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解析摘要:本文把着眼点集中在了在聊斋志异中占大量篇幅的死而复生现象上,对其死而复生故事的类型和叙事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作者创作大量死而复生作品的原因,探讨其在文化方面的意义以及对后世文言短篇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死而复生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死而复生,即指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但又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如生前积德、鬼差错勾、借尸还魂等方式而使灵魂回归,已死之人得以复活的现象。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经典题材,在聊斋志异中就有 72 篇涉及死而复生的作品(其中包括 11 篇假死而复生作品) 。目前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
2、是部分聊斋志异评点赏析中对其死而复生情节已有所涉及,但它们主要注重对作品的赏析,分散于各个篇目当中,并未对死而复生现象做细致而深入的探讨;二是部分学者针对古典小说中的死而复生母题或者是某些具体神话、小说中的死而复生现象做过一些研究;三是有学者对与死而复生情节存在有交叉内容的聊斋志异中的鬼描写、游冥情节描写、离魂描写做了相关研究。总体来说,还没有出现专门针对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现象研究的著作或论文。故本文将专门探讨聊斋中死而复生现象,从其作品的类型、叙事特色人手,探讨蒲松龄书写大量死而复生作品的原因及其作2品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一、 聊斋志异中死而复生作品的类型及其叙事特点 聊斋志异死而复生小说
3、的魅力首先在于其数量多、类型丰富。据笔者统计,在此书中含有死而复生情节的作品共 72 篇(包括假死而复生篇目) ,根据故事中的人物得以死而复生凭借的力量不同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凭借机缘巧合,魂魄离开躯体又得以回归,因而复活。这包括两种情况,有灵魂进入冥府,又得以离开冥府,因而复活的。这类篇目有考城隍 、 僧孽 、 耿十八 、 祝翁 、 李伯言 、 阎罗 、 连城 、棋鬼 、 鬼作筵 、 酒狂 、 考弊司 、 刘姓 、 陈锡九 、 王货郎 、湘裙 、 王大 、 王十 、 刘全 、 公孙夏 。还有借尸还魂而得活的,包括长清僧 、 珠儿 、 莲香 、 黄九郎 、 小、谢 、 梅女 、 紫花和
4、尚等篇。 (2)死后凭借外在力量而活。包括在仙人、道士、狐仙、鬼、仙药帮助下得以复活的情况,存在于娇娜 、 焦螟 、 画皮 、 水莽草 、张诚 、 汤公 、 狐妾 、 秦生 、 封三娘 、 花姑子 、 小翠 、梦狼 、 嫦娥 、 鹿衔草 、 申氏 、 齐天大圣 、 古瓶等篇目中;以及借助掘墓、打雷、星星陨落、湖水等外在力量得以复活的情况,包括庚娘 、 化男 、 白秋练 、 薛慰娘 、 纫针等篇目。 (3)死后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活,包括依靠自己感情的力量而复活的篇目,有阿宝 、 鲁公女 、 连琐 、 伍秋月 、 乐仲 、 香玉 、太医等;还有先化为异类,后来依靠自己力量死而复生的,包括3促织 、
5、向杲 、 竹青 。 (4)凭借成仙的方式死而复生,这种情况存在于西湖主 、 巩仙、 粉蝶等篇中。 (5)假死而复生,实则是昏倒,存在于马介甫 、 林氏 、 狐惩淫 、 邵女 、 龙戏珠 、 吕无病 、 查牙山洞 、 长亭 、 飞龙相公 、浙东生 、 人妖等篇中。 聊斋中的死而复生作品不仅数量丰富,其在叙事上,也有以下特点: 第一,作者采用了“生死生”的圆形叙事模式来构建死而复生故事。这种叙事模式迫使我们直面人世间生死离别的沧桑哀伤,让读者在故事中人物生与死的至喜与至悲中体味阴阳晨昏变幻的无常和天地瞬息万变的迷惘。_1根据叙事功能的不同,可以把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故事具体分为多种“生死生”的形态
