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网络课程案例分析及其评价量规摘 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的介绍与分析,在参考相关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作者构建了一个网络课程评价的量规。 关键词:分析;评价;量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1/03-0089-02 一、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http/ 1000 万中小学教师。主要用于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以帮助他们实现终身学习。下面我们以它为案例分析网络课程。 (一)基本组成 该课程的基本板块包括:理论学习、课例分析、课例研究、专题资源、设计工具、研究资料、在线测试 7 个栏目,另外
2、,还包括课程介绍、学习导航、帮助和制作群等组成部分。 (二)主要优点 (1)课程介绍明确。该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陈述(但没有2细化) ,对课程的教学对象给予了明确的说明,对学科起点知识、技能的要求也给予了说明,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安排与建议。 (2)该课程理论学习每一章以分专题的形式进行,每一专题除文字内容配有专家讲座 PPT,与其他网络课程照搬文字教材内容有很大区别。 (3)该课程具有详细的学习指导与建议。该课程在课程介绍的教学形式部分指出学习采取理论学习和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并在每一专题都具有“学习指导” (一般含学习建议与学习策略)和“学习要求” 。现阶段的远程学习者基本上都是传统
3、课堂学习中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基本上是适应于面对面教师讲授的,如果没有具体的学习指导与建议,大多数的学习者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盲目与茫然。该课程很好地注意到了这点。 (4)课例分析生动具体,说服力强。该课程课例包括本课点评、流程分析(含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 (5)资源丰富。该课程课例分析、课例研究、专题资源、研究资料都是不同类型资料的链接。 (6)评价系统较完善。该课程既有每一专题的形成性练习,又有单元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7)提供了协作交流的平台。该课程提供的协作交流平台有两个:基于网络的专题研究平台和学习论坛。 (三)主要缺点 (1)该课程学习导航板块只有
4、理论学习、课例分析、课例研究、专题资源、设计工具、研究资料、在线测试 7 个基本板块的连接,导航页3只介绍了设计工具的内容(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教学流程设计工具、网络测试评价工具)和研究资料的内容(政策文件、研究论文、研究案例、参考文献、网址资源、名师推介) ,但没有这些具体内容的链接。这样,学习单元之间的切换只能靠前进、后退或从头开始实现,不便于跳跃性学习;学习者只能靠记忆来确定自己的学习位置,不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学习心得,学习者一旦中断学习进程,只能重新开始进入,这就会使一些学习者迷航,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2)提供了设计工具,指出了使用方法,但除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结合实例
5、进行了介绍外,其他的没有进行实例讲解,使用说明比较笼统,学习者可能一时无法学会其使用方法。可以通过提供其工具软件的教程来弥补这不足。 二、网络课程评价量规 根据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的分析,参考相关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作者构建了一个网络课程评价的量规。 (一)评价量规构建介绍 作为一门完整的课程,应该包含泰勒原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活动、媒体、资源等)和评价。另外,根据网络课程是依靠网络平台进行的教学活动这个特点,对其评价还应包括技术方面的相关指标,所以,我们将网络课程评价的一级指标体系分为:总体介绍、课程内容、学习指导与建议、导航、活动和环境设计、课程评价、技术特
6、性 7 项内容。 接下来我们结合案例分析,再将每个一级指标划分为若干个二级指4标。 最后参考相关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我们给每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赋予了相应的权重。 (二)评价量规示例 根据上述方法,我们提出了一个网络课程评价的量规(如表 1) 。 1.网络课程评价量表 2.评价方法 首先,通过观察使用网络课程,在评价量表的每个二级指标的分数等级(A、B、C、D)下打“”来对每一项进行评价,评价完每一项后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每项得分: 得分=100一级权重分数等级所对应的二级权重分配值 然后将各项得分值相加,填入合计中即为最后的评价得分。 3.评价得分解释 计算出最后的评价得分后,可以根据表 2 所示的区间给网络课程一个定性的评价结果。 另外,还可以根据每一项的得分情况,写出对网络课程的评语,如优缺点、特色、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编辑:昌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