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之痛与伟大的人生抉择.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748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醒来之痛与伟大的人生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醒来之痛与伟大的人生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醒来之痛与伟大的人生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醒来之痛与伟大的人生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醒来之痛与伟大的人生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醒来之痛与伟大的人生抉择作者简介李德花(1973) ,女,山东潍坊人,本科,潍坊市育才学校教师,中学一级。 课文风筝处于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课文着重抒写了从麻木中醒来感觉到的沉重痛苦,然而,面对仍在麻木中沉睡的弟弟,作者的痛苦始终不被理解,不能释怀,从而传达出更深沉的痛苦。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启迪国民的思想追求,学生学习理解课文难度较大。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写作本文。本文第一部分以入情入境的方式直抒鲁迅丰富的内心变化,揭示鲁迅的思想追求与写作宗旨;第二部分介绍鲁迅的求学经历及弃医从文的人生抉择,以便使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鲁迅,理解鲁迅对于那个时代及

2、民族发展的“思想引领者”的伟人形象。 一 风筝在北京的寒冬中踉跄地升起,唐突地闯进了鲁迅的视野,带着冬的萧瑟打开了鲁迅记忆的闸门。江南的草长莺飞,并没有给鲁迅的回忆增加些许轻松。当年不经意地捧起一本书,明白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明白自己已经充当“精神的虐杀”的刽子手时,愧疚与自责就如影随形;负重的心如“铅块” ,在不能自拔的深渊中无休止地堕落。 忘记吧?不能!逃避吗?不能!不能承受的痛苦几乎让鲁迅窒息。2“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

3、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忽然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补救,在有生之年,要让心灵轻松,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于是,在江南的风筝时节,两个“早已有了胡子”的成年男人,“嚷着,跑着,笑着” ,把风筝送上了天。风筝随风飘摆,长了胡子的弟弟高兴地笑着。鲁迅仔细期待着,渴望着:都想起来了吧?要骂我了吧?会原谅我了吧?可是,弟弟当年伏在窗口张望的好奇早已被岁月剥落,那只被踩扁的风筝也已经被遗忘尘封。不能飞翔,只有躲在黑暗里的沉重。 说出来吧,也许说出来能让弟弟想起,这是唯一可用的方法了。 “有那样的事吗?我不记得了。 ”弟弟呀,你完全不记得了吗?那时你那么渴望风筝,你做的风

4、筝很漂亮,你偷偷地做,还是被我发现了,我把你心爱的风筝撕坏,粗暴地踩在脚下,你痛苦的表情我现在都能看得见,你却不记得了吗?“不记得了。 ”弟弟不记得了。如果呐喊可以唤醒回忆,鲁迅必会尽力。但是,弟弟不记得了。期待被悬在空中,纠缠多年的愧疚与自责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痛苦落满了鲁迅的脸。弟弟紧张地连声说着“我原谅你了” 。鲁迅苦涩地笑着,你原谅我了吗?你爱护着自己的大哥,可是回忆已经丢失,原谅又从何谈起呢? 如果不是偶尔读过那本书,不明白游戏原来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不知道即使“长兄如父” ,也没有粗暴伤害弟弟的权力,不知道除了身体3精神也是不能被虐杀的,如果这一切都不知道,如果一直沉睡着、蒙昧着,

5、也就不会有这样背负罪恶的沉重,甚至“我”还可以简单粗暴、理直气壮地伤害, “我”还可以一如既往地圣人要求的一样尽父兄之责。 可是,鲁迅已经醒来。 他看到了自己假圣人之道的粗暴,伤害病弱弟弟的无情;从圣人的字缝里,他看到了长兄逻辑的荒谬。那个粗暴无情的人是哥哥吗?是人吗?弟弟不解又迷茫地望着鲁迅,不知该如何安慰他了。多么希望弟弟能痛骂自己一顿,能声讨他的罪恶,可是,弟弟读不懂鲁迅眼里的痛苦。当年的兄弟已经长大。可是,放眼四望,以爱的名义进行的“精神虐杀”却无处不在。往事不能再重演,为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于是,鲁迅把一腔热血倾于笔端,向沉睡的人们发出深沉的呐喊:“儿童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国

6、家的命运,所以父母必须进行合理而及时的教育” ,应该有“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儿童教育只管生不管教的状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鲁迅指出,对于儿童的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只能使父母成为“孩子”的父母,不能成为真正的“人”的父母,从而失去了培养与教育“人”的最重要的职能。他认为,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即使是天才,他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和正常的儿童一

7、样,决4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所以,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要求人们把天性的父母之爱, “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刁民牺牲于后起新人” 。只有这样,才能把儿童培养成为“完全的人” 。 鲁迅看到,民族的发展需要完全的人,需要完全解放的儿童。他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说,中国人的价值观往往是趋向于“静” ,只有那些低眉顺眼的驯良的儿童,才会被认为是“好孩子” ,而“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 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 。他呼吁,要培养“完全的人” ,要对社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主张应该教育学生去改革社会,而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 呼唤人的重生,思考生命的完整。一纸风筝,牵动