6、模式,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形态:情节发展以下述叙事功能的依次运动展开:男女主角由于某种机缘相识并堕入爱河,主人公为了得到对方的爱意而不断努力追求真爱,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经过主人公一方或双方的努力,战胜了困难,死者复生,男女主人公终成百年之好。如晚霞 、 连城 、阿宝篇都是如此。 除了以爱情为主线展开的“生死生”叙事模式外,比较突出的模式是以复仇为主线,形成生命循环往复的圆形结构。情节发展以下述叙事功能的依次运动展开:主人公与其敌对方发生了矛盾纠纷,主人公一方的生命安全或财产安全受到了损害,主人公为了讨回公道或为4了实施报复而采取行动并因此死亡,但最终战胜对方,死而复生,重获生命。如席方平 、
7、 刘姓 、 向杲篇。 对于这种圆形结构,杨义先生曾做过较为详细的说明,他认为叙事学在中国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中国文化生成系统,中国比较完整的叙事作品深层,都始终暗合着一种潜在的圆形结构。 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故事实际上也是这样的,蒲松龄通过人物生而死、死而生的循环往复来充实作品内涵,加强叙事丰富性,让故事生动精彩! 第二,蒲松龄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在构筑其死而复生作品。在叙事时间方面,作者似乎特别的偏爱夜晚这个时间段,把其得意的起死回生情节着意安置在这时。例如娇娜篇,作者侧重描写了发生死而复生情节的时间环境,彼时, “果见阴云昼暝,昏黑如璧” ,乌云滚滚,天昏地暗之中, “生仆,遂毙。 ”孔生死后,
8、娇娜以自己的内丹红丸度之,使之得活。在这里,孔生的死去、复活都在昏黑的情境下进行。在画皮篇中,王生的死而复生也发生在“一更许” 。夜色正浓,灰暗迷离,灯影闪烁,正是死而复生故事上演的最佳时机,也是作者悲愤和孤寂最容易喷薄而出的时刻,因此聊斋中的死而复生多发生在夜晚。 在叙事顺序方面,蒲公善于用倒叙和预叙来讲述死而复生故事。一种常见的倒叙模式是某人死了,迷迷糊糊间灵魂出窍,到了地府等地游历了一番,直到死而复生,魂魄回到躯体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去了,现在是死而复生。如考城隍 、 祝翁 、 阎罗篇中都是这种结构模式。 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有些发生得很突然,但在另一些篇目中,死而复生的苗头可能提前就已
9、经冒了出来。在珠儿篇中,珠儿死后,5一个小儿来到李家;小儿说, “试发冢启视,如为损坏,儿当得活” 。后来人们把珠儿的棺材打开,他果然得以死而复生了。在这里,小儿的话实际上就是一种预叙。通过预叙,蒲松龄将情节线从上一个阶段顺理成章的钩串到死而复生的叙写链上,从而自然过渡。因为死而复生并不是人们能经常遇见的事情,作者预先在前文埋下伏笔,后文才不会让读者有突兀之感。 在叙事视角方面, 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故事通过“死亡”这一重要情节,实现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自然流动。在耿十八中,作者先用全知叙事视角介绍了耿十八临死前的情况,之后作者转换视角,从耿十八的角度写其在阴间的见闻,结合后文可知,耿十八此
10、时已死,但叙述者此处运用人物限知视角,仿佛不仅耿生不知自己已死,读者也不知道其为鬼,直到耿十八听到车夫谈论阴问的事情,才明白自己做鬼了。到故事的最后,东海匠人把耿十八的魂魄送回家,耿十八死而复生,作者又把叙事视角转移到耿生家人的身上, “家人以其行异,疑非真活;然渐觇之,殊无他异” 。这种类型的视角流动,还存在于汤公 、 庚娘 、 考弊司等篇目中,这些篇目在开篇用全知视角是为了在尽可能少的篇幅里,清晰地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或人物的基本情况,让读者对情节的展开有个整体把握。在人物死亡后,作者通过人物的限知视角来描述,从而让这个独立于人间之外的地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审视者的情感判断和价值取向。这个虚构
