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54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摘 要:自我控制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对儿童的认识和心理活动过程起着支配和调节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不仅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儿童未来的发展也起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更加有利于为儿童自控能力的培养提出有效的措施,从而更好地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关键词:自我控制能力;儿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96-03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己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

2、,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以后成功适应社会的基础。儿童期是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期,而儿童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只有充分了解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儿童初期还不具有完全的自我控制能力,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是由他控到自控,由不自觉到自觉,它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 2(一)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国外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在婴儿出生后的 1218 个月间就开始出现了自控,甚至有些研究者认为可能还要更早一

3、些。Koop 强调自控是在出生后的一年内才出现的。而 Kochanska 则认为,自控是在婴儿出生后的612 个月才出现,在 2 岁时获得很大发展1。 而我国学者认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他/她们的年龄成正相关。当他/她们的年龄增长时,自我控制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趋势。并且我国学者大多数认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包括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这四个方面。而且在每个方面都有它们自己发展的关键期。 杨丽珠、宋辉的研究结果发现:35 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同时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这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

4、势。其中,3 岁组和 4岁组的年龄差异尤为明显;4 岁组和 5 岁组的年龄差异除了自觉性没有显著的差异,其他三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35 岁儿童自控制能力的各方面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但它们并不是均衡发展的。谢军对 39 岁儿童的研究发现,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其中,35 岁为发展的关键期;同时研究还指出儿童自控能力在不同的方面关键期不同,如情绪控制、动机控制、坚持性、自制力、独立性和自觉性这六个方面的发展各有差异。其中情绪控制、动机控制和坚持性的关键期分别出现在儿童的 57 岁、35 岁、67 岁;而自3制力和独立性的发展有两个关键期,自制力出现在 34 岁与

5、67 岁、独立性出现在 34 岁与 78 岁。而自觉性则呈波浪式发展。 陈帼眉在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各个方面也有所论述,陈帼眉认为儿童在刚开始的时候较缺乏自觉性,两三岁儿童的行为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其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儿童初期,他的行为是在成人的指导下形成的;而在儿童中期,他的自觉性逐步形成;到了儿童末期,发展较为成熟。由此可见,45 岁是自觉性的关键期。同时儿童的坚持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各种研究材料表明,儿童虽然从两三岁开始出现了坚持性,但是三岁儿童的坚持性发展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儿童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是 45 岁。这点韩进之等(1985)对学前儿童自制力的研究和

6、李季眉(1985)对日本儿童坚持性实验结果,也证明 45 岁变化最大。 (二)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性别差异 根据国内关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与性别之间呈现显著的差异,男孩和女孩的自控能力发展速率不一致,而且在儿童某些阶段,女孩的自控能力发展优于男孩。 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从总的发展趋势上,这个阶段的女孩自控力得分偏高。周少贤等人对 36 岁儿童的研究则具体指出,女孩在读中班阶段时自控力得分最高,到大班后有所下降,呈现“先高后低” ;而同阶段的男孩则相反,同阶段的男孩自控力得分是“先低后高”。 二、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因素 4(一)生理原因 生

7、理学方面的研究证明,个体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强调了来自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的成熟与否是个体生理达到调节与自控的前提条件。鲁利亚认为:儿童在刚出世的时候,由于大脑皮质抑制机制还很不成熟,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占据很大优势,所以此阶段的儿童易出现行为冲动与自控力偏差的现象;同时他也表示,四岁以后的儿童随着皮质抑制的发展完善,这个阶段的儿童兴奋与抑制逐渐平衡,并能随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而相应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二)家庭教养方式 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根据家庭管束与控制的模式划分,家长的控制模式基本有

8、严厉、限制、要求、干涉与专断这五种,其中不同模式培养下的儿童会呈现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反应特征,如图所示: 在儿童早期,由于大脑皮质抑制机能很不成熟,导致儿童易出现行为冲动与自控力差的现象。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严格要求会对儿童起很大的作用,这是一种外在的压力使得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她在身体方面的成熟以及儿童言语运动分析器官的成熟,此时成人的言语能够影响儿童的自控能力,甚至有效的言语可以增强儿童的自控能力。这也是一个培养儿童由他控到自控的过程。但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没有把握好,而是一直随着自己的意识严厉地要求儿童、为儿童安排一切,没有让儿童自己做主的过程,可能会导致儿童对这种

9、5模式产生依赖性,一旦家长的要求和管制消失了,儿童会无所适从,这极不利于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也可能儿童在这种严厉的要求下,导致儿童情绪压抑,这也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不能溺爱孩子,一味地迁就孩子,这对孩子的自制力、延迟满足等能力的培养只会起到阻碍作用。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他/她们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三)幼儿园教育 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目的就是使得儿童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得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接触社会,最先让他感受到集体和社会的就是幼儿园。在幼

10、儿园这个场所儿童感受到集体的生活,他要学会和小朋友相处,他必须接受并且遵守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幼儿园的交往和活动的过程中,无疑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无论在游戏还是与其他儿童交往的过程中,你只有遵守规则,你才能被这个集体所接受。久而久之,儿童也明白了什么才是社会所接受的,自己的一些不当行为也会得到抑制。 但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又不利于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强调的是“整齐划一” ,这本来就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同时一些教师以“听话”来作为衡量儿童自控能力的高低,这是极不合理的。这不利于对儿童自控能力的水平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会对儿童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

