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机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13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机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机制摘要在城镇化建设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中需要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拥有规模企业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基于陕西省的调研结果,对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如果政府能将当地企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建设小城镇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然而,现实状况是政企双方并未充分协调合作,特别是国企,由于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和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呈现出与当地政府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现状。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关系更

2、多地体现为一种协调博弈,且存在可以进行帕累托排序的多重均衡。建议通过构建沟通或声明机制、单边承诺机制和奖励/惩罚机制,实现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合作,促进城镇化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地方政府;当地企业;博弈行为;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4-0008-06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渐转变以及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加快城镇化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要点。据国家统计局 2011 年4 月 28 日发布的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 1 号)显2示,截止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我

3、国城镇人口为 666 亿人,占总人口的 4968%。国内学者简新华,黄锟(2010)通过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水平是滞后的,这种滞后不仅表现为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或非农化进程,也表现为滞后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或同样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水平。 1据此,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要提高到 51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中也进一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强示范重点镇建设,如:陕西省的“30 个重点示范镇” 、山西省的“百镇建设工程” 、四川省的 100 个重点镇、天津市的 47 个示范城镇等。 另一方面,我国的城镇化体系中包括大城市、中、小城

4、市以及小城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规避“大城市病” 、推动区域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选择了“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镇”的思路。然而,在实际进程中,大城市的规模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进入新世纪以后,为了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促进城市的各种资源要素更多地向农村覆盖;在“十二五”规划中又提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 城镇化建

5、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据此,本文以拥有规模企业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基于陕西省的调研3结果,研究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博弈行为,以期构建协调机制,实现共赢。 二、 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 与当地企业的关系笔者在文中所述的地方政府是指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进行直接管理和建设的地级市或县级及以下的各级政府,而当地企业则是指县(市)域内已存在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企业。此类地区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关系表现为各自的目标和作用或优势虽各有侧重却存在互补性。地方政府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用最大

6、化,其经济效用包括当地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等,而社会效用在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增加医疗和养老保障、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舒适度等;地方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和落实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颁布相关优惠政策、征管土地和招商引资等。 2而当地企业的目标则更加注重营业额、利润以及项目投资回报率等经济指标,也包括如何延伸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项目拉动、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等;当地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品牌优势、能够有效地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吸引优秀人才、带动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繁荣经济等。可见,二者的目标可以适当契合,

7、若能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政企合作,将能更好地实现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的三方共赢。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这种协同合作可以表现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税收、用地优惠,以激励当地企业参与基础设施以及4其他公共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合力构建地方投融资平台以解决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共同吸收、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注入活力;地方政府以当地企业为主导,在招商引资中侧重引入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以及第三产业,实现企业整合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吸收大量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当地的大型国企,可以考虑剥离企业办社会的功能,将企业的职工住宿、学校、医院

8、等与城镇的社会服务功能有机结合。 显然,如果双方协调合作加快城镇化建设,当地政府可增加税收、提升政绩和社会效用;当地企业则可吸引优秀雇员、整合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和集聚效应;当地居民也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的舒适和满意度。然而,现实状况是差距仍然较大。据课题组对陕西省城镇建设的调研结果显示,30 个重点示范镇中有规模企业的近 20 个,且大多是资源、军工类大型国企,如:长武县亭口镇的大唐发电厂、蒲城县孙镇的陕煤集团、崔家山镇的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以及神木县锦界镇的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目前政府与企业双方就城镇建设中的各项事宜尚未能达致充分协调与合作,特别是国企,由于其管理体制、经

9、营理念和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呈现出与当地政府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状况。所以,很有必要对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便建立双方合作的协调机制。 三、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 与当地企业的博弈行为分析 1.协调博弈 5Jasmina Arifovic(2000) ,Hans Carlsson、Mattias Ganslandt(1998) , Paul G. Straub(1995)等认为,协调博弈是存在多个能够进行帕累托排序纳什均衡的博弈;Vincent P. Crawford and Hans Haller(1990) 、Vincent P. Crawford (

10、1995)认为,协调博弈是参与人对不同策略组合有相同偏好的博弈,如果参与人能够正确地预期,那么在多个纳什均衡中会存在唯一解。可见,协调博弈具有多重均衡性,且其均衡选择依赖参与人行为选择信念的一致性。 4 此外,协调博弈具有策略互补性及支付外溢性两个重要特征。策略互补性是指一方高水平的行动会提高另一方选择高水平行动的激励。而支付外溢性指一方参与人提高策略水平则会对其他参与人的支付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即一方参与人的支付随着其他参与人行动的增加而增加。 策略互补性使协调博弈存在多重纳什均衡,支付外溢性又使得协调博弈的多重均衡满足帕累托排列的关系, 5由此便产生了协调博弈的多重均衡问题。即博弈均衡很可能

11、“粘滞”在某种帕累托次优的均衡状态而导致协调失败。据此,本文将结合协调博弈的特征判别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之间的博弈类型。 2.博弈类型辨析 在城镇化建设中,假设只有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两类同质参与人,记为 i=1,2。其策略变量 Ei0,E,E 表示所拥有资源或能力的极值。同时,假定参与人的效用函数是相同的且包含以下两个部分:一是从加快城镇化建设中所获得的效用 U1,二是将资源或能力用于自身发展获得的效用 U2,并假设这两项是可以分离的。就 U1 而言,结合实际情况可令6双方的效用函数为:6 U11(E1,E2)=E1E2+E2+E1-1112cE21(1) U12(E1,E2)=E1

