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的“媒介式帮扶”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067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的“媒介式帮扶”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的“媒介式帮扶”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的“媒介式帮扶”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的“媒介式帮扶”模式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的“媒介式帮扶”模式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的“媒介式帮扶”模式研究【摘 要】当前中国公益事业存在较大的帮扶缺口,松散的社会组织力量难以有效挖掘、整合、发挥公益资源的力量,中国公益事业改革迫在眉睫。而建立更全面、更能整合各方资源的公益志愿服务模式成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的“媒介式帮扶”模式通过教育帮扶、调研反馈、社会对接和高校支撑四种方式,以大学生为媒介,充分整合公益组织、社会资源、高等院校和大学生四方力量,为实现规范、长期、有效、可发展的公益帮扶提供一条新出路。 【关键词】媒介式帮扶;公益服务;长效化;力量整合 一、服务队伍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梦飞翔”公益志愿服务队,由华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的主要学生干

2、部组成,于 2006 年 4 月开始筹建,并于 6 月赴粤北龙川田心镇开展首次志愿服务活动。此后, “梦飞翔”连续 8 年深入广东省贫困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通过连续 8 年的公益实践活动, “梦飞翔”团队逐渐探索出以社会与高校支持为基础,以受助地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大学生为纽带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建立“媒介式帮扶”的新路子,实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普通的学生社会实践向公益志愿帮扶活动的新转变。 二、项目模式概述 (一)模式需求 21. 贫困人数与社会公益组织帮扶能力存在巨大偏差。据官方统计,截至 2012 年,全国共有国家级贫困县 592 个,包含中部省份 217 县,西部省份

3、 375 县,贫困人口尚有 1.28 亿。中国现有社会团体 25.3 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 20.2 万个,基金会 2510 个。管理缺失与公益资源(包括资金、公益人才、社会配套措施等)匮乏导致公益组织或个人遭遇挖掘待助群体难、发动系统可持续的帮扶路径难、聚集社会资源难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公益组织帮扶力的发挥。目前公益组织多采用“由点到面”的帮扶模式,即通过帮助个人脱贫从而“积少成多”以实现集体脱贫。这种局限于个人或小群体的,缺乏整体规划的扶贫模式只可能是治标不治本,且由于零散性过高,不足以实现系统、可持续、可发展的整体帮扶。 2. 贫困区域与社会公益组织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就

4、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亟待受助的贫困县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及西部地区,而具备帮扶能力的社会公益组织却大多处于我国东、南部。贫困地区缺乏通畅快捷的窗口与渠道获得社会关注,而人员、资金、信息的匮乏使得社会公益组织难以深入贫困地区发现待帮扶点,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公益资源难以及时、有效、长效注入贫困地区。 3. 现有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弊端明显,难以实现真正帮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从最开始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一直发展到今天包含调研、支教、文体活动、政策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让千百万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民情的同时,其服务时效短、内容形式化、活动质量下

5、降等弊端和问题3也日益显现,很难实现其预想的“双向收益”的目标。 同时,随着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志愿服务的思考日益深入,向往与日俱增。然而,传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却制约了青年学子们这种热情的发挥,使他们难以真正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公益服务,极大的限制了公益事业的长足发展。 4. 活化公益组织,壮大公益力量,需要大学生的参与。2012 年,一场汶川大地震,促进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暴露出这一类社会组织的诸多弊病,这一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公益事业的改革之年。募集民间资金,发动民间力量,做民间公益、专业公益、规范公益、公信公益成为当前我国公益事业改革的大方向。 “中国未来

6、的公益事业要做大做强,首先需要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成为领军人物;第二,需要大批的年轻人揭竿而起(汤敏,2012) ”。大学生是知识界的生力军,这一群体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高辐射的信息发放能力、多触角的信息获得能力及多视角的信息分析能力和饱满的公益服务热情是当前公益事业改革所急需的,而这个群体也真诚渴望充分发挥他们在上述方面的优势,在实践中把自己培养成职业化的公益事业管理人才、研究人才,为公益组织、公益事业注入活力。 5.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呼唤社会合力。公益扶贫,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绝非简单的由政府机构或社会组织即可完成,这项工程的不断改善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新闻媒体单位、

7、高校或研究院等咨询机构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如何将上述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并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4(二)模式定位 “媒介式帮扶”公益志愿服务模式指由在校青年大学生组织开展的,以社会与高校支持为基础,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以大学生为媒介,以贫困地区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教育帮扶、调研帮扶、社会对接和高校支撑四种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长期的、可发展的、差异化的公益志愿服务。 “媒介式帮扶”模式旨在通过大学生发动、整合政府机构、社会公益组织、新闻媒体单位、高等院校和大学生四方力量,开展范围广、针对性强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三)模式操作 在“媒介式帮扶”公益志愿服务模式下

8、,在校大学生组成公益志愿服务队,深入贫困区域开展公益扶贫活动,每支队伍人数为 625 人,由学生所在高校和当地政府提供适当活动开展资金支持,并帮助对接一家社会慈善组织(或个人)和 10 户贫困家庭,政府机构负责促成服务队和服务当地(学校、团委、活动中心等)签订为其 3-5 年的公益项目帮扶基地共建协议,媒体单位协助宣传报道公益服务事迹,进而在全社会扩大影响,形成合力。该模式的具体操作包含以下四种方式: 1. 教育帮扶。公益志愿服务队通过与服务地(学校、团委、活动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项目帮扶基地,针对当地贫困户儿童定期开办兴趣班。全年时间约为三次,其中,寒暑假各一个月,国庆节一周,以“因地