11、在儿童心里教师是至高无上的,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所以儿童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喜6爱,他会顺从教师的意识,从而暂时地抑制自己的行为。这种顺从并不是发自儿童内心的,而这种抑制也不是儿童自控能力的体现。这不仅不利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可能会导致儿童学会虚伪或是过于抑制自己内心的情感而得不到宣泄。 (四)榜样的影响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还处在直观的阶段。因而,成人的行为成了儿童的直接观察对象。同时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成人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了儿童的模仿对象。虽然儿童的模仿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

12、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班杜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强调了榜样对儿童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儿童的自控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结果是否受到奖励或惩处,从而强化或抑制自己行为的。由此可见,观察榜样的行为有利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而榜样的行为和他们的标准是否相一致也会影响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根据米斯切尔和罗森汉(Ronnen) 、怀特(White)的研究发现:当榜样的行为与他们的标准相一致的时候,儿童就有可能接受这些标准;但如果他们的行为和标准不一致的时候,儿童就倾向于选用最低标准。由此可见,榜样的行为和他们的标准是否相一致也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3、 (一)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 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7儿童在出生后,跟他/她接触最多、最为亲密就是家人。在家庭教养中,家长要以信任和民主的态度教育孩子,尊重孩子,对孩子充满耐心,把孩子看成是平等的人而且是有能力的人。家长可以为儿童设立一个正确的行为标准,为儿童的不正确行为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孩子选择一种合适的行为方式。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的是辅助者或是引导者的角色,主体是孩子自己。家长在儿童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时,不应当对孩子出现呵斥的现象,而是首先试着理解孩子的行为,看看孩子这样做是否存在隐藏的原因。之后帮助儿童理解他们的行为为何是适当或是不适当的。只有儿童真正

14、理解了、明白了,这才会起到内化的作用。如果只是用奖赏和惩罚去鼓励儿童顺从他人,这并不利于儿童形成管理自己的行为,并且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当家长面对孩子的要求时,不要一味地拒绝或迁就,即使儿童哭闹不停,也不能为图一时的清净而向儿童妥协。一旦这次妥协了,儿童就会觉得哭闹是他/她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采取另一种迂回的策略,这样既满足了儿童,也能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比如,面对一个爱吃零食的孩子,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在他/她完成每项任务后,才可以吃零食或是跟孩子说:“我这有一个很动听的兔宝宝的故事,你想不想听呀?”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等方法。如此没有让孩子得到及时的满足,可以让孩

15、子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有利于儿童自控能力的培养。其实,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变通的幼儿园教育 8幼儿园对于儿童而言就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儿童在其中要学会遵守规章制度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因而幼儿园的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能做到一刀切,更不能要求所有的儿童都“整齐划一” 。 幼儿园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开展教育,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能硬性地以常规教育来规定儿童在“什么时间就必须做某事” 。就拿刚入园不久或是小班的儿童来说,首先,他/她们在生理上的发育还不够

16、成熟,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仍处于优势地位,难免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出现行为冲动、自控力差的现象;其次,儿童对于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也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如果此时用严格的常规教育来要求儿童,这不仅不利于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还会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而大约从 4 岁起内抑制开始发展,儿童能逐步控制自己的活动和情绪。也就是说到了中班和大班的儿童,他们的抑制力较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因而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调节常规教育使其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而不能以一刀切的形式进行教育。 (三)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儿童特别喜欢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这种模仿给儿童带来

17、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成人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儿童模仿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儿童自控能力的培养,因为儿童是会有样学样的。首先,父母就是儿童的榜样。父母是儿童最先接触的人,也是儿童最依赖和最崇拜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9儿童会直接看在眼里并进行模仿。如果父母在遇到一些麻烦或是不顺心的事时,他们在儿童面前没有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不断地发牢骚、叫骂甚至摔东西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那么儿童一旦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也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那很可能他们也会学父母的样子来宣泄自己的不愉快。又或者父母自己都不整理房间,那他/她也很难叫孩子去收拾玩具。因为已经有个坏榜样来

18、让他们学习了。所以父母应该适时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在儿童面前展示自己的自控能力并且可以自言自语地说出来,这有助于儿童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其次,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儿童心目中,教师就像被神化了的一样。因而教师更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控制能力。最后,同伴和媒体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当儿童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只要你说出另一个表现好、自控能力强的同伴时,儿童会马上去模仿他的行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现如今的社会,媒体也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模仿对象。此时成人要注意为儿童提供有益处的,对于媒体所提供的进行删选。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四)发挥游戏的作用 游戏是儿童的最爱,

19、他们能够沉浸在其中不知疲倦。因而我们可以把游戏和儿童自控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认为, “各种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的了” 。由此可见,游戏确实是培养儿童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儿童对游戏的痴迷,他们为了能够参加游戏,会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即使有些自控能力差的10小孩,也能在经过提醒后,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儿童在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老师会在儿童中选一位小朋友当老狼,并规定老狼几点了就开始吃小动物。有些儿童很高兴自己被选

20、为当老狼,会自己说出自己是老狼,导致游戏无法继续;也有的儿童在被选为当老狼后,因为激动不到老师规定的那个点就开始吃小动物,也使得游戏无法继续。这时,老师进行适当的提醒,告诉小朋友:“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那他/她就不能参加这个游戏了。 ”由于儿童对游戏的喜爱,他们会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培养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由此可见,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在人生的轨迹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期是培养自控能力的关键期,所以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要努力地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Kochanska,G.Murray,K.T.,&Harlan,E.T.(2000).Effortful control in early childhood:Continuity and change,antecedents,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developmen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杨丽珠,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 (1). 3谢军.39 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