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化复习方法 提高应试能力初中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复习方法很重要。只有细化复习方法,才能提高应试能力。 第一轮复习:回归教材稳固基础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稳固基础,此轮复习至关重要,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中考成绩。中考化学命题时,基础知识的比例约占60%70%,属于送分题。而恰恰是这部分题,考生由于不重视,答题时眼高手低,导致平地失足。因此在复习时,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善于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提纲,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时,时间要略长一点,不要操之过急,要稳步推进。 1.以教材各章内容为基础,整理归纳成各章的知识提纲 将各章知识点整理成知识提纲可以一目了
2、然,清晰地看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便于记忆、掌握和应用。如溶液一章的知识提纲如下:2.以各章的知识提纲为线索,寻找本章的考点分布 依据知识提纲,对各章重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全面掌握本章考点。如溶液一章,从上图知识结构可看出本章的重点是溶液的组成和溶液的分类中的一系列问题,考点主要有:溶液的判断,溶液的性质,溶液的组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配制的步骤、仪器、误差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方法,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信2息及应用,乳化现象,结晶的方法及条件等。 3.以教材上的实验为重点,熟记实验中的常见考点 (1)熟记实验现象 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为了增
3、强记忆效果,我们可以采用分类的方法记忆实验现象:描述有关“燃烧”的现象,燃烧时共同的现象是发光放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现象,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硫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镁燃烧出现耀眼白光,磷燃烧出现大量白烟。描述有关“变色”的现象。如有关铜及其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时颜色的变化,较常见的有:铜绿受热时由绿色变成黑色;氧化铜被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时由黑色变成红色;铜与氧气反应时由红色变成黑色;氧化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氧化铜黑色消失,溶液变成蓝色。石蕊溶液的颜色变化由紫色红色紫色的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再加热,酚酞溶液的颜色变化由无色红色无色的是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做
4、中和反应的实验。描述有关“气味”的现象。如加热碳铵或铵盐与碱反应时出现刺激性气味,灼烧合成纤维时有特殊气味,灼烧蛋白质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聚氯乙烯塑料时有刺激性气味,灼烧聚乙烯时有燃烧蜡烛的气味等。描述有关“沉淀”的现象。常见的包括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等。 (2)熟记一些操作方法 如加热,蒸发,过滤,取药,检查气密性,收集气体,稀释浓硫酸,结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溶液的酸碱度,氧气,二氧化碳,氨气,3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验证分子性质的方法等。 (3)熟记重点实验的操作步骤 如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检验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实
5、验,溶液配制的实验,粗盐提纯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测溶液酸碱度的实验,检验葡萄糖的实验等,都有较为详细的实验步骤。此外,不正确的操作步骤可能给实验带来哪些后果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4)熟记常见的、重要的探究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如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探究等,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而无现象的中和反应程度的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情况的探究,一般采用的是极限法,即完全反应、没反应、部分反应等。像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等,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封闭体系中进行。 (5)熟记
6、实验中的疑难问题 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为什么铁丝绕成螺旋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为什么要过量,为什么不用木炭或镁代替红磷?水通电分解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什么大于理论值?类似这样的问题教材上有很多,一定要追根溯源,弄个水落石出。 4.以教材上课后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式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教材上的习题是中考命题的重要素材,因此要注意开发课后习题的考查功能。在做课后习题时,不要一做了之,要从多角度思考,变换问法、变式训练,培养自己的能力。 教材上的课后习题都是一种宝贵的命题资源,有时甚至大做文章。同学们在做课后习题时要反复琢磨,题型也可以变换。简
7、答题可以变成选择题或填空题,同理,选择题或填空题也可以变成简答题。只要同学们从多角度思考并解答,相信在这方面一定大有收获。 5.以教材各章知识点的特征为背景,深入挖掘规律性的内容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教材各章节的学习,要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实际上教材中有很多规律性的问题,及时归纳可以使你的学习更加高效。 如制取气体的规律:一般要研究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药品,原理,检验,净化等。 化合价的规律:一般是 O-2 价,H+1 价,金属为正价,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都生成+2 价亚铁盐等。 金属与酸或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排在 H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元素,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
8、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盐溶解性的规律: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硫酸盐5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银、硫酸钙微溶外,其余都易溶于水;盐酸盐除氯化银外都易溶于水;碳酸盐大多数不易溶于水。 酸、碱、盐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规律: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时一般通过交换成分,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生成碱与盐,盐和盐反应生成盐和盐 6.挖掘教材中的重要信息 教材中蕴含很多信息等待同学们挖掘,这些信息对熟练
9、地掌握某一类化学知识会有很大帮助。这些信息包括: 微粒结构示意图蕴含的信息: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的分类,得失电子的难易,是否为稳定结构,化合价,电性,名称与符号等。溶解度曲线蕴含的信息:溶解度变化的信息,溶解度大小的信息,分离的信息,转化的信息,交点的信息;温度变化时析出晶体的多少等。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蕴含的信息:宏观信息,微观信息。 化合价表蕴含的信息:金属的化合价、变价,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 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蕴含的信息:可溶物,难溶物,微溶物等。7.复习的注意事项 6(1)在复习教材时,不能走马观花,要提炼出问题,有效地加以解决。 (2)在复习教材时,要
10、重视特定板块。教材中有很多板块供考生学习,特别是“活动与探究” 、 “交流与讨论” 、 “方法提示”等,这几个重点板块中隐含的能力比较多、命题的素材比较好、出题的概率比较大,要认真研读。 第二轮复习:抓住专题拓展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总复习的攻坚阶段,由于专题多、综合性强、能力高,所以复习时可能出现困难。但是,如果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 1.掌握专题的类别 初中化学知识点和考点都很多,记忆起来可能有困难。但是,我们根据知识点(或考点)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在每类专题中细化复习方法,最后就能将所有专题各个击破。初中化学常见的综合性专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物质的制取,物质间的相互反应,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推断等。 2.细化专题复习方法 在复习每一个专题时,要对每一个专题的内容结构形成完善的体系,然后对考点进行集中梳理,最后进行专题训练,及时检验。 如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专题,其内容结构体系如下:该内容结构关系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大类别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相互反应关系,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一目了然,便于应用。 例 1 有下列两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