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系传谱》中的“粤西镇台”马蛟麟考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0883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学系传谱》中的“粤西镇台”马蛟麟考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学系传谱》中的“粤西镇台”马蛟麟考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学系传谱》中的“粤西镇台”马蛟麟考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学系传谱》中的“粤西镇台”马蛟麟考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学系传谱》中的“粤西镇台”马蛟麟考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经学系传谱中的“粤西镇台”马蛟麟考述摘要:清代穆斯林学者赵灿在经学系传谱一书中曾四次提到马蛟麟,分别称他为“平定楚地者” “辰源(沅)镇台” “镇台”和“粤西镇台” 。一直以来,他始终是学术界所忽略的重要人物之一。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碑刻、实际考察,并结合已有的零星研究,对其籍贯、信仰、生平事略以及在伊斯兰教方面的贡献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关键词:经学系传谱;粤西镇台;马蛟麟 中图分类号:K8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13)02003209 问题的提出 明清时期,随着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穆斯林的社会参与性不断加强,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

2、的人物,其中在军界,出现了许多千总、游击、副将、总兵、提督和总督,他们的生平事略散见于明清的官方文献,成为后来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资料。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族人物志(清代卷) 就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马蛟麟作为明清之际的穆斯林将领,一直以来是被忽视的人物之一。直到民国 24 年(1935)金吉堂先生在中国回教史研究一书中略微提到马蛟麟、马雄、马承荫祖孙三代在广西的军旅生涯,强调他们“于教门皆有提倡” 。民国 27年(1938 年)白寿彝先生在柳州伊斯兰与马雄一文中提到了马蛟麟2和马雄,详细探讨了马雄在柳州伊斯兰教史上的作用。1989 年经学系传谱一书出版后,马蛟麟的事迹始为世人所知,赵灿在该书中曾

3、四次提到他,称他为“平定楚地者” “辰源(沅)镇台” “镇台”和“粤西镇台” 。 “镇台”是清代对总兵的一种称呼,提督则被称为“提台” “提宪” 。1990 年答振益先生参照经学系传谱撰写了伊斯兰经师马铨一文,其中提到马蛟麟,并将马雄和马蛟麟视为一人。时至今日,学术界对马蛟麟已有的零星研究存在着多处讹误,值得商榷。基于此,本文根据明清档案文献、碑刻和实际考察,对赵灿笔下的这位穆斯林将领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期从一个侧面还原这位被遗忘的军旅穆斯林将领的人生轨迹。 一、籍贯 马蛟麟的籍贯有不同的说法。就目前所见到的资料可知,主要有以下几种: 潼关卫志和潼关县志记载:马蛟麟陕西“榆林人,湖广总兵,清封

4、定南侯” 。 岳州府志 辰州府志和湖南通志等记载马蛟麟是“陕西人”。 清史列传记载:“马雄,陕西固原人,广西提督马蛟麟之族子,蛟麟抚为子” 。 经学系传谱提到“宁镇之同心城” “乃粤西镇台马公之故里也” 。固原州志两次提到马蛟麟,未提及籍贯。 3中国回教史研究记载马蛟麟及子马雄,孙马承荫是“三原”人。如何理解上述各种说法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分析。 潼关卫志和潼关县志将马蛟麟归属于“侨寓”一类,说明他并非潼关本地人,而是侨居在此地。查阅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奏折发现,马蛟麟当时担任“潼关营千总”一职,在澄城之战中立过战功。至于马蛟麟是榆林人的说法,不知其何来。 潼关

5、卫志的修纂时间康熙十二年(1673 年) ,此时马蛟麟去世才 20 余年。从该志编纂者采集的信息来看,他们能得知马蛟麟担任湖广总兵的信息,那么对他早期的历史应该不会陌生,这种说法可能有一定的线索或者他有类似侨寓的经历,只是现在还无法作出判断,有待考证。至于陕西人和固原人的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固原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辖地,但在康熙十二年(1673 年)之前属于陕西管辖。因此,笼统地说马蛟麟是陕西人,而从小的地理范围来看,马蛟麟与马雄一样,都是固原人。例如,康熙十五年(1676 年)图海在奏折中明确提及“原广西提督马雄之母及族人俱在固原” 引。至于在固原哪儿,早期的各类方志都未记载,只能再次根据马雄