11、的时空在人物的眼中若隐若现,我们能因此感受到一个如影漏月般诗意的境界。而当人物得以复生后,作者再次将叙事视角做一个大转换,用家人的视角来看死而复生者,表现出死而复生故事的奇异性。生与死、喜与忧、命运与人力,蒲6松龄的叙事在视角的切换中造成一种审美的张力。 第三, 聊斋志异中死而复生叙事的其他特点。如蒲松龄用了虚实结合的幻境设置来构建死而复生作品。为了让人物出入幻境而不突兀,让本体与幻体能够和谐相融,作者笔下的人物大都入幻有因,出幻有由。如耿十八篇中的耿十八是为了孝顺母亲死而逃生;连城中连城是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死而复生;公孙夏中国学生某为追逐名利入幻出幻,领悟人生,剖析灵魂。同时,作者还把幻境的
12、陌生化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他打通了现实世界和幽冥世界的间隔,把幽冥世界变得社会化。加上蒲松龄有意地张显了现实社会的浑浊和灰暗,又加强了幽冥世界的色彩和亮度,使两个世界各自朝反方向靠近,让人们有感觉上的错位,如此一来,现实幻境现实的过渡经由死而复生这一情节变得自然而然。 书中还善于用常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死而复生之事来增加故事的神秘性,读这样的作品都会让人感觉像是在月光下漫步,既真实而又神秘,作者经常预设一些悬念使本来就让人匪夷所思的复生之事多几分神秘感。如在秦生篇中,酒瘾上来的秦生顾不得酒里有毒,牛饮而卒。次夜,“忽有美人入,身长不满三尺,径就灵寝,以瓯水灌之,豁然顿苏” ,读者读到这里会充满疑问
13、,这个美人是谁,她为何入门直奔灵寝,她给秦生喝了什么,秦生为什么可以死而复生了?这些都是作者为故事预设的悬念,为表现其神秘而增添砝码。 此外, 聊斋志异中凭借成仙方式复生的故事通常都具有结而不结的结局。如在粉蝶篇中,阳日旦在神仙岛遇到一对夫妇,可当他回7家才听说,自己遇到的是已经死亡的姑姑。文章的最后,老妇人命发冢验视姑姑的尸首, “则空棺存焉” 。读到这里,读者已经能猜到姑姑是凭借成仙的方式死而复生了,但作者就是不明说,实际上蒲公苦心经营的不单单是故事的完整性了,更是有意将这种阶段性的完整故事尽量延展开来,努力为读者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 第四,作者用假死而复生来为叙
14、事服务。在聊斋志异中,除了有六十一篇死而复生的故事之外,还有十一篇“假死而复生”故事。这些故事的特点在于,故事中的人物并非真死,而是昏倒或者暂时性的休克,过了一会儿会逐渐苏醒。如在长亭篇中,狐女长亭在归宁后失踪了两年才突然出现,石某见之大悲, “一恸遂绝” ;长亭“抚之良久,始渐苏” 。石某在这里的“一恸遂绝”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一下子悲从中来,昏过去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这样的情况,还存在于马介甫 、 林氏 、 狐惩淫等篇中,这些人物都没有真正的死去,是假死而复生。出现这么多假死而复生篇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古代医学并不发达,死亡的标准不太明确,人们并不能准确的判断人是否真的死亡,所以有
15、时候可能会把一些暂时休克、呼吸微弱的人判定为死亡,这种情况的出现为小说家提供了重要的写作素材。从叙事的需要上来说,作者在这里实际上是采用了一种夸张的写法,把晕厥休克的人写成死亡,为的是更好的为情节服务,展开故事,表现主题。如在长亭中通过写石某的恸绝和复苏来表现他再见到长亭的极度悲喜交加, 浙东生中以房某的假死来表现房某的爱吹嘘和胆小。 二、蒲松龄创作大量死而复生作品的原因 8聊斋志异中包含了大量的复生作品,这并不是作者偶然无意识为之的,蒲松龄创作此类作品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从背景方面来说,蒲松龄所处时代和地域的背景为其创作死而复生作品提供了条件。蒲松龄所处的明末清初之际,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多事之
16、秋,农民起义不断,明清易代后,清政府又对具有反清复明倾向的汉人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屠戮。这种情况下,死人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聊斋志异中宅妖 、 盗户 、 林十四娘等篇目中都对清兵镇压屠戮人民的事情有所反映。在精神领域,清政府同样加强控制,文字狱数量之多,惩罚之严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蒲松龄的一生中,较为著名的文字狱案件就有七起,其中包括著名的庄氏的明史案。同时,当时山东的自然灾害很多,人民生活困苦,生存的艰难使得生命易逝。据路大荒先生整理的蒲松龄年谱显示,蒲松龄家乡当时灾害频发,甚至出现过“人相食”的事情。 此时,作为统治思想、维系人心的程朱理学已经逐渐衰落,王守仁的“心学”出现,之后,李
