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轻动词角度论汉语语序倒装现象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轻动词作用下汉语语序的倒装现象。在汉语语句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可以互换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轻动词的存在。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不同学者对轻动词的定义,提出汉语语句中轻动词的概念。通过引用 VP 壳投射概念,举例解释说明轻动词对汉语语序的影响,分析在轻动词作用下引起的汉语语序倒装现象,并进一步阐释汉语语序倒装现象的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轻动词 汉语语序 倒装现象 轻动词的研究由来已久,关于轻动词的看法,无论是在汉语界还是在英语界都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意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轻动词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家都承认“轻动词”的存在
2、,而且都认为它在语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任何语言的语法都有语序问题,因此,语序既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又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语序不仅是表示语法结构、语法意义的形式,也是言语表达或修辞的手段。有些语言(如印欧语系的语言)由于有比较丰富的形态变化,很多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语序而是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示的,因此语序相对比较自由。汉语由于缺乏形态变化,很多语法意义要通过语序来表示,句子类型也往往要通过语序来表示,所以语序在汉语里显得特别重要(范晓,2001) 。本文主要从轻动词的角度分析汉语语序的倒装现象,以求方家指正。 2一、轻动词 (一)轻动词理论 “轻动词(light verb) ”最早是由
3、Grimshaw 和 Mester 在 1988 年研究日语动词“”时提出来的。他们提出了“主目语让渡(argument transfer) ”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在某些语言里,存在一类特殊的动词,即“轻动词” 。轻动词不指派任何语义角色,而是吸取主要谓词的题元栅(theta-grid) (Grimshaw J.Mester,1988) ,也就是说,轻动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十分轻微,主要扮演着功能上的角色。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Chomsky 将轻动词(light verb)这一理论吸收并应用于“最简方案”中。他指出轻动词不表达语义内容,只包含在接口不可解读的纯形式特征;在形态上为零形
4、式;在句法上选择 VP 作补语,投射一个 VP(施健、王华,2008) 。此外,Larson 的双宾格结构研究与Hale 和 Keyser 对主目语结构的研究对轻动词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根据 Larson 的思想,Hale 和 Keyser 指出词汇关系结构中 VP shell 里的“V”是一个没有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的抽象动词,它好像一个空位置,这个抽象动词就是我们所说的轻动词。 (Hale,K.& Keyser,1993) “轻动词”的另一概念是相对于一般动词(simple verb)来说的。由于该类动词所承载的语义内容较少,无法单独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内容,所以必须和另一个
5、成分(通常是一个名词短语作为其补足语)一起组合成一个动词短语结构。其名词补足语的语义内容表达了整个动词结构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前者比后者要轻。3(Jespersen,1954;Cattell,1984) (二)汉语中的轻动词 黄正德结合 Hale 和 Keyser 的轻动词理论和词项分解法,把汉语轻动词分为四类:使役、所有格、涉及事件量化的构式以及属格施事,并指出在汉语中,一些本身没有使役性用法的动词,后面出现结果补语时会具有使役意义。词项分解起源于生成语义学派,McCawley(1968)主张在词库部分加上词项分解标记,以增强生成语法(标准理论)的解释力。例如“dead:not al
6、ive;die:become not alive;kill:cause become not alive”。黄正德对生成语言学的轻动词假设作了进一步修正和扩展,并把它应用于汉语句法分析。首先,他认为动词在语义上投射一个事件结构,DO、BECOME 等语义算子不仅给动词分类,同时也是给事件分类。他赞同 HK 的观点,把这些语义算子处理为轻动词,同时,还把这些轻动词命名为“事件性谓词(eventuality predicate) ”,以强调其在动词语义结构中的作用。其次,他扩大了轻动词的适用范围。黄正德认为,各类动词的句法语义结构中都存在轻动词。轻动词的种类相应地也有所增加,且不同的轻动词和不同的