8、的不仅是兄弟情深,更是对民族未来与复兴的思考和深沉呼吁。一纸风筝牵动的醒来之痛,最终化为民族复兴先驱的精神动力,鼓舞他在午夜奋笔疾书,支持他在白色黑暗中颠沛流离而矢志不移。时至今天,细读风筝 ,扑面而来的不仅有长兄的一腔慈爱,更有觉醒的无助与痛苦,有文字负载的强国爱国梦。风筝,牵出一段人生,折射出一个时代,树立起一座丰碑。 二 鲁迅的祖上是绍兴有名的大户人家,在清朝乾隆年间,拥有良田万亩,当铺十几所。太平天国起义军攻进绍兴,这个家族的显赫局面才宣告结束。即使这样,鲁迅家庭仍然保持着小康人家的生活水平。鲁迅的父亲周伯宜,考上秀才以后,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因而仕途上很不得意。他虽然用封建的一套教育子

9、女,但是从不打骂子女。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打了败仗以后,周伯宜曾对人说:“国事艰难,我要把5我的孩子一个送到西洋去,一个送到东洋去,学习本领,好为国家效力。”鲁迅的母亲鲁瑞,是清朝咸丰年间举人鲁希曾的女儿。她待人宽厚,逢事有主见,还能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12 岁时,鲁迅被送进绍兴城内著名的三味书屋念书。在三味书屋,鲁迅读书是很勤奋刻苦的。曾因一次迟到而在桌上刻了“早”字,以便警戒自己。从那以后,他便再也没迟到过。在这里,鲁迅博览了中国的许多古籍,尤其是儒家的经典论语 孟子等书,同时还看了许多笔记和野史。 鲁迅 13 岁时,终于因为祖父“贿考”案件家庭彻底败落了。在鲁迅祖父最

10、初被通缉的日子里,为了免受牵连,鲁迅和二弟躲到了外婆家待了半年多。鲁迅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鲁迅 16 岁时,父亲死了,祖父还在狱中。田地已经卖光。鲁迅的家彻底破产了。 再没有天真的鲁迅了。 1898 年,鲁迅 18 岁。维新派的报纸已经进了绍兴城。当时知新报第 45 册载有列强瓜分中国一图,鲁迅担忧地和二弟谈起此事,开始关心祖国的命运。终于,鲁迅带上仅有的八元路费,进入了南京水师学堂,结束了他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南京的学习让鲁迅看到一个新鲜的世界。尤其在南京矿路学堂,学校开设的矿学、地质学、化学、熔炼学、格致学、测算学、绘图学等都让鲁迅感到非常新鲜。鲁迅学习很努力,他甚至把没有课

11、本的几何、开方、八线、开方提要四种数学课本以及地质浅说的内容全部抄下来。当时,虽然变法维新已经失败,但鼓吹维新的书报还在大量出版,看新6书的风气在知识分子中已经形成。鲁迅常常到阅览室去读新书新报,感受那些陌生而新鲜的事物。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激烈竞争,优胜劣败。中国如果还按照老一套方式,绝对不能生存下去。他决心用自己的才智和热情,投入到挽救国家危亡的洪流中去。他为自己取了两个别号:戛剑生、戎马书生,还刻了印章。意思是,他要拔剑而起,投入战斗,有朝一日,为国捐躯。他还刻了一方印章:文章误我。决心和封建的文化及教育决裂。1902 年 1 月 27 日,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成

12、绩在矿路学堂毕业,入选清政府留学生之列。于是,鲁迅东渡日本,开始了新的追寻。这一年,鲁迅 22 岁。 在日本弘文学院,鲁迅继续着思想的蜕变。1903 年 2 月,鲁迅不顾清政府弘文学院监督的警告,毅然剪掉了辫子,成为弘文学院江南班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认为“从此以后壁垒一新,再不用为此烦恼了” 。为了纪念这次断发,鲁迅特意去照了一张相片,并在相片背后题诗一首送给自己的好友许寿裳:“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1904 年 9 月,24 岁的鲁迅来到仙台,进入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恩师藤野先生,遭受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经历了著名的“看电影事件

13、” 。当时,细菌学是采用幻灯片教学的,每当一段教完,还放映一些时事幻灯片。有一次放映的是俄日战争的时事幻灯片,日本抓到了一个俄国奸细,这个奸细是一个中国人。当日本军人枪毙这个奸细的时候,幻灯片中围观的一群中国人竟然无动于衷,而看幻灯片的日本学生则发出了“万岁”的喊声。鲁迅愕然了。他感到愤怒、屈辱和悲7痛。他立即离开了教室,以后许多天心情都难以平静。应当怎样拯救祖国?应当怎样教育国民?靠维新改良走日本人的路,能救国吗?靠医学能医治国民的愚昧和落后吗?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产生了:“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对,重

14、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改变人们的思想。用什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文艺。 ”想到这里,他觉得豁然开朗,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我要退学了。 ”鲁迅平静地对好友许寿裳说, “我想学文艺。中国的呆子,医学是不能治好的。 ”鲁迅进一步说。 鲁迅向清政府驻日学监提出了退学申请,得到批准。1906 年的春天,鲁迅离开了仙台,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以救治愚弱的国民精神为己任,从此,鲁迅以笔为枪,把民族发展的重任担在肩上。从此,世人读到了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血雨腥风中多了一个顽强的战士,儿童教育研究中多了一位充满慈爱、见解深刻的先生。鲁迅,是中国多舛的岁月中巍然屹立的民族栋梁。 读罢风筝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谨以这篇小文,来仰视伟人,抒一腔景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