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435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摘要】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动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发展和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紧迫,除了基础的物质需求之外,人们对于制度的需求更加强烈。本文从农村、农业、农民三方面出发,以所调查的嘉和社区为例,分别从社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农民工作方式、土地的用途、社会保障等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和政策,总结其在各方面建设的优缺点,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三农问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和教育保障 一、新型城镇化理论综述 1.城镇化的含义 工业革命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各种大中小城镇大量涌现。城镇化概念最早由西班牙的 A.Serda 在其于1867 年出版的城镇化的基本理论中首次提到。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非农业活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从而使得农村人口的数量不断减少,而城镇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同时居民点的建设等物质表象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向城镇型转化并稳定,这样的一个系统性变化过程被称为城

3、镇化过程。一般城镇化水平的大小是以都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来评定,数值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增长,自2002 年到 2011 年全国平均每年以 1.35%的速度增加,每年增长人口大2096 万人。2011 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 51.27%, 这说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 2.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及含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城乡整体改革的重要时期

4、,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战略决策。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随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生态化与集群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由只注重城市规模和空间的扩展,改变为提升城市的而文化和公共服务等,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而农村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在于农村人口由农村转到城镇,住上高楼,

5、更重要的是使城镇成为人们的安居乐业之处。因此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发展和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紧迫,除了基础的物质需求之外,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建设需求更加强烈。从以上理论研究来看,建设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国家的政策所在,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本文以实地调查的农村城镇化为依据,从农村的生活环境、土地的用途及规划、农民的保障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发现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以及优点,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可行的建议。 3.三农问题概述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这三者侧重点不同,分别从所从事的行业、居住区域和主体

6、身份来研究。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主要是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问题,农村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户籍制度改革,而农民问题涉及到农民减负和素质。本文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来分析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威海社区为例。 二、新型城镇化社区实际建设情况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社区实际建设情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县域村镇体系,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嘉和社区总占地 143 亩,建筑 14.34 万平方米,共 50 栋楼房。其中一栋为办公楼,并配有超市、卫生

7、室、银行、村民健身房、乒乓球室、麻将室、练舞室和大会议室,基本实现 了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嘉和社区在供水方面的政策是,每月 10 立方水/人,超出部分 3 元每方。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人每月不会超出提供用量,可以做到吃水不花钱。在生活环境方面,城镇化后,居民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尘土飞扬的情境不再,同时社区配有垃圾桶,使得环境变得整洁干净。同时社区为居民提供中等装修,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在社区治安方面,嘉和社区通过安装摄像头、设立警卫室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农村土地用途规划及社区实际使用情况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中提到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要

8、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对于农民工作方式的转变则提到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嘉和社区的居民基本上没有耕地了,将社区背后的小山坡开垦作为菜地,社区里每人享有一分。土地大部分被赤山集团和盛泉集团承包,用作商业用途或者进行农场化和园林化。 同时农村耕地的用途改变,使得居民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由于在进行新型城镇化之前,居民大多在附近的工厂上班,因此耕地的丧失,并没有对这些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于那些以农业赖以为生的居民,嘉和社区也做出了一定的安排,例如社区安保、清洁人员,或者到赤山集团和盛泉集团做一些简单的工作。 3.医疗、教育保障建设规划及社区实际情况 嘉和

9、社区在医疗方面的保障主要是:农村医疗保障、免费体检、社区卫生室。农村医疗保障主要是大病统筹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给予一定的报销比例,超过 2 万元的治疗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会报销60%的费用。每年进行免费的体检,解决了大医院体检费用高,居民不愿体检的问题。在社区中设立了卫生室,引进一些先进的设施,提高了卫生室专业性,功能性也更加完善,可以解决居民看病不方便,就医不及时的问题。 嘉和社区是在原村落近范围内建成的,因此城镇化前后,教育机构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入学情况并未有较大的变化。学校内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的配备等都未有较大的改变。学前教育基本上是由私人成立的幼儿园开展,收费比较昂贵。外来务工人