12、E2+E1+E2-1112cE22(2) 其中,0 是资源或能力 E1 与 E2 的互补程度,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双方协同合作加快城镇建设所创造的价值为 f(E1,E2)=E1E2,且有(f/E1E2)=0,即城镇化建设中双方的博弈行为满足策略互补性。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中的资源或能力具有正的外部性,故有 0;且0 表示参与人投入资源或能力所得回报的程度,而 c0 表示参与人投入资源或能力的负效用程度。此外,令 U1 是拟凹的则有(U1/Ei)0 且(2U1/Ei 2)0, (2U2/S2)0(6) 由(6)式可见,在城镇建设中,一方当事人 i 的支付会随着另一方当事人投入资源或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13、,即满足支付的外溢性。 再计算 Cooper 和 John(1988)提出的当事人 i 的最佳反应函数的斜率7 。本模型中的最佳反应函数是:E*1(E2) 。其斜率为:=11c 7则多重均衡性(1)的必要条件为:c 即要求双方的投入具有更高程度的互补性。显然,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在上文所述城镇化建设中的协同合作事项中较易满足此条件,因而多重均衡更容易出现。 综上所述,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协调博弈,且存在可以进行帕累托排序的多重均衡。 3.博弈行为探讨 为便于分析,本文以下假定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在协同合作促进城镇化建设中分别按照 0、Ei0 两种相对水平投入资源或能

14、力,则双方行为的支付矩阵如表 1: 显然,该博弈模型存在两个纯策略的纳什均衡(0,0) 、 (E1,E2) ,且后者帕累托优于前者。此外,由(7)式可得 Ei-(1112)cE2iU2(Ei)-U2(E-Ei) ,即在对方不采取合作策略时相同的资源或能力 Ei 用于自身发展的效用更大;而据(8)式可知双方参与人同时采取合作策略时可创造额外收益,因此一方的高努力水平会激励另一方采取一致策略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由于现实社会环境和决策问题的复杂性,参与人的类型较难确定,Cooper(1994) 、Fontini(2000)等人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 “帕累托最优纳什均衡并不是所有协调博弈的焦点” ,

15、8行为主体很可能停滞在非效率的均衡状态,尽管两个行为主体都明白结果是非效率的。据此,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在城镇化建设中并未形成协同合作的现状也即博弈结果收敛于均衡(0, 0) ,而非支付占优(E1,E2) ,进一步证实了协调不8足的普遍存在性。 而协调失败是源于参与人之间策略不确定性以及自我施加的悲观预期。由于不能够确定其他参与人是否会选择高水平行动,尽管每个参与人都意识到这样做可以带来更多的效用,但他们仍然不愿承担风险,从而使系统难以达到帕累托效率均衡。据此,本文从强化参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一致性预期出发构建协调机制,以实现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有效合作。 四、 协调机制设计 1.

16、沟通或声明机制 如上文所述,协调博弈是存在多个可进行帕累托排序纳什均衡的特殊博弈,其均衡选择既要满足预期的一致性,又要满足行动的一致性,即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博弈的均衡选择依赖于各自就对方选择帕累托策略 Ei 的信念和预期,通常持有积极、乐观信任态度的参与者会采取合作的态度,且投入较多;持有犹豫、悲观不信任态度的参与者则会采取投入较少或不投入的策略,协调失败正是产生于博弈双方这种自我加强的悲观预期。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参与者在正式合作之前进行一次有效的信息交流,直接显示博弈双方的类型,则博弈的结果会大大改进。此沟通可采取无成本的声明方式,即廉价商议(信息传递无成本且没有约束力) ,且该声明还

17、必须同时满足法雷尔所提出的两个条件:遵守承诺对传递消息者事实上是最优行动;预期接受者会相信该信息。 9此外,由于风险占优均衡的存在,事前的双向沟通要比单向沟通更可信和有效。据此,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之间须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或开辟9互相了解对方真实情况的途径10 ,如增设“城镇化建设政企合作”的专业展区和专业网页,使双方就建设规划、项目合作、招商引资、投融资情况以及劳动力转移等相关内容和信息进行实时传播和交流;再如,增设政企协调部门,双方可通过该中介机构发表声明、传递信息以及有效地表达各自的需求等,同时地方政府应带头树立良好的守信誉的形象,以增强双方在合作中的信任程度。 参考文献 1简新华,黄锟.

18、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 (3):28-39. 2宋崇辉.小城镇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国际经验及优化路径J.国际经济合作,2010, (12):34-38. 3姚慧琴.试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促动与企业发展J.管理世界,2004, (8):133-134. 4Fulvio Fontini. Local Development as Coordination Game Under Strategic Uncertainty.Dipartento Di Economia Politica,2000,294(7) ,pp.13-17. 5张良桥.协调博弈理论研究新

19、进展J.经济前沿,2009, (4):58-64. 6董广茂,李垣.战略联盟、价值网络中关系形成的效用组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4, (3):54-59. 7Russeu Cooper and Andrew John.Coordinating Coordination Failures in Keynesian Model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8,103(3) ,pp.441-463. 108Russeu Cooper.Equilibrium Selection in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Economies w

20、ith Multiple Equilibria.The Economic Journal,1994,104(9) , pp.1106-1122; Fulvio Fontini. Local Development as Coordination Game Under Strategic Uncertainty.Dipartento Di Economia Politica,2000,294(7) ,pp.13-17. 9 美罗素?W.库珀.协调博弈-互补性与宏观经济学M.张军,李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17. 10曾小春,万迪?.国防科技资源利用与西部城镇化建设M.北京:

21、科学出版社,2009.157-168,177-186;梁学成,万迪?,周勇.对西部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5, (6):114-120. 11Gulati R.,Lawrence Paul R.,Puranam P.,Adaptation in vertical relationships:beyond incentive conflic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5) ,pp.415-440. 12Brandts Jordi, David J. Cooper. A Change Would Do You Go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How to Overcome Coordination Failure in Organizat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 96 (3) ,p.669,p.693. (责任编辑:张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