17、贽、戴震、黄宗羲等人又在中国的思想界掀起新的思潮,这些思想对士人们的影响很大,他们从程朱理学的正统纲常名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相比于国家大事,人们倾向于关注个人自我的问题,而个人生死问题当时就属于很受关注的一个方面。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存在着很大的担忧,生存和死亡的问题是人们要思考的头等大事。明清思潮的影响也让蒲松龄等文人将视角集中于生死大事之上,但蒲松龄面对文网压力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胆敢用自己的笔描写这种恐怖的环境,于是他的笔墨自9然而然的就转向了描写虚幻的狐鬼世界,转向人们关心的生死问题,用死而复生的故事为生活艰难、朝不保夕的人们带去一抹亮色。 从作者个人方面来说,
18、蒲松龄之所以在其作品中书写了如此多的死而复生故事,与他相信鬼神存在、 “雅爱搜神”的关系甚大。他在其重修玉溪庵碑记中描述了仙人之地的情境,并认为这绝不是杜撰出来的;在募修三教堂疏里,则用郑重的口吻说明了三圣殿堂对“人文鹊起” 、“科第蝉联”的“启佑”作用。若是在小说中有这么多神鬼之事的记载,我们可说那是艺术家的创作,可是蒲松龄在其文集中记载如此多神鬼设教之事,并认真的记载下来,就足以表明他对鬼神之事的信服了。众所周知,蒲公一直都是一个富于想象的人,他也非常欣赏那些富于想象的作品。在聊斋志异主体部分完结之时,他写了一篇聊斋自志为其作序言,在这篇文章里,蒲松龄将自己的兴趣表达得十分清楚:“松落落秋
19、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罔两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因为具有共同的兴趣,蒲松龄把喜欢鬼故事的干宝和苏轼引为同道。关于蒲松龄“雅爱搜神”的情形,邹驶在其三借庐笔谈里说,蒲松龄先生每日设茶烟于道,强拉路人给他讲各种奇异的故事,这样的传说我们并不能全信,但至少可以反映出蒲松龄先生确实对怪异的故事十分痴迷。 同时,蒲松龄积极接纳宗教的态度也有益于其死而复生作品的创作。他的佛学观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他把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看法融入到小说的创作中去,用因果报应、灵魂不灭等观点来支撑自己的死而复生小说创作。在蒲松龄生活的年代,在民间也依然流行着带有自
20、然10宗教意味的多神崇拜,如自然神崇拜、动植物崇拜、鬼神崇拜及宇宙万物崇拜等,作者对这些传统神祗是信仰的,这种多元杂糅的开放的神道观让他对各种灵异现象和思想主动积极的接纳,丰富了死而复生作品的素材。 从对前人的继承方面来说,前人的文学成果为蒲松龄创作死而复生作品提供了灵感。说到死而复生的经典之作,就不得不提到汤显祖的牡丹亭 ,其为情死生的至情观深深的影响了蒲松龄的创作。此外,聊斋志异在题材、人物塑造、情节等方面都对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死而复生小说存在着继承关系,如创作包含死而复生情节的画皮时可能受到南朝宋刘敬叔异苑 、唐薛用弱集异记 、宋佚名鬼董的影响;鹿衔草本事可能来源于南朝宋王延秀的感应经 、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向杲本事可能来源于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 、唐皇甫氏的原化记 ;长清僧本事可能来源于唐张鷟的朝野佥载 。 聊斋志异死而复生小说对前代小说有所继承,但又把花妖狐媚,写得亲和可爱、多具人情;死而复生,出入幻境,让人耳目一新。 三、 聊斋志异中死而复生作品的文化内涵及其影响 在蒲松龄的笔下,复生之事,虽事涉幽渺,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后世此类题材的写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第一, 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作品表现了作者在情感、态度方面的指向。 在生死观念方面,蒲松龄的死而复生叙事始终从死生的价值高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