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展中国家三螺旋创新系统构建探论摘要: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三螺旋创新系统被认为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虽然许多国家已经或者准备尝试发展类似的大学-产业合作模式,但是相对于美国和西欧等发达的西方国家而言,进度十分缓慢。因此,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理解三螺旋创新系统的内容,同时了解发达国家在三螺旋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风险和误区,对于发展中国家构建和改进三螺旋创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螺旋;创新系统;政府-大学-产业;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5-0091-03 一、三螺旋创新系统的理论阐释 三螺旋创新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
2、接受和应用,促进三螺旋创新系统的出现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从而促使大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与产业的关系日益密切,客观上要求加强大学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大学为了进一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主观上也在不断增强大学和产业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由于政府所扮演的政策制定者的角色,所以必须不遗余力地支持大学-产业的协同作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鼓励、支持大学与产业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 2三螺旋创新理论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李斯特的经济思想。1841 年,李斯特提出了“国家政治经济系统”的概念,同
3、时强调智力资本和技术引进的重要性,从而成为国家层面的创新的基石和前奏。从李斯特经济思想实践中,我们发现政府的干预和组织是一个国家技术的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二,克里斯弗里曼和尼尔森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1987 年,英国学者弗里曼在研究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复苏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美国学者尼尔森则在比较美日之间国家创新、高校创新以及产业创新的前提下,出版了国家创新系统一书,系统阐述了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三,美、德、日等国的创新实践。德国 RD 部门的产生,日本二战后依靠技术引进和创新所创造的经济复苏奇迹以及美国的军民结合的创新体系的成功,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创新理论的发展和
4、进步。 雷德斯多夫和埃茨科威茨在继承前人创新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螺旋创新理论,并用于研究政府大学产业之间的关系,自此之后,三螺旋创新理论被公认为创新研究的新范式之一。三螺旋创新系统将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者的关系归纳为国家社会主义模式、自由放任模式以及混合模式三种,并从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阐述了三者的关系和联系。三螺旋创新系统提供了一种由传统型大学转变为企业型大学的理想模型。 三螺旋创新系统被认为是知识溢出效应的作用因素中最积极的协同因素。在三螺旋创新系统之中,大学的中心任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产业是通过商业活动和科研活动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而政府是作为3一个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出现的。
5、理想的情况下,如能将三螺旋创新系统的这三个核心要素有效的融合到一起,那么必然会提高该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同时也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不仅是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因此,三螺旋创新系统的核心问题是:针对每一个特定的国家,根据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方式,协调政府-大学-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三螺旋创新系统的最大化效用。 二、发展中国家的三螺旋分析 (一)发展中国家大学螺旋线分析 大学在一个新兴的环境中尤其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任何城市的兴起和繁荣都离不开大学的智力支持和经济活动的协调配合。和过去相比,当大学教授被鼓励成为创业的企业家的时候,新一
6、代的大学教师正在不断弥合经济活动和学术科研之间的鸿沟,因此,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大学的进化被认为是地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推进器。在发展中国家,一些大学已经开始认识到大学“智库”的价值,一些大学的老师开始将自己的科研学术成果应用于学术和商业两条不同的道路。然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大学的角色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结构上,不鼓励甚至是阻碍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以及师生的创业行为,他们似乎担心作为科研和学术活动的大学会被盈利性的商业模式和创业风险所玷污和践踏。然而,由于大学和产业之间的互补性,真理往往存在与两个极端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商业活动可以为大学的应用科学和理论科学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而大学的智力支持又
7、可以有效地平衡和管理商业活动的利益竞争。因此,所有参与合作的实体,包括大学和4商业合作伙伴都将从这种联合之中受益。 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这种形式的变化,而不是仅仅依靠提高质量来适应现有的标准和要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不断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标准。例如:印度尼西亚的高等教育总局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和程序,并选定某大学为试点,不断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大学与产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 (二)发展中国家政府螺旋线分析 在三螺旋创新系统之中,政府的角色已经从产业或大学的双重关系中的公共合作伙伴转变成了三螺旋的参与者之一,这也使得政府更多的参与到创新活动之中。对于发展中国家而
8、言,政府的作用和角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协调者。在政府作用相对较强的国家,政府对于大学和产业的管理也相对较为严格,大学的科研项目要转化为商业模式运作需要通过政府的批准,政府扮演着支配协调者的角色。比较典型的国家就是墨西哥,政府在创新中的角色最为明显。墨西哥政府出资资助产业联合会和大学专家委员会,同时由政府来协调这些机构的职能和活动范围。在政府作用相对较弱的国家,政府在产业和大学之间充当的协作协调者的角色,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创新政策和产业将大学和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尽量减少大学和产业合作中的不和谐因素,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政府充当的是润滑剂的角色。 第二,保护者。政府的保护者角色主要体
9、现在政府在知识产权的分配和建立合法技术转移体系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政5府必须对知识产权的归属以及利益分配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三,引导者。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利于区域和国家的企业行为,同时引导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领域。政府对于企业和大学的引导主要体现为激励和服务两种手段。激励主要是通过鼓励企业进口技术并进行二次研发创新,同时调整政策实行财政科研经费向企业倾斜和高校的应用性科学倾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形成行业联盟,推动行业技术标准联盟的制定和实施,抢占产业制高点。服务指的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为大学和产业的联合打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