7、动词类别相对应。根据这一假设,所有行为动词都是谓词 DO 的补足语。起始态谓词(inchoative predicates)内嵌于 BECOME 或 OCCUR 之下(黄锦章,2004) 。状态动词则内嵌于 BE 或 HOLD 之下。当然,使役结构内嵌于 CAUSE 之下。Tzong-hong Lin 采用轻动词理论研究汉语行为动词的题元结构和主宾语选择问题时,也认为事件性谓词(轻动词)在汉语的句法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他支持黄正德的观点,认为英语的轻动词结构需要经历一个词汇化过程,4然后才以独立的词项形式进入句法;汉语轻动词结构则不经词汇化而直接进入句法(Lin,2001) 。在以上关于轻动词
8、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当汉语中轻动词不具语音形式时,句法结构中的主要动词必须上移合并,最终形成汉语语序倒装现象。 (三)VP 壳投射 本文以英语中的“give”为例,通过投射一个“VP 壳(VP shell) ”,并且经过核心移动(head movement) ,把“V”提升到这个壳上去。 “Giveto ” 的生成过程 在上图的结构里,VP 成了“VP 壳”中 V节点下的一个补足语。该V的核心 V 是一个空语类。因此,没有独立的题元要求,它的标志语是。VP 壳为“give”的施事提供了一个主目语位置,该处理方案和 X-Bar 理论一致。因为“give”要提升到空语类 e 的位置,提升之后,的
9、位置处于以“give”为核心的投射之内,施事主目语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得以实现,从而形成“giveto”的表层序列。 二、轻动词对汉语语序的影响 从题元角度来讲,一个汉语句子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施事+V+受事”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多种句式结构,如:“受事+V+施事”句式和存现句等等。下文中笔者通过分别举例,对这两种现象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一)受事+V+施事 (1)一锅饭吃十个人。 (2)一瓶水喝 3 个人。 (3)一张床睡 2 个孩子。 5(4)一个房间睡 6 名学生。 (5)小说看哭了妈妈。 (6)绿草吃肥了牛羊。 (7)兔子追累了猎人。 (8)那瓶酒喝醉了老王。 (9)这件事搞烦了
10、他。 以上 9 个例子均属于语序倒装现象“受事+V+施事” ,其中例(1)到例(4)中均是单字的动词,没有发生词汇化现象。而例(5)到例(9)中的动词则是发生了词汇化,变成了一个动词。我们分别以例(1)和例(5)为例来解释说明由轻动词引起的汉语语序倒装现象。 例(1)中“一锅饭吃十个人”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施事+V+受事”即“十个人吃一锅饭” ,很明显这里的施事和受事发生了换位,引起了语序的倒装。其原因在于有一个轻动词“供”隐藏在句子中。本来应当是“一锅饭供十个人吃” ,但轻动词“供”没有语音表达式,未出现在句子中,这就要求另一个动词移位到“供”的位置上来。因此,动词“吃”就被移到了前面,形成了
11、“受事+V+施事”即“一锅饭吃十个人”的句式。为了更好地解释此现象,下面采用 VP 壳投射来分析“一锅饭吃十个人”形成的过程。如下图: 在上图的结构里,VP 成了“VP 壳”中 V节点下的一个补足语。该V的核心 V 便是上文所提到的轻动词“供” ,它的标志语是“一锅饭” 。动词“吃”原处于双重 VP 结构中的轻动词“供”之下,但是由于此时轻动词“供”没有语音表达形式,因此,动词“吃”要提升并占据轻动词6“供”的位置。于是便有了“一锅饭吃十个人”句式。与例(1)相同,在例(2)至例(4)中也都同样存在着一个没有语音表达,但有语义内容的轻动词“供” ,即:一瓶水供 3 个人喝、一张床供 2 个孩子
12、睡、一个房间供 6 名学生睡。经过动词“喝” “睡”移位之后,便出现了“受事+V+施事”的现象。 例(5) “小说看哭了妈妈”中的“看”和“哭”已经不再是两个独立的动词,而是经词汇化后变成了一个词。这句话本来应该是“小说使妈妈看哭了” ,其中“使”是我们所说的轻动词。与例(1)一样,由于轻动词“使” 没有在句子中呈现出来,导致在 VP 壳中第一个轻动词 V的位置没有中心语的存在,因此处于低一级的 V“看哭”便通过中心语移动到了轻动词的位置,形成了“受事+V+施事”即“小说看哭了妈妈” 。如下图: 例(6)到例(9)中的谓语部分均发生了词汇化:“吃肥” “追累”“喝醉” “搞烦”成为一个固定的词
13、。这几个句子语序的变化形式及其原因与例(5)是一样的。在未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其原始语序应当是:“绿草使牛羊吃肥了” “兔子使猎人追累了” “那瓶酒使老王喝醉了” “这件事使他搞烦了” 。由于轻动词“使”没有语音表达,因此词汇化之后的动词进行了中心语移动,最终造成语序的变动。通过以上 9 个例子,我们发现在轻动词引起的“受事+V+施事”的句式中,轻动词一般含有使役或者供用的语义特征。 (二)存现句 (10)门口站着一个姑娘。 7(11)床上躺着一个孩子。 (12)椅子上坐着评委。 (13)台上坐着主席团。 以上四个例句均属于存现句,其句子语序在轻动词“有”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以例(13) “台上
14、坐着主席团”为例。 由上图 VP 壳结构中可以看出,本来应是“台上有主席团坐着” ,其中包含着一个轻动词“有” 。但是因为轻动词“有”未在句法表面出现,使得句子中心语位置空缺。这就不得不要求处于双重 VP 结构的轻动词“有”之下的“坐着”进行中心语移位,当其提升并占据空动词“有”的位置,即上移到“主席团”前面时,便形成了存现句。例(10) 、例(11)和例(12)与例(13)一样,其最初语序应当是“门口有一个姑娘站着” “床上有一个孩子躺着” “椅子上有评委坐着” ,均含有无语音表达的轻动词“有” ,因此致使句中的动词“站着” “躺着” “坐着”进行移位,最终引起语序的变化。 (三)其他倒装现
