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素质视域下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初探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逐渐得到满足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日隆,现下高等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问题(即其质量问题)日渐映入社会各界的眼帘并被提上议事日程。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得到初步实现之后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性国家”等政策目标实施的应然要求。故本文拟从素质的视角,来概探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在其质量提高过程中所面临的可能实施困境及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藉此能够为这一发展新潮的现实管理和实际操作提供绵薄的智力支持。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素质困境;素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2、 素质教育一词的最早提出动机是发韧于上世纪 80 年代,社会普遍意识到基础教育之应试倾向为个人和社会发展带来种种困扰之后,即在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一开篇所提出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素质教育一词的内在理念已经远远超出其当初所指的基础教育阶段了。和基础教育的普及后任务一样,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之后,也必然面临一个发展的素质设计和质量提升环节。 2一?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素质特征 有学者指出相对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质量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在 80 年代的主要弊端还只是由当时的基础教育
3、发展之“应试”倾向所带来的“应用”不足,即理论运用于实践方面的能力薄弱问题,因为当时高等教育整体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应体系尚属“学校市场” ,所以忽略甚至还谈不上高等教育的素质问题1。但随着高等教育现今发展的一方面不断扩招,另一方面待业失业激增不断,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不得不直面经济社会发展的考验及无数家庭的诘难。 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高等教育在科研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等三个功能方面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它的核心任务还是这三大功能所依托的人才的培养,它的办学指导思想还应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2等理念。具体而言,现下高等教育中的素质特征应主
4、要的是指其“成功素质” ,即连续性的包括“学业成功素质”?“就业成功素质”和“创业成功素质”三个环节。 学业成功素质主要是指高校学生自己在置身开放?多元的高校文化环境,面对复杂多样的可能发展路径时,需要有一个明辨和审视的态度,提前做好坚定的职业选择?充分的职业准备和完善的生涯规划。 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升学”目标不同,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就业” ,故其培养对象?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有效应对策略,主要是针对其就业成功素质而言的。一般而言,它又可以细分为“应聘竞争成功”和“试用适应”两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完全达标,又是在其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特需素质和共需素质得到和谐满足之后方能实现的。 3创业
5、成功素质是一种与“被动适应”之就业素质相对的“积极开拓”素质,它要求高等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应该具有一种持续不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力” ,在具有良好的判断思考力之后,具有坚定的执行操作力。 二?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素质”困境 自然,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途径素质教育实施,会在转变学生思想观念的同时,占用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并不一定会致使出现某些学者所担心的那种“知识降位” , “强调个人经验和生活中心”的“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3。因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将教育和生产劳动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间接经验的习得同时,不可以忽略受教育者必要的直接经验体悟, “教学做合一”和“知行统一”无疑是求得人的全面
6、发展的必然要求。然在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中仍然会存在一些如前所述的实施中的“素质”困境,主要有如下两种,即一个是从上世纪一直延存至今的高等教育受教育者专业素质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即“应用” )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个是现如今高等教育中的受教育者的非专业素质的缺乏与不足,以下将分别以“老问题”和“新缺陷”的视角来论述之。 (一)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老问题” 身处象牙塔的高等教育往往易于自恃身份与等级的“标签”而忽视学生躬亲实践力的培养,忽视对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力的正视,以这样的培养方式造就出来的学生,难以在学术视野和研究实践中不闭门造车和抱残守缺。而且深究之,这种应用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往往源自
7、于主客观的两方面,即一者,在受教育者方面,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缺乏发4现和解决问题的视角,即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足,另一部分人会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优势来学习些在时代的接洽性方面存在障碍甚至严重滞后于时代的知识与技能,从而造成主观上的应用欠缺;另一方面,则是即使受教育者的所学具有很强的符时性或工具性以及应用价值,但限于施展平台与及时发现的外在原因,也容易造成客观上的应用困难。 除了以上在应用的前提,即应用不足的原因方面外,在应用的过程,即怎样应用中也存在应用的经验不足,这往往与高等教育中实践训练环节的欠缺有关。人文社科类的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证调研和人际交流;自然科学类的易于局限实验室实验而忽略科
