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赏识”教育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678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赏识”教育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过“赏识”教育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过“赏识”教育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过“赏识”教育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过“赏识”教育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通过“赏识”教育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乌鲁木齐第五十八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9) 【摘 要】 每年的教学中,每一个班级里都会有一批学习物理很困难的学生。在对他们的研究中你会发现形成原因绝大多数是非智力因素,他们几乎都有着 “自卑厌学”的情绪,更有甚者,纪律涣散,目无尊长。追溯其成因你会发现大多是由于长时间的不被赏识,导致了自信心的缺失引起的。只要我们有颗真诚的“宽容之心” ;只要我们与他们多多交心;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舞台” ,他们将给我们一个精彩的世界。去赏识他们吧!在赏识中重树他们的信心。那么,他们找回自我的那一刻,也就是走出学习困境的那一天。 【关键词】赏识;宽容;活动;谈心

2、初中物理与其他科目相比,它对学生信息采集的能力、分析、判断和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学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学生(尤其是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又那么迫切要求提高成绩,这就与现实(物理跟不上)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焦虑随之而来。这种焦虑的不断增长又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及学习效果,从而陷入“学不好物理”“得不到家长、老师的赞赏和肯定” “更加不爱学物理” “更学不好物理”的恶性循环中。由于长时间的不被赏识,他们变成了懒惰、缺乏主动性、厌恶学习、自由涣散、自卑厌世的“学业困难生” 。面对着一群这样的学生,怎样唤起他们心中的自尊、自信、2自强呢?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教育他们

3、呢? 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 。赏识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无论是什么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经常处在失败体验中,缺乏成功感的学困生而言,更是需要老师的赏识。从“赏识”入手吧!以宽容为赏识的源泉;以活动为赏识的舞台;以交心为赏识的催化剂。促使每一个人的内心觉醒,焕发出生命的巨大潜能。 1. “宽容”赏识的源泉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而

4、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心中能装下他们的不足,这样你才能有耐心、有信心去感受他们的“优点” ,才能赞扬和夸奖他们。而真诚的赞扬和夸奖就像徐徐南风,可以夸出学生的仁爱心、创造力、自信心和成就感。一次课上,本想用书上我国世界冠军举重的彩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引出“功”的教学,我问:“你们知道这位举重冠军是谁?”马上有搞恶作剧的学生大声答道:“叫土豆!”班里顿时哄堂大笑,该生竟然在课堂上如此侮辱一位为国增光的著名运动员,当时的我真是火冒三丈,恨不得狠狠地批评一顿,方才大快人心。可一想,刚开始上课,如果就批评他,一定会使课堂气氛搞得很紧张,势必大大影响上课效果。于是强忍怒

5、火,一反常态的表扬道:“我们班牙合浦同学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位运3动员长得矮矮胖胖、结实得像土豆,既然大家喜欢叫他土豆,那就暂且这样叫吧!请问:土豆将杠铃举过头顶,他有没有做功?就这样,我将学生的一次故意的恶搞,通过表扬的形式顺利过度到教学内容上来。接下来的整堂课我都以“土豆”来称呼这位运动员,利用这幅彩图顺利完成了“功”的定义及“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的教学工作。没想到这样一来同学们反而觉得非常有趣,听得异常认真,上课效果特佳。当然,在最后我也不忘多问一句:“同学们,今天“土豆”让我们获得了许多知识,我们应该感谢他,如果别人也这样叫你,你愿意吗?古人教导我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 ”你说对吗?”留下空间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出乎意料的是那位上课常捣乱的同学却因为我这次对他的宽容、忍耐,为他在同学面前留了面子而感激我,对物理这门课也有了好感。课上捣乱少了,学习的时间长了。这让我意识到:适度的宽容和真诚的赞扬对学困生的促进远大于批评和指责。 “赏识”教育法告诉我们,对待那些有不足之处的孩子,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只有能宽容他们的缺点,心中能装下他们的不足,你才能有耐心,也才能有信心去感受他们的“优点” ,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用高倍的显微镜去放大了看。即使他们的缺点很多很多,但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我们也要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去激发他们拼搏的勇气。当然赏识教育也应