9、制宜,因材施教,开阔视野,综合发展”为宗旨,根据当地教育情况开设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素质拓展、心理帮扶、创意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类特色兴趣课程,从教育层面开展公益服务。 例如:5“梦飞翔”公益志愿服务队连续八年开设暑期综合性夏令营,开设课程包括科普知识普及(天文地理奇观、趣话历史、百家姓起源、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等) ,趣味学科(趣味数学、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现象、 “认识我们自己”等) ,手工与技能(中国结制作、折纸花、剪窗花、礼仪礼貌培养等) ,兴趣教学班(搏击操、趣味篮球、舞蹈、声乐等) 。 2. 调研反馈。各公益志愿服务队伍根据服务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度课题调研,形成若干份调研报告(或家庭(个人

10、)情况分析) ,一方面充分挖掘对口帮扶个体的基本条件和概况,另一方面依托高校专家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等方面进行样本数据分析,帮助当地找出经济、社会发展症结所在,因地制宜并持续改善当地状况。 例如:“梦飞翔”公益志愿服务队 2012 年赴从化市温泉镇开展活动,调研主题为广东省“扶贫双到“政策落实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这一调研主题就是应温泉镇政府要求,针对该镇中心工作“扶贫双到”所进行的。队伍深入政府、农户、驻村干部,进行广泛调研和认真分析,最终得出一份调研报告,报告着重分析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内容详实,包含大量数据,最终服务队将调研成果及时反馈给了温泉镇政府。 3. 社会对接。这是本模式

11、的核心内容,共分为三个对接主体,分别是政府机构、社会慈善和新闻媒体。 (1)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拥有最全面详实的信息和最强大的项目推进能力,它帮助公益队伍对接贫困家庭(个人) 、寻找社会公益组织并给与适量活动资金。 (2)社会慈善组织(个人):社会慈善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6的帮扶能力,它根据公益队伍提供的贫困户信息和基本情况进行公益扶贫。 (3)新闻媒体:新闻媒体单位拥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最在短时间,最大程度的凝聚社会合力,形成社会共识。它能协助服务队挖掘亟待帮助的贫困对象,并对公益志愿服务队工作模式和事迹的报道,能够将这一公益服务模式在更广泛范围宣传报道,提高应用率和知名度,从而吸纳更多

12、社会力量加入公益志愿服务的队伍。 项目对接成功后,队伍将在未来 3-5 年时间内同对应公益组织(个人)一起持续关注、跟进项目进展情况。 4. 高校支撑。高校是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的大本营,它给服务队提供适当资金支持,并根据帮扶对象和服务当地基本情况配备专家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各公益志愿服务队根据调研分析情况走访当地政府、企业、居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作深入了解后,依托所在高校,为当地邀请高校学者专家(一般可担任队伍指导老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 。 四种帮扶方式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形成精神与物质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帮扶模式。 三、项目特性分析 (一)综合

13、性 各服务队综合考虑自身能力,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开展兴趣班、课题调研、公益组织资助、高校“把脉” 、媒体支持宣传等差异化服务,争取多途径实现帮扶目标。 7(二)长效性 “媒介式帮扶”模式要求公益服务活动的开展必须具备长效性。每支队伍须在同一个服务地与当地政府协商,建立至少为期三年的项目帮扶基地,以便对服务对象进行长期跟踪,也就是说,每支公益志愿服务队都至少连续 3 年以上对同一地区开展公益帮扶并给予持续关注。 (三)针对性 项目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均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而进行差异化制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首先,每支队伍和每个公益慈善组织(个人)只定向帮扶 10 户贫苦家庭;其次,每份

14、调查报告均根据贫苦户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展开;最后,高校支撑中的专家“把脉”要根据前期调研结果进行专业分析,分析内容要求针对帮扶当地。 (四)可发展性 项目的综合性及长效性要求队伍长期对一服务对象进行全面的服务。服务过程中,一方面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将随着帮扶的深入而有所改善,帮扶目标将不断得到调整,另一方面,队伍综合能力也将在帮扶过程中得到提升,这使项目具有可发展性。 (五)公益性 1. 无论是直接帮扶还是间接帮扶,本模式完全采取公益原则,服务队本身不会谋取任何私利。 2. 采用此公益服务模式来实现项目帮扶,慈善组织可直接参与项目对接的管理和运作,全程透明、公开,完全实现“项目对接到

15、位” 、 “资金运用到位”和“爱心关怀到位” 。 8四、项目可推广性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梦飞翔”公益志愿服务队提出的“媒介式帮扶”公益志愿帮扶模式,经过“梦飞翔”队伍的实践证明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强大的推广前景: 假设一支大学生公益服务队伍可直接跟进农户 10 家,那么,以一所高校每年组建 200 支公益服务队为例,就能直接跟进农户 2000 家。按照每个村落有农户 200 家、每个乡镇有村落 10 个计算,那么每所高校可对口公益服务行政村 10 个,乡镇 1 个。推而广之,整个广东省共有高校约100 所,那么,按前面推算,可帮扶行政村 1000 个,乡镇 100 个。从另一方面看,一所高校一

16、年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人数约为 5000 人,通过此模式,单是广东省,一年就能吸收约 500000 大学生投入公益事业。我国现有条件高校约 1000 所,若此模式得以推广,单一年就能有约 5000000大学生投入公益事业,与约 1000 个贫困乡镇进行结对,实现长期帮扶,这对于释放潜在公益力量,促进我国公益事业和扶贫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201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政事业统计季报(2011 年 4 季度)EB/OL.http:/ 20120209154838112.htm. 3 苏阳.中国公益机构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思路J.行政论坛,92006(3). 4 陈杰人.中国慈善模式如何创新EB/OL. http:/ 作者简介:张博,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杨爱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