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让诗歌凭“中国风”歌词的羽翼飞翔当今“中国梦”与“中国风”二词盛行,世博会的“清明上河图”让美术界吹起了“中国风” ,流行乐坛更是刮起了“中国风” ,不仅仅只是以旋律、乐器为代表的“中国风” ,更有直接套用或是化用绕口令、古典诗词等汉语传统文段的“中国风” 。 马克思曾说:“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艺术感觉。 ”自古以来,文学与音乐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但行于选修课教学之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偶获零星新知,欢欣于形;偶有点滴新解,得意难禁;但更多情形是怀着一份衰颓和一知半解的情绪,横亘于迷失与突围之间。越是盘根错节的问题,越要我们自己去找头绪。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就没有自己的方向与目标。现就选修课
2、上的具体做法,结合个人愚见,围绕选修课教学表达一点浅见。 一、目标从随意性到明确性 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意境,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灵的体味,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笔者曾经在教授琵琶行时,以方文山的东风破导入,它也成为我后来开展选修课的切入点。 “中国风”歌词伴随着“中国风”歌曲的发展不断完善,在“中国风”歌曲形成的初始阶段,歌词大都直接采用古诗词,例如王菲演唱的2但愿人长久就是采用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歌词,谱上具有中国古韵的曲。伴随着“中国风”歌曲发展的日益成熟,才逐步
3、形成了现在笔者所说的“中国风”歌词,比如方文山的东风破 ,东风破的“破”可以理解为曲破,是指一种词调,宋朝江浙一带盛行这类琵琶曲,多填唱而演变为词牌。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虽然这句歌词是用白话写成,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古典味道,枫叶荻花秋瑟瑟,恍如隔世,重回公元 816年前的秋天,与白乐天一起聆听江上琵琶曲。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风”歌词的产生并不是瞬间迸发,它是以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作为背景依托, “中国风”歌词的快速发展和形成源自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情结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有“诗眼”一说,能对整首
4、诗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歌词中也有“词眼” 。雁、柳、桥、楼 、窗、琴、月等意象广泛出现在“中国风”歌词中,修辞手法是此类歌词中常见的写作方式。笔者试图给歌词中的优美语句与巧妙写法作注解,使学生能从歌词中摄取技巧。 斯蒂芬在高效率人的七大习惯中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你的现在,为了使你的行动一直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你必须明确意识到,你终究将归何处。 ”这段话形象地阐述了目标的重要性,诗歌教学的难点与音乐的碰撞,让我更加坚定了开展“中国风”歌词中的文字游戏选修课的目标。 有了目标之后,关键还得解决教材。选修课的种种设置无论多好,3若没有好的教材,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或许是对方文山的欣赏,因为他重新浇
5、灌了文字重量,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了后现代新词风。所以本课程结合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中的文字游戏 ,辅以“中国风”歌曲,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感受歌词的声韵美、意境美,开阔视野,又能对“必修四”中的诗歌板块做补充,提高对古代诗文的审美能力。 二、策略从单一化到多样化 对选修课教学设计的一知半解,注定我在迷糊中敷衍着。有多少个课堂过程的纠结处,让我发出“课堂前方就是一条死胡同”的感慨。因为我的课堂根本没有按照我曾经设想的路子前进,取而代之的是“填鸭式”的灌输,一学期的教学只是介绍了几个意象,再也无其他。 新世纪什么落伍最可怕,当然是信息。知识更新的时间以往需要二十年左右,而今所需时间已是急剧
6、缩短。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并加以灵活运用,把这些思考与行动的智慧方法,悄然融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许多封冻多日的问题,在各种资料和名家的启蒙下,在与本校刘雪挺老师关于课题的交谈中,终于有了一点点真实的“解冻” 。穷则思变,我想改变是唯一的出路,首要任务是从我的课堂教学策略入手。 (一) “旧”词“新”唱唤醒生命意识,焕发人文之光 李海林老师指出:“语文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学生应该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语文,体会语文的真谛。 ” 而选修课也应该这样,据笔者了解,在中学古诗词中,像谱4了曲、歌者曾吟唱过的还有孔雀东南飞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的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岳飞的满江红等,还有如琼瑶改写诗经?蒹葭的在水一方等。给出一首词,如果没有现成的,可以让学生选择与诗词感情基调相近的音乐,将诗句填进去唱,学生还是蛮喜欢这样的方式。显然,正是由于教师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以单一的“听歌词”变为“唱歌词” ,才使课堂中的知识与情感焕发了动人的召唤力,以至于“主动”向学生走来,向学生靠近,又让学生重温诗词歌赋。 (二) “旧”词“新”说注重审美鉴赏,点燃激情之火 刘真福老师指出,我国传统的审美鉴赏有三块基石:一是偏于情感评价,即以能否激起读者情感波动或心灵震撼为判断标准;二是引导文学也引导人超越昏暗现实和追名逐利的低下境界,让人在