15、象 (14)那件事激动得张三流出了眼泪。 (15)他气得李四直跺脚。 (16)豺狼吓得他不停地发抖。 例(14)中,原句应该是“那件事使张三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动词“激动”原处于双重 VP 结构中的轻动词“使”之下。当动词提升并占据轻动词“使”的位置时,就获得例(14)中的表层形式“那件事激动得张三流出了眼泪” 。然而,在汉语中, “激动”本身没有使役性用法,只8有后面出现结果补语时才具有使役意义。另外两个例句中,其原句应分别是“他使李四气得直跺脚” “豺狼使他吓得不停地发抖” ,其中的“气”和“吓”与例(14)的“激动”一样,本身不具有使役意义,但是由于轻动词的作用,使之移位并且带有结果补
16、语,这才具有了使役意义。 在 HK 提出的“词汇关系结构(Lexical Relational Structure 即LRS) ”中可以在词汇部分触发“移动-” (尤其是核心移动) ,使得结构底层的词汇范畴提升,与一个或更多的轻动词合并,推导出各种类型的动词。黄正德认为,在英语中,上述操作确实发生在词汇部分;但在汉语中这些操作则在句法部分进行:动词的 LRS 直接投射到 D-结构,并且在 D-结构到 S-结构的投射中,核心移动作为一种常规的句法程序发挥作用。 (黄锦章,2004) 三、轻动词作用 轻动词在汉语语序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很好地解释语言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及结构。正是由于轻动词的存
17、在,使得语序可以得到改变,发话者可以将自己想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句首,以便让听话者快速抓住说话者本身想表达的主要意思,进而表达说话者的意愿。冯胜利讨论汉语中与轻动词有关的句法现象时,认为汉语非常规性动宾的复杂关系,是由轻动词移位造成的。轻动词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现代汉语里促发句法移位,而且也可以运用到古代汉语的句法分析中(冯胜利,2005) 。朱行帆(2005)以生成语法的原则与参数理论框架下的轻动词句法为基础,对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作了初步的探讨,指出句子是由轻动词作为事件谓词投射生成的。他用黄正德的轻动词理论分析了“王冕死了父亲”9这样的句子,认为它的下层结构投射轻动词,该动词选择经历者作为指示
18、语,事件作为补语。它的表层形式是由中心动词位移到轻动词位置构成。 四、结语 关于轻动词,很多语言学家从句法属性和语义角度进行了探讨。但是关于汉语语序与轻动词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说明,从轻动词角度,简要地分析了汉语中语序倒装的现象。有的人认为汉语中的“把”与“被”字也属于轻动词,也能引起汉语语序的变化。例如:“钱我付了” “水我喝了” “饭我吃了”既可以理解成“把”字句:“我把钱付了” “我把水喝了” “我把饭吃了” ,又可以理解成“被”字句:“钱被我付了” “水被我喝了” “饭被我吃了” 。其中的“被”或“把”字在句中属于轻动词,而且还被省略了。也有文章认为“
19、把”和“被”不属于轻动词,认为“钱我付了” “水我喝了” “饭我吃了”并不是汉语语序的倒装,而只是一种将宾语前置的现象。对此现象的争论尚未得到解决,应进一步探讨研究,以求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句法现象。 参考文献: 1Grimshaw J.& Mester A.Light Verbs and Theta-MarkingJ.Linguistic inquiry,1988, (2). 2Hale,K.& Keyser S.J.On argument structure and the lexical expression of syntactic relationsA.The View from Bui
20、lding 20:Essays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Sylvain BrombergerC.Cambridge,MA:MIT Press,1993. 103Jesperson,O.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M.London:George Allen&Unwin,1954. 4Lin,Tzong-Hong.Light Verb Syntax and the Theory of Phrase StructureD.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1. 5范晓.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一)J.汉语学习,2001, (5). 6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 (1). 7黄锦章.轻动词假设和汉语句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4, (6). 8施健,王华.轻动词假设及其应用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 9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2005, (3). (张杰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