6、的籍贯来推测。光绪年间,固原提督雷正绾在南古寺先师遗迹碑记中提到马雄“乃固原州杨建堡人” 。作为陕甘总督,雷正绾的这个说法是可靠的。因此,可以断定马蛟麟与杨建堡有一定的关系。 关于杨建堡的由来,据宁夏固原学者考证,该堡原名石门关,是唐朝时期为了防御吐蕃攻袭而设。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 年)曾重修,改名为石门堡。明朝时,又进行了重修,当时有一位叫杨建的指挥使守4卫此城,因此又被称为杨建堡。清代以来,几经废弃,成为牧羊人圈羊过夜的地方,又因杨建堡和羊圈堡谐音,便有了羊圈堡这个名字。清末的固原州志中已经出现“羊圈堡”的称呼。羊圈堡现在固原市原州区固原县三营镇黄铎堡乡境内。在调查中,笔者曾路过该堡

7、,堡的正面墙壁是修缮过的,上面写着黄铎堡三个大字,其他周边已经很残破,原堡内已是庄稼地。 金吉堂先生认为马蛟麟及子马雄,孙马承荫是“三原”人,不知其资料来源于何处,抑或固原、五原的讹误。说到五原,就必须提及与马蛟麟有关的另外一个人物马子云。马子云曾在四川川北等地任总兵官、左都督,官至荣禄大夫。在四川阆中巴巴寺先师碑记中自称“五原马子云” 。马子云在清真教学田记中提到“吾宗”原任辰常镇凤宇公讳蛟麟者,这说明马子云与马蛟麟可能属于同一家族。在我们的实地调查中,这种可能性最终得到印证。在距离固原黄铎堡乡大约 2.5 公里,有一个叫马家庄(子)的村子,该庄公墓内有一块“皇清诰封荣禄大夫左都督马公神道碑

8、” ,立碑时间是“大清康熙岁次己巳孟夏” ,即康熙二十八年夏,立碑人是“不孝男左都督马子云” 。在此碑旁边,还有一块康熙皇帝对马子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以及他本人四代的诰封碑。立碑者是马子云和他的弟弟马子强。从碑文内容来看,马子云的父亲叫马仲,按照辈份初步判断,应与马雄是同辈,对于马蛟麟而言,马子云是孙辈。此外,关于马子云的籍贯问题,民国 12 年(1923 年) ,导河县(今甘肃省临夏县)教育局长陕总南在撰写的西吉县黑窑静室堂碑记中提到马子云是杨建堡人。 5通过马子云的相关信息,笔者初步确定马蛟麟的原籍是固原杨建堡,而赵灿在经学系传谱中提到马蛟麟军营中的一个杨姓经师是杨建堡人也可以作为一个证

9、据。 既然马蛟麟的籍贯与固原杨建堡有关系,那么如何理解赵灿认为马蛟麟的籍贯是“宁镇之同心城, ,呢?这需要再次确认一下地理范围,如今的宁夏在明清时期分属两个边镇,即固原镇和宁夏镇,这两个镇的交界处就是下马关,下马关以北属宁夏镇辖区,以南属固原镇辖区。而同心城正好处在交界处,属宁夏镇的管辖范围。这就是赵灿所谓“宁镇之同心城”的由来。然而,杨建堡与同心城属于两个边镇,马蛟麟的籍贯怎么从杨建堡成了同心城,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光绪年间的固原州志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该志曾提到“马蛟麟,顺治初集乡团以御流贼” ,这里的流贼是清代官方对李自成起义军的定性称呼,虽然时间有误,但事实不谬。同样赵灿也提到同心城

10、原名半个城,因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屡攻, “其民固守之,故名” 。马蛟麟的后代告诉笔者,马蛟麟曾参与过同心保卫战。现在杨建堡还流传着四十八个红顶子的说法,指的是四十八位顶戴花翎的武将。这充分说明马蛟麟率领的乡团主要是杨建堡人,他们从此地出发,赴同心城参战,时间不是顺治初,而是明末。马雄也屡屡提到这些人,称他们是“西凉子弟” ,他与他们“如同手足,矢死靡他” 。 从中我们大概可以推测,马蛟麟出生在杨建堡,成年后带领族人赴同心城镇压农民起义,待起义军退兵后,可能侨居此地。尽管他侨居或定居同心城,但家族中的大部分还居住在固原的杨建堡,他们之间保持着联系。 6既然马子云与马蛟麟同属一个宗族或一个家族,