8、文学中体验对尘世超然的静态关照;三是抓住文学形式要素关注文学的形式特点,分析形式是否和谐、完善,形象描绘是否鲜明、独特。但是,不论以何种角度进行审美鉴赏,都能将人带入美的境界,给人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具体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审美鉴赏活动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关注歌词本身,只有深入歌词中,才能真正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二是要跳出歌词对教学进行有效延伸,即不能拘泥于歌词本身。 “教学要将审美鉴赏适时地由歌词引向更宽广的世界,将音乐审美引向生活审美。为此,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设计歌词大填空,根据上下文语境填出此意象。 示例: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_(月)弯弯/勾住过往/夜
9、太漫长凝结成了5_(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_(雨)轻轻弹朱红色的_(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2.音乐与文学相结合,具体与抽象的融合 再如在讲到东风破时,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描写的妙处,我将琵琶名曲引入课堂,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使其闭目沉思,心驰神往,再辅以白居易的琵琶行 ,分析、归纳琵琶行中音乐的描写方法,并要求他们学以致用,将自己的感受表述出来,同时补充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赤壁赋 ,从而使音乐和诗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显然,学生正是因为关注了歌词内容,才能体会到抒情主人公的美好情感,并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意象联想,创造属于学生的震撼。 (三) “
10、旧”词“新”写插上想象翅膀,开启写作之门 1.“旧”词改写为“中国风”的歌词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典诗歌,仿写“中国风”歌词,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将其唱出来。 2.“旧”词改写为文章 示例:听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 ,读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用小提琴协助曲梁祝作为背景音乐,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改写成为小说。 具体教学中,有学生仿照着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去听琵琶,去写琵琶我想在一片思潮涌动之下,也只有这样的悸动之声,才可以体会到学生那不为常人所知的纯粹与感动。学生欣赏着动人的旋律,感6受着字字珠玑,在歌词的羽翼下展开写作之旅。莫道今年春色尽,明年春色倍还人,虽然,我并未迎来开春的骄阳,但有久久渴求的
11、那种触动对我而言,足可告慰。 三、过程从接受型到建构型 当然,理论与实践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落差,在教学中,我也一直在苦恼,基本上每次备课都十分用心,但事与愿违。很多时候,课堂除了破碎的闷响,常常听不见回声。40 分钟内,究竟该讲多少、练多少,何处详、何处略等等,有个度的问题。讲得过简过略不行, “满堂灌” 、 “填鸭子”也不行。哲学家萨特曾形象地表述道:一片风景,如果没有人去关照,它就失去了“见证” ,因而将不可避免地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状态之中” 。所以我们要关照学生。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学生亦是如此,每个学生,只是需要一个支点而已,这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火花所在
12、。 示例一:“歌词大填空” _(雨)轻轻弹朱红色的_(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_(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_(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 “为何要用菊花?”学生通过已有的“图式”建构新的“图式” ,强化了“菊花”这一特殊意象。通过填空,学生不仅看到、听到和读到了符号的表层意义,而且透过这些符号把握到其后复杂的深邃意义。至此,欣赏者即我们的学生,反复地穿梭于符号表层直接信息与作品深邃7意义之间,调动了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示例二:“歌词大改写” 以下这段是学生对发如雪改编的散文: 一弯清冷的月牙之下,褪
13、去了叶子后的柳条随风飘荡,落下稀疏的倩影,一位娇弱的女子倚靠在门旁,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画出了一道犹如银河般的银白色的印记。慢慢地,慢慢地,女子抬起了头,遥望着天,想要把这苍白的星空望穿。已是落叶满地的季节,秋风吹得屋内的油灯忽明忽灭,也许是思念过度,女子丝毫没有感受到这凄风,她在思念着另一头那位对月独酌的少年 最初的爱,最后的爱节选 不难看出,上述学生呈现的是极有灵性和才华的文字。饱满的情感又比较贴近词意中的时空背景,而且词意也被这位女生很好地消化到了这篇文章中了。学生借助文字,借助歌词构建了一个感人的生活场面,在课堂上有了一吐为快的发言积极性。由原本老师一味地讲解,变为学生自我的建构,并且通过选修课这一平台将学生引向更宽广的世界,更是将语文的审美引向生活的审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声响。 ”“中国风”歌词中的文字游戏就是为了调准音调,拨动学生的心弦;就是借歌曲的方式,为了让学生与诗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就是为了让一首首好诗、好词像一串串快乐的音符,流进学生的心田,最后凭借“中国风”歌词的羽翼自由飞翔!8(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咸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