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探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616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探索【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设计是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做好数学课堂问题情境设计意义非凡。 【关键词】新授课以生为本课堂问题情境设计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土壤”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而且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

2、师生间要有动态信息交流,而这种交流就需要通过问题的设置方式来解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注重新度,灵活趣问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充分顾及这点。设计的问题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这样的问题不再流于形式,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如在上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时我提了这2样一个问题:今天我想和同学们做个交易:“我愿意在一个月(按 30 天算)内每天给

3、你们 1 万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回扣1 分钱,第二天给我回扣 2 分钱,第三天给我回扣 4 分钱即后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 2 倍,你们愿不愿意?”学生跃跃欲试,很快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又如,在讲“黄金分割”时一开头可以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

4、美。 二.设置梯度,循循善问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在问答的过程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一语道破天机” ,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例如,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是学习了矩形以后得到的一个性质,直接去证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有相当大的难度,可设置以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请画出ABC 关于点 O 的中心对称图形; 设点 B 关于点 O 的对称点是 D,试确定四边形 ABCD 的形状, 3并说明理由; BO 是 AC 的一半吗?为什么? 这个结论具

5、有普遍性吗? 通过画图操作,思维引导,自然而然地把命题的证明解决了. 这样的问题,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维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鼓励学生探索,诱导他们循“序”渐进,这样学生才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逐步推进,逐个击破重点、难点。新授课这种“有的放矢”导向明确的问题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问题的根本特征,为更好地解决系列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三.把握难度,深题浅问 众所周知,问题过于浅显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也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所提问题要有思考性,即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一定的难度。既要使学生的思维

6、趋向于教学目标,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是否有思考性这个“度” ,把握住了这个“度” ,所提问题才能有效。 如:在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时,教师可先提问:若用定长的篱笆怎样才能围成一个最大面积的四边形区域?众所周知,是正方形。教师就可以接下去问:若用定长的篱笆去围一面靠墙的的一个最大面积的四边形区域,该怎样围?还会是正方形吗?若不是,长和宽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像这种问题,不难,但有思考性,学生可通过交流、讨论,发展他4们的思维,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维去分析和研究,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

7、设计深度恰到好处,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果子” ,这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不会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 四.增强跨度,巧妙反问 课堂问题情境设计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应提出一些有开放性、探索性、跨度大、一题多解的问题,但并不一定要难题。 如下题中P 为等腰 ABC 底边 BC 上一动点,当 P 在线段 BC 上运动时,P 到两腰的距离之和有何关系?当 P 在 BC 延长线上运动时,结论变化吗?当 P 在等腰 ABC 所在平面上运动时,结论成立吗?若把等腰三角形改为等边三角形,P 在等边三角形边上、内部、外部运动时,

8、又发现什么结论?能否把上述结论推广到任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多边形? 这些相关联的问题,对学生具有强烈刺激、启发进行多种思考、诱导创新意识的因素,能产生解题的紧迫感,具有连续进行探讨的特点,其仅指出一个探索方向,需要在解题时更多地独立思考和探索,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补益 五.激发活度,发散巧问 有些问题看似浅显,往往被学生忽视,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探索学习的规律. 例如,在研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时,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下列5问题: 若 D、E、F 是ABC 三条边的中点,则可发现哪些结论? 若把ABC 改为四边形 ABCD,即顺次连结四边形 ABCD 各

9、边中点得到四边形 MNPQ,则可发现什么结论? 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则四边形 MNPQ 的形状分别是什么?为使四边形 MNPQ 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则原四边形 ABCD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能否把四边形推广到五、六边形?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学生将经历探索、讨论、交流、应用的过程,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新授课这种“生长性”的课堂问题情境设计,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注意新旧知识内在的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较好地获得学习数学能力。 总之, “以生为本”的问题设计是一种理念,它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的精神源泉;它是一种技巧,为教师进行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动力,为师生和谐课堂提供了施展的舞台。只有将“以生为本”种子落实在新授课的课堂问题设计上,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