11、那么还可以通过马子云的信息再次确认马蛟麟先祖的籍贯问题。马子云的后代告诉笔者,他们原来有家谱,但在“文革”中被毁。据家族老人口传,他们的祖先总兵马大人(即马子云)的祖籍是江苏省南京市竹子巷(大概是栖霞区范围) ,现在已经没有这条巷子,不知道是哪一辈后来迁徙至西安,因为被宫廷人追杀后流落到了甘肃临夏八方。这是马子云后代定居甘肃临夏这一支的说法,其中有些细节有待商榷。另外,现在马子云的后代中有的定居在四川川北,有的在青海,有的在固原杨建堡的马家庄子,他们内部还有一定的联系。由此可以确定马蛟麟先祖的原籍是南京,后来从南京直接迁至固原,或者从南京迁居至陕西某个地方,然后再迁居固原。综上可知,马蛟麟先祖

12、的原籍是南京竹子巷,后来迁居固原杨建堡,遂以此为籍。马蛟麟出生于此,后率领族人赴同心城镇压农民起义,从此定居同心城,但家族的大多数人仍居住在杨建堡,他们保持者密切的关系。 二、家世 前文已提到,马蛟麟曾率乡团抵御农民起义军。这说明他不是农民出身,可能是明朝的官员后代,享受政治上的某种待遇。在明清易代之际,农民起义频发,农民对抗官军之事稀松平常,而农民之间大规模的对抗鲜有发生,除非是农民被官军征用。这就涉及马蛟麟的家世问题。 据马子云的后代讲,他们最早的先人凭海上丝绸之路而来,在泉州登陆,起初是做珠宝生意的商人。后人辗转到南京定居,并在朝中做官。7这段口述资料为我们展现了马子云家族的一些片断,其

13、真实性仍待考证,但通过相关的资料,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家族早年的历史应该正如其后人所言,其先祖可能是元朝时期东来的色目人。对此,著名学者刘铭恕先生经过考证认为,马雄“为色目人无疑” 。如果该考证结果可信,那么可以确认马蛟麟、马雄的先祖是元朝时期的色目人,他们最初从海路来到中国,从事珠宝贸易。他们在明朝建立过程中有功劳,被授予爵位,世代袭封。赵灿在经学系传谱中提到马蛟麟的先祖一直是明朝世袭的官员,他们有着“世爵马”的称号,至马蛟麟已经“袭封十一代”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清代、南明等文献中几乎都没有提及此事,甚至马蛟麟的后代也从未听说过。赵灿说法可信度很高,因为他的老师舍蕴善之养父舍应举是马蛟

14、麟手下的“委标员副戎” ,自然会更加熟悉马蛟麟的身世。另外,舍蕴善当时还在马蛟麟的随营杨姓经师处习经,时常可以见到马蛟麟, “镇台马公(讳蛟麟者) ,每见必极称羡之” 。这不排除马蛟麟亲自将自己的身世告诉舍蕴善。 既然马蛟麟家族世袭着某种爵位,这就涉及明朝的职官制度。明代延续了元朝的职官制度,明洪武三年(1370 年) ,朱元璋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除了授予同姓王公爵位外,还为异姓有功之人封爵。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为流爵。袭封则还其诰券,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袭,或降等以袭,如封侯而世袭伯。按照赵灿的说法,马蛟麟的先祖应该是领铁券者。明代的爵位一般遵循父殁子袭,兄终弟及之

15、规。虽然对于赵灿“马蛟麟祖上袭封”的说法尚无从考证,但透过明代回回将领陈友、陈英家族袭封的历史,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马8蛟麟祖上的情况。 据陈仲达先生考证,陈氏家族的先祖于元末明初从西域迁居安徽全椒县,因军功,世代享受袭封,直至明朝末年。一世陈敬宗、二世陈景通(原名那那罕)随朱元璋征战有功,封骁骑校尉。三世陈友因军功于天顺元年(1457 年)封伯,天顺三年封侯,四年卒,弘治三年(1490 年)追封沔国公。四世陈能于天顺四年(1460 年)袭伯,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五世陈刚于次年袭伯,弘治八年(1495 年)卒。六世陈勋于次年袭伯,正德四年(1509 年)卒,弟陈熹于次年袭伯,嘉靖十年(1

