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者微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微博作为一个新媒体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重要的新闻来源手段之一,方便、快捷、迅速等特点成为了它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更是尤为重要,除了是获得新闻资讯的手段外,也是为自己更好地做好工作的方式之一。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博对于媒体人也同样是,微博的优点是速度快、言论聚合,缺点就是微博发布信息的真实性的不确定性。作为信息一线采集者,职业记者该如何利用微博拓展信息发布渠道至关重要。但微博的利终究大于弊,他的功能能让记者成为全媒体记者。 微博的多元复杂性赋予了微博事件引导的新思路,从“监管”到“治理” 。微博平台上多种意见在自发和自律的网络环境中交流与碰撞。相
2、关部门应尽早完善微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舆情引导机制;服务提供商应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微博用户则应严格自律,理性发言等。 一、微博让记者成为全媒体记者 微博出现后,以其短小精悍、广泛互联、自由开放、传播速度快等特性吸引了众多记者的广泛参与。很多记者纷纷从博客转战微博,在微博平台上充当意见领袖,影响社会舆论。微博就像哈贝马斯所描绘的欧洲市民阶级讨论公共问题的咖啡馆,形成了一个虚拟社区里的“公共领域” ,其间记者的立场和观点常常相互尖锐对立,常常以微博为战场打笔仗和口水仗。 记者的帖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公共事件发言,二是发表新闻评论,三是记录日常生活和工作,四是参与发起公益活动,五是转
3、发。总体上看,这些帖子以关系公共事件的讨论居多,哗众取宠、低俗无聊、广告推广之类的帖子比较少见,帖子的质量较高。 在微博时代,记者凭借其对社会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学识、冷静的分析能力,频频在微博上对公共事件发表评论,充当议题的发起人和影响力核心,成了微博空间里的意见领袖。笔者认为,记者在影响流方面贡献大,在信息流上作用不是很明显。 虽然记者通常是作为信息接受者出现,然而对冗杂信息的加工能力和整合能力不是一般网友力所能及,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问题,受众急需得到引导。在温州动车事故、郭美美事件、校车安全问题等热点中,记者的微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转发和评论,长尾效应凸显。 新快报总编辑陆
4、扶民认为,微博起码在五个方面给记者带来便利:一是微博具有社交功能,便于记者建立异质性较强的弱关系社会网络,扩大信息来源;二是用户的实名认证确保了信息来源明确,便于记者的核实工作;三是微博用户数量偏大,便于碎片化还原事件的真相,便于集聚网民智慧,提供更多背景资料和思考方向;四是帖文被转发和评论的多与寡,又成为衡量其社会关注度的标尺,便于记者进行新闻价值判断;五是微博用户对新闻的反馈,便于记者寻找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观点,有利于追踪报道。 二、媒体人用微博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新闻记者来说,利用微博可以第一时间不间断地提供权威信息。但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人也要时刻在头脑中绷着一根
5、弦,在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的同时,还需避免因微博信息的碎片化而造成信息发布的片面性,防止事件的局部事实代替整个事件的真相。如果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对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在微博上予以不间断的、滚动式的澄清。 在新闻的真实性方面,传统媒体的把关较为严谨,而微博则相对较弱。另外,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出现新闻失实的几率要高,信息的可靠性比传统媒体低。微博能使信息发布实时化,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如果有失实消息,扩散也会很快,可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信息一旦被认定为失实,微博会迅速进行自我修正,真实信息会取代失实信息。这种自我修正机制,也恰恰是微博的一大特色。 应对“微博谣言” ,新浪官方有专门的辟
6、谣账号,各地政府及部门也有官方微博,发布权威信息,看来似乎较为容易。但微博暴力却具有相对的隐蔽性,如没有细致调查,极有可能成为暴力帮凶,有的人甚至在帮忙施暴后仍没有察觉。 对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尤其需要警惕媒体暴力。必须时刻保持印证精神,对发布或转发的信息,应尽量保证其真实性。 此外,新闻人在使用微博时还要注意倾向性。和采写新闻一样,加V 认证过的单位人微博,并不是记者随意发声的平台,这里的言论和发布的报道一样,不仅代表个人立场,也是单位倾向的一种表现。 因此,在使用微博时,还要注意自己的立场和倾向,谨慎使用微博上的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或对事件并不了解,就不能随意地发布或转发信息,尤其
7、是对倾向性比较明显的微博,更需要留个心眼,以免成为这种情绪化表达或者私人泄愤的帮凶,成为微博暴力的工具。 三、对于多元复杂的现状从“监督”走向治理 微博作为互联网的新型应用,微博热点事件引发的舆情附着在互联网上得以体现。事实证明,微博已经能够形成足够强大的舆论场,甚至你不体验微博也能感受到它的意见压力。 对微博热点事件舆情的引导,难以摆脱传统的网络舆情管控思路:及时捕捉网络舆情热点,增强对有关热点的预见性;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争取舆论引导“第一落点”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舆论压倒负面舆论;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放大正面舆论;培养网上“意见领袖” ,引导网民自我教育。 微博谣言
8、加剧了舆情的乱象,如何克服?微博辟谣,各方都在行动。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在接受人民网的访谈时认为,针对微博谣言可以形成辟谣机制, “但不能把辟谣平台办成一个长官意志的信息工具,每谣必辟也比较过头。因为互联网有一种自我净化机制,这是基于意见自由市场衍生的,公众可以通过成规模的相互交流表达思想而形成对真知的追逐。有一些明显谣言,即使没有人辟,公众也会把它辟得干干净净,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 我们可以从上述观点中读出这样一个信息:微博辟谣,需要政府、网络运营方和个人等形成多方合力。网络监管是个世界性命题,对我国而言, “1996 年至今,网络监管涉及包括中宣部、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安全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在内的 14 个政府部门,已经发布了近 50部法律法规,建立了全世界最充分最完善的网络监管和网络规章制度” 。网络监管意味着自上而下的程序设计,以及监管主体和对象之间的严格确定。 从“监管”到“治理” ,微博平台上多种意见在自发和自律的网络环境中交流与碰撞。相关部门应尽早完善微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舆情引导机制;服务提供商应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微博用户则应严格自律,理性发言等。只有如此,方能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秩序。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