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金融发展状况及风险规避措施.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542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金融发展状况及风险规避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金融发展状况及风险规避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金融发展状况及风险规避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金融发展状况及风险规避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金融发展状况及风险规避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金融发展状况及风险规避措施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金融全球化已是一个恒久的主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大国,自然要跟上发展的步伐。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也是资本在各国间加速流动的一个标志和趋势。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确保中国国际金融的顺利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和竞争力,加强金融业务方面的拓展和创新,加强监管,同时尽量提升短板,趋利避害,为我们的国际金融业务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环境。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体系和架构;金融风险 DOI10.13939/ki.zgsc.2015.16.047 金融全球化最显著的特点是范围更广更迅速的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国际

2、金融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从 1980 年的 12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12 年的 225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远超同期 GDP。2014 年,中国的家庭财富总额已达到全球第三。据报告,中国内地个人平均净资产已从 2000 年的 5670 美元达到 2014 年的 2. 13 万美元。全球财富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 8.3%,达到创新高的 263 万亿美元,但贫富差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50%的财富集中于 1%的人的手里。可见,尽管金融全球化能使资金流动更迅速,使财富总额相比以前大大增加,它仍然会带来很多动荡因素,比如一国之内的贫富差距增大;东亚

3、国家缺乏区域性抵御机制而不得不面对更为剧烈的冲击。 双面性的实例数不胜数。金融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国际金融发展,毋庸置疑带来了众多的利益。然而一旦金融危机发生,那么所受的损失亦是更大的,其危害波及的范围也是更广泛的。例如中国及其他国家在美国引发的全球性次贷危机中所受的影响:出口企业受到冲击,巨额资产缩水,企业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增长被迫面临大幅放缓等考验。 改革开放后,中共十四大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以来,国内便开始了金融中心建设,当时已初步呈现出格局。而我国能成功走上国际金融发展这条道路并建立金融中心,离不开多种优势因素的促成。 第一个因素就是地理因素:金融资源在时空和区域

4、配置得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初步累积起经济基础,初具经济规模且有很乐观的增长潜力。一个好的地理位置与资源配置是万分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中国非常有优势。第二个因素就是人为政策性因素。这里引入最典型的美国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完整金融体系的国家,且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为国际货币,再加上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外美元紧缺的局面,鼓励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行外国债券。这种种措施都使纽约在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中独占鳌头;在政府监管方面,1973年美国使资本流入自由化,随后放宽了外国公司进入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要求,同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向外国贷款的管制和利率管制。1986 年4 月全面取消存款

5、利率上限的限制,实现了利率自由化,并形成了新的市场利率管理制度。虽然市场经济好,但放任自流会导致危机。按目前最好的做法仍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手并抓,所以此时金融市场的政策性因素对其发展导向就显得至关重要。第三个因素则是建立在前两个因素成立的前提下,即金融市场条件的一些微观因素。如金融市场体系化程度、发展程度,金融创新能力等。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经济强国,中国推行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是十分正确的。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国际金融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宏观上把握吸引外资的导向,但没有具体提出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发展之初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经济的快速

6、发展而资金没有跟上步伐成为一大问题。所以通过建立经济特区以及沿海开放经济区来大量引进外资,从排斥外资到主动引进,成为此阶段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阶段:推动实施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建立相关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此时的上海已基本确立了在我国金融中心的地位。总之,从总体上看,相关优惠政策的供给(中央的或地方的)或强化金融优势的策略,是这一时期推动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第三阶段:加强制度和环境创新。在这一阶段已侧重于自主创新,以及配套的金融改革、金融制度、金融环境的建设。 尽管相比以前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但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亟待改进。有观点认为,以大规模、

7、快速和更趋自由的资本流动为特点的金融全球化对国际金融稳定性带来严峻的挑战。而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由于国际机构有效功能缺失和美元全球本位存在条件下,难以完全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不稳定性。东亚国家缺乏区域性抵御机制而不得不面对更为剧烈的冲击。所以需要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即通过建立区域危机扶助机制,有规模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区域性的各种机制,来缓解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增强东亚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国际金融架构中比较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国际清算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在平衡国际金融发展和解决国际金融危机中,担当着相当重的责任。几次金融危机下来,全球要求 IMF改革的呼声越来

8、越高。很多批评家认为 IMF 无效的监控、对危机国家问题的错误诊断以及延误时机的援助,都会使危机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危及更多国家的利益。 在金融架构中另外一个支柱即美元。自 1944 年布雷顿森林货币协议,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正式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很多人认为浮动汇率制将降低美元的主导地位。而事实上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市场的广泛开放和快速的货币流动反而增强了美元的地位。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美元仍是主要的储备货币。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灵活的汇率制度,但是在全球总的外汇储备中,美元仍然占据最大份额。其次,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交易稳居最大份额。中国也十分依赖美元,或多或少的将美元作为钉住货币。这种美元本位,将会给我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美元本位的困难也更难克服。大多数东亚国家缺乏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使得这些国家不能向外国获取长期贷款,甚至在国内也无法取得长期贷款。 因此为了规避风险,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有效的区域性金融合作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全球化带来不稳定风险,也有助于我国避免外部市场的过度冲击。金融全球化势不可当,我国国际金融发展道路亦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机遇和挑战并重的情况下加快与国际金融机构接轨,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加大高级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并加强与东亚各国的联系以促成更深更广的区域经济合作,才会让我们越走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生产营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