16、531年)卒。七世陈大策于嘉靖十三年袭伯,万历五年(1577 年)闰八月卒,八世陈永寿于同年十二月袭伯,万历十二年(1584 年)止袭,弟陈如松于次年袭伯,万历四十一年(1613 年)止袭,九世陈世恩于次年(1614年)袭伯,生卒无考。 从安徽陈氏家族的袭封历史来看,从陈友开始封侯,后代世袭伯爵,按照继承的代际来看,实际有七代,中间六、七两代是兄终弟及,是为同一代,但如果按两代算,应该是九代。再加上一世和二世,也应该有十一代。但是从陈世恩袭伯到明亡,还有三十年,他之后是否还有继承者,现在还不清楚。这个家族的袭封史,基本贯穿明朝的始终。因此,赵灿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按照这个推断来看,马蛟麟先祖在

17、明朝立国中有过功勋,大概是在明朝初年封侯,后代一直世袭伯爵,到马蛟麟已经是第十一代。 既然马蛟麟的先祖对明朝开国有功,得到封赏,他们理应在南京定居,怎么会迁居至固原呢?何时到达固原?因资料所限,我们无法得知9其中的缘由和细节。如果他们是明朝初年迁居固原,那么他们是否属于明朝开国元勋黔宁王沐英的部下。按照时间与地域来推算,有这种可能性。因为固原是沐英的封地。有研究者指出:沐英在固原的封地相对其他藩王较小,只有现在的海原、西吉和原州区狭长一带。从这个层面来看,杨建堡恰好位于沐英的封地内。是否如此,待考。 正是因为马蛟麟先祖世代继承爵位,享受朝廷俸禄,所以就很容易理解他率领乡团赴同心城抵抗农民起义军

18、的原因。同时,还可以纠正宣统年间固原州志中关于马蛟麟家世的说法及对后来的影响。据该志书记载: “马蛟麟,顺治初集乡团以御流贼,及大兵入关,遂守辰常等处总兵。 ” 这个说法非但没有交待马蛟麟的家世,而且给读者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即马蛟麟似乎是清朝初年组织乡团抵御农民起义起家,后参加清军,最后擢升总兵等职务,完全忽视他的家族在明朝显赫的地位。这或许是资料来源存在误差,抑或是官方在修史中有意隐匿了马蛟麟与亡明的关系。不过这句话对后来志书的编纂和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固原县志 宁夏军事志 固原回族研究等书中关于马蛟麟的内容都来源于此,举例如下: 固原县志记载:“马蛟麟固原人,回族。明末组织乡团,清初

19、参加清军。 ” 宁夏军事志记载:“顺治年间,固原回民马蛟麟,曾组织回民乡团协助清军扫荡农民起义军全部,后加入清军征讨广西和湖南等地。 ” 固原回族研究记载:“马蛟麟,生卒年不详。明末清初,曾组10织回民乡团为清朝扫荡农民起义军余部。后随征广西、湖南等省,迭克名城。 ” 虽然现在这些志书和研究中关于马蛟麟的家世的说法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它们都涉及马蛟麟的民族身份和信仰属性,即他是回族、回民,这是固原州志上未曾反映的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马蛟麟的信仰问题。 三、信仰 关于明清之际众多的穆斯林将领,很少有文献提及他们的伊斯兰教信仰或者信仰实践活动,现在为人熟知的诸位将领的穆斯林身份,大多是根据后

20、人记忆或者家谱推测而知的,其中白寿彝先生的回族人物志(清代)便是在这方面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但列入其中的某几位回族人物的信仰情况仍然不明确,甚至这些著名历史人物的后代并不承认他们的祖先是回族或者信仰伊斯兰教,这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明代的常遇春、沐英、马文升等人。虽然这些历史人物都很著名,但官方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他们信仰状况的记载。然而,马蛟麟作为一个知名的回回或穆斯林将领,尽管官方文献并没有为他立传,但有两段资料却明确地记载了他的信仰情况。 顺治五年(1648 年)九月,瞿式耜给南明永历帝的报中兴机会疏奏折中最早提到马蛟麟的信仰:“具述虞镇马回子驻兵常德,实有反正之心。回子即名蛟麟者也。 ” 顺治八年(1651 年)二月,方以智在辛卯梧州自祭文一文中提到马蛟麟的信仰:“庚寅之闰,栖一瓢于仙回山,不幸同隐有相识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