7、该有一个“度” ,赏识并非意味着纵容,赏识与批评应该是同时存在的。一味赏识,会模糊孩子的认识。必要的批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 “活动”赏识的舞台 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是“学困生”4认识自我的最好契机。教师应优先考虑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多给他们创设表现的机会和锻炼的舞台。及时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树立战胜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我们物理课堂上就有很多这样的活动契机。如实验操作。有一次,我在讲台上演示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这一实验时,开始我一个人演示,结果失败了,需要请一位同学帮助,于是我问:“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个实验呀?”没想到一位上课经常捣蛋的学生竟高高地举起双手说:“老

8、师,我来。 ”虽然很多同学不屑地说:“你?只会把实验搞砸。 ”但我还是请他上来帮忙,结果在他的帮助下实验做得非常成功,在归纳完实验结论后,我郑重的对全班同学说:“今天我们要感谢一位同学,那就是麦买提,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们就无法顺利得出正确结论了,我们用掌声来向他表示感谢好吗?”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看到他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之后,我又补充说:“老师相信,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是有用之材,只要上课认真,就会进步、就能成功!”后来,我发现他变得爱表现,爱举手发言了,我也总是将更多的机会给他,慢慢地,他上课注意力集中多了,成绩也渐渐上来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

9、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积极组织各项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举办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科技节、实验擂台、课前三分钟的趣味物理展示,科技知识竞赛等等。总之,要多创造活动机会,让孩子们在参与中锻炼,在锻炼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在“他赏”中逐渐实现“自赏” ,从而放下自卑的5“包袱” ,开动大脑的机器,脱“困”致“富” 。 3. “交心”赏识的催化剂 交心谈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边交流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心谈心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实现师生情感的交流、融洽、升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学困生而言在学校受批评多,表扬少,进办公室往往是谈犯下的错误,而要强的

10、他们对于老师的交谈常怀有本能的戒备和反感,这根本无法拉近师生关系,增进互相了解和师生情谊。然而他们却是最需要老师了解、尊重和关爱的一群。我刚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学生,他的作业总是不做,我把他叫过来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他用那种敌对的眼神看着我,闷声不响,问得紧了,才用那种不屑一顾地表情说:“我初二就不做物理作业的,老师拿我没办法,所以我不用做作业。 ”我看着他脸上的得意劲,很真诚的轻声问到:“老师拿你没办法,你是不是很得意呀?” “那当然,说明我比老师还厉害!”他昂着头,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想以此来激怒我。我站到他眼前诚恳的问他:“老师为什么一定要拿你有办法呢?”他无话可说了,我又问:“你

11、为什么要来到学校,坐在课堂中呢?”他轻声说:“学习。 ”“不做作业学得好吗?”我追问道。这时他沉默了,我继续跟他谈:“你不做作业,老师有两种选择,一是:只当不知道,对你不闻不问,什么作业也不用你做;二是:问清原因,要你补好作业,对你做不来的题,还要耐心辅导你,你说,哪一种选择老师更轻松?哪种选择对你帮助更大?老师,我现在做的又是哪种选择?”他思考后低下了头,我见他软了下来,顺势请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与他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促膝谈心,化解了他对物理老师一贯的敌对和怨恨,之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学6期下来,他的物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亲其师,则信其道, ” 这是学生最普遍的心理。而喜欢

12、自己老师的前提是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喜爱和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像催化剂一样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交心谈心应当在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的前提下进行,要知己知彼,有的放矢,谈话要富有启发性,要留有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思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诚,从而令他们甘愿把教师当作一个可信赖的朋友,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他们的心声和困惑,为我们找准病因提供有力的保证,为我们的转化工作找准切入点。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 。不是学困生们学不好物理,而是在他们身上缺失了赏识。让我们共同来关注 “学困生”吧!让赏识的春风吹拂寒冷的严冬,引发萌动的暖春,造就生机勃发的盛夏,金灿灿的硕秋将带来一张张惊奇而自信的笑脸。 参考文献 1 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仁爱赏识教育网http:/ 2 周弘.觉醒: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年版. 3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 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2004-1-1 版 74 冯红梅. 我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与应用. 教育论坛.2004-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