10、员的孩子因户口问题,不能够进入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只能进入收费比较贵的私立学校学习,因此给家长造成了很重的教育负担。 三、嘉和社区建设的优缺分析 1.环境方面的建设分析 优点:(1)交通环境便利。嘉和社区位于东山南路旁,出门有公交车站,私家车出行也比较方便。 (2)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社区根据城镇化之前农民的生活习惯,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水电暖菜园娱乐医疗等基础硬件配备齐全。 (3)卫生环境良好。社区生活垃圾处理得当,有专门的环保人员。 缺点:社区安全工作不到位。社区内虽然配备了电子摄像头和保卫处,但外围的保护措施尚未修缮,门卫也未实现。 2.土地使用方面的分析 优点:(1)嘉

11、和社区留有居民菜地,且配有浇水管道,体现了嘉和社区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 (2)嘉和社区与赤山集团和盛泉集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提到十年复垦计划,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也表明了嘉和社区的新型城镇化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嘉和社区给因丧失耕地而失去工作的人提供安保、清扫的工作,有利于维护社区稳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缺点:(1)嘉和社区未留有足够的农业耕地,没能做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能达到居民粮食自给。 (2)根据调查发现,嘉和社区仍有大量闲置劳动力,其中中年女性较多,而且由于待遇问题,嘉和社区里的居民大多不愿意从事社区提供的安保、清洁类工作。 3.医疗、教育保障建设分析 优点:基本上

12、达到了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解决了人们对于教育和医疗最基本的需求。社区对改善社会保障方面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如根据居民的反映,社区成立了候车室,供上学等车的孩子和接送学生的家长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缺点:(1)公共卫生网络不能满足需求。对于一个拥有 1113 户人口的社区来说,只有一个卫生室而且工作人员也比较少,将不能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而且卫生室只能负责平常的小病需求,对于大病没有能力负担。 (2)卫生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专业的医务人员以及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向大型综合医院集中,导致社区里的卫生室缺乏更加专业的人员及设备,而造成居民只信任大医院而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3、。 (3)卫生保障覆盖不全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对于一些不拥有本地户籍的外来人口,是不能享受相关的一些医疗惠民政策的。 (4)学校内的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建设等并未跟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在教育方面尚未实现城镇化。且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入学较难,求学成本较高。 四、结论及对策 1.结论 本文从嘉和社区的建设出发,结合国家政策及其他地区的建设,由小见大,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环境的建设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引起越来越多部门的注意,改善农村环境成为未来建设的重要任务。 (2)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农民的生存方式改变问题。失地农民能否就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保障,社区的补助尚不健全,只满足其最基本

14、的生活需求。 (3)社会保障方面的城镇化进程比较慢,落后于人民住房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中的社会保障主要依赖于全国的医疗保障等,未体现城镇化后的特色和优势。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因此进行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民生活的基本所在。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农民出发,考虑到民众的需求,使得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幸福得到更大的提升。 2.对策 政府对于城镇化的建设首先应该健全法律和制度的建设,尤其是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快教育制度改革和教育公平,对非社区居民提供同等的社会保障,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因此我们建议,将土地征用收

15、益的一部分用于村民,重视并保障失地村民的就业要求,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对这些村民就业方面的需求,开设专门的培训指导课程,对这些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工作,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同时本文建议国家逐步放开甚至取消医保定点、破除不同地区人员享受不同医疗待遇的障碍,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均纳入医保范围,健全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使跨地医疗报销结算成为可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医疗权益更加公平。而教育方面的保障应该在全县和全镇范围内进行规划,进行教育改革,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减轻家庭孩子入学的压力,实现教育公平。 社区对于城镇化的建设可采取下列策略:(1)加强社区安保工作,城镇化的安全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

16、构建。 (2)根据耕地品质划分出集中耕作区,实施农场化操作,确保居民粮食自给,实现统筹农村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和谐发展。 (3)大力开展职业兴趣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从而使社区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此促进和谐社区的建立。 (4)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并配备足够的、专业的医疗人员,提高医务室综合医疗能力。建立流动的医疗设施点,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同时对外来居住人员提供一定的医疗优惠。 (5)根据国家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的政策,学校的建立应该便利周围学生的入学,对于离校较远的同学应该提供免费的班车接送。(6)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重视居民法律知识的传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