岁的中国公民.http:/ YYauqJfrmIJ1P1yox-vYoAUn96JcpdW_UJNCoa0tuSrHIR8LKapSxtBFfQSQAi4oDTjZnAEuG4bEB53IsK,2015-07-27. 陈水利.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242. 韩诚刚.我国社区警务建设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6. 刘成.可防卫空间理论与犯罪防预性环境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89-91. 张卫静.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山东大学.2013.17-18. 参考文献: 1周丽.中国流动人口犯罪及防控对策.中国政法大学.200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