8、技的生产力转化与技术应用。 (二)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新缺陷” 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中的“新缺陷”则主要指的是其在“非专业素质或共需素质”上的缺陷了。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几点:如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方法论等“哲学道德范畴”的素质;以及情感认知?意志态度?思维习惯等“应用心理范畴”的素质。这里主要涉及的是高等教育在非智力素质方面的施为。这也是走“内涵式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要求。一方面,不论是人才的养用之道,还是人才自身的终身发展之途,都离不开其对自身素质内涵的倚重;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内部环境方面,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学业成功素质也是学生努
9、力发挥非专业素质汲取专业素质的结果;学生的创业成功素质就更是离不开他的理想信念?态度意志等非专业素质的作用了。 三?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素质”策略 针对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过程中所面临的专业素质中的应用不足和非5专业素质的忽略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素质”实施策略也将会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面而终身的系统工程4。其中核心应该是提高学校的教育素质,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中的教师素质;同时,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素质为辅,树立“生活即教育,家庭亦课堂,社会为学校”的教育新观念,以使家庭素质氛围的熏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分别提供微观和宏观的氛围与土壤。 (一)学校方面的素质施为
10、高等教育的学校肩负着国家经济发展以及自身人才建设的“青黄续接”任务,它必须倚重高校中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以求得自身文化的建设与维护和最重要的人才培养。至于教育管理者,不论是学校外部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者,都应竭力秉持和维护一种管理育人的环境意识,以使受教育者自身的非专业素质也在其管理下得到相应的熏染和启发;同时,如果可以,还应尽力增加一些能够锻炼和培养其专业素质的岗位与机会。 (二)家庭方面的素质施为 家庭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必要辅助和前提,称其辅助主要是因为它在高等教育培养对象的专业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是间接的即主要是通过非专业素质的“早期根植”来实现的;而
11、称其前提则主要是因为由这种非专业素质造成的高等教育对象现有的“生活自理?处事自信?为人自尊?工作自强和学习自学”等意识和习惯,大多是自幼在家庭教育中养成的。 家庭教育中的家长首先应努力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避免“成员缺6失教育”乃至“隔代教育”等缺陷教育形式的影响,在专业素质发展方面应尊重子女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在非专业素质发展方面则应力戒忽略完整性的家庭教育,将子女的教育职责推延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补偿性”教育;其次应努力转变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方面,可以一般得以兴趣和专长的形式来进行发掘和终身化培养,而对于非专业素质,则应以以身立教的方式来构建素质环境并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熏
12、染。 (三)社会方面的素质施为 随着改革开放的助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局面的全面打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将会越来越是一个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历史过程,在历史的这一发展进程中,随着科教兴国政策和人才强国战略等举措的颁施,人口大国向人力强国的阶段性目标实现后,必然导致引起人才数量向人才质量的过渡阶段的快速到来,而社会尊重人才的多样性分层和不拘一格的创新性使用之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具体而言,对于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专业素质应用不足问题,社会应基于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同专业素质倾向?兴趣和潜力的人才,在建立合理分流和培养使用的体制与机制的同时,通过建立多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和工程来锻炼和促成
13、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做到兼顾人才培养的成本和使用率的同时,更做到养的储备与用的规划的有效通畅连接。 而对于非专业素质方面的缺陷,社会应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置于并重的地位,注重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7亦不忽视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公民意识中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宣传和教育。 参考文献: 1别业舫.创新地理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习胡锦涛对素质教育论述的体会J.财经政法资讯,2007(2). 2慈航.论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关系J.2006(03) 3钟启泉,有宝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的争鸣读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有感J.校长阅刊,2005(05). 4王志亮.素质教育的三大相关系统教育素质、家庭素质与社会的精神文明J.教育革新,1999(01). 5陆岩.教师应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促进者J.教育革新,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