10、会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正确引导公众的行为,通过图片展和培训、讲座等形式来消除公众对于大学固有的刻板印象,营造一种鼓励创业、尊重知识和智力以及成果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公众对于大学和产业合作的常态化认识并逐步内化为公众的自觉意识。 (三)发展中国家产业螺旋线分析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之中企业应该是市场导向型的,但是在三螺旋创新系统之中,企业不仅包括市场导向型,还包括研发导向型和平衡导向型。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大部分都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还有少量由政府支持的研发导向型企业。对于市场导向型企业而言,一般都是进行短期项目的研发和商业运作,长远的科研项目的开展则往往会受到资金、战略、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困
11、扰和限制。而对于研发主导型企业而言,由于他们开展的科研项目是为了满足政府部门的需要,因此,其最终目的不是将企业不断壮大,而是维持现状。而从三螺旋创新的角度来看,发6展中国家更需要的是既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满足政府的需求,又能够不断进行深入研发、壮大企业的实力和规模的平衡导向型企业。换言之,要在企业导向和研发导向中间的某个地方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个平衡点周围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产业运作,以此来弥合企业发展和产品研发之间的空隙。 从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大学与产业-政府之间所组成的双螺旋远没有形成。从产业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应该作为地区和国家三螺旋发展的表率,企业应不断加强和大学的科研
12、合作项目以及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增加技术引进的投入,妥善处理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关系,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步完善企业的创新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最终带动相关产业和相似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最终实现规模效应。从产业-政府的关系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企业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制恶性竞争,为地区和国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三、发展中国家三螺旋创新系统构建路径 三螺旋创新体系的建立需要满足创新环境、创新目标、创新主体等一系列的条件和要求,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三螺旋创新系统还处于起步或者是初步发展阶段,大学-
13、政府-产业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下面我们从大学、政府和产业三个角度分别论述如何构建三螺旋创新系统。(一)大学的角度 7第一,建立创业型大学。创新文化对于大学和产业两者的紧密结合十分重要。大学和产业双方都可能会对彼此产生质疑或怀疑的态度,大学可能认为与产业合作会影响大学科学研究的初衷,偏离研究的方向;而产业也可能会质疑大学的科研成果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或者大学是否能产生产业需要的技术成果等等。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那就要建立创业型大学,鼓励大学师生的创业行为,在大学内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创新文化,开设创业类课程,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考。与此同时,产业也要尽可能地为大学师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与大学合作进
14、行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的开发。在创业型大学建设方面比较成功的典型是巴西,在这里,大学创业活动成为大学教学使命的组成部分,创业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人文和理工科各个学科,而且,巴西的大学创业活动正通过产业和大学的合作逐渐扩展到社会其他阶层之中。 第二,拓宽大学角色影响力。在三螺旋理论之中,三个螺旋线相互独立,相互作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或者多个主导的螺旋线在起作用,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大学这条螺旋线的作用却不是特别突出,甚至可以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发展中国家要不断提高本国大学的质量,不断增强大学的作用。大学由于其自由空间和自主程度比较高,相对于易受行业波动影响的产业以及受等级和官僚体制约束的
15、政府而言,其创新环境最佳,同时大学又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组织,对于需要长期研发的课题和技术也能持续进行,因此,大学作用的增强不仅可以使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且还能为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推动地区和国家的发8展与繁荣。 (二)政府的角度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营造三螺旋空间。三螺旋空间一般是由政府组织的大学和产业联盟参与的区域合作机构。根据埃茨科威茨的三螺旋理论,三螺旋空间主要包括知识空间、趋同空间以及创新空间。知识空间阶段需要寻找待研究的课题和内容,在改善创新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为三螺旋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努力使知识空间到
16、达临界质量。趋同空间阶段就是通过集聚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最终将知识空间转化为创新思想和创新目标。创新空间阶段就相当于践行阶段,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实现趋同空间所确定的创新目标。 第二,控制风险资本。风险资本包括私人风险资本和公共风险资本。风险资本产生的目的就是通过缩短企业形成的实践,在减少新技术的投入风险的同时增加风险回报。政府的作用在于影响风险资本,无论是私人风险资本还是公共风险资本,都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控制要把握一定的度,政府的作用过强会影响产业的独立性;政府作用过弱,风险资本便会脱离控制,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商业风险,因此,政府对于风险资本的控制要把握临界点。
17、 第三,规范知识产权领域。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许多国家在知识产权的界定标准、原始权归属以及法律规定等方面都存在真空地带,例如,中国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对职务发明有比较详9细的界定,但是对于以个人名义与企业和非营利机构进行合作的知识产权归属尚未有明确的规定,也因此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影响了三螺旋创新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因此,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原始权的归属等方面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组织协调大学和产业之间的知识产权领域的良性循环关系。 (三)产业的角度 产业作为三螺旋之中的主螺旋线之一,其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
18、势是高校衍生企业的最初原动力。从产业角度促进发展中国家三螺旋创新系统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产业提供衍生企业发展的风险资金,大学衍生企业的启动资金需要从外界获得,而代表市场需求的各产业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第二,为大学提供专业的孵化和技术转移,例如,中国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都采取了高校衍生企业的发展模式,即当衍生企业开始孵化并具有一定成长潜力后直接推向市场;第三,产业和大学的角色替代。角色替代并不是完全的功能互换,而是优势的强强联合,在产业中发展大学的部分功能,和大学相互合作建立实验室、科研机构等都属于角色替代的内容。 四、结语 在作为相对平等的合作伙伴的大学产业政府之间日益增加的相互作
19、用以及由这些合作而产生的创新战略和实践方面的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三螺旋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三螺旋的创新系统是一个涉及“模仿学习”的全球化现象,它不仅进口来自外国的技术发明,而且还进口先进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因此,对于处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其发展速度和发展重点的差异性,10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合本国的三螺旋创新理论并进行发展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方卫华.创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概念、结构和公共政策 含义J.自然辩证法,2003, (11). 2埃茨科威茨.三螺旋M.东方出版社,2005:236-237. 3Steven P. M
20、ac Gregor , Gauging Readiness for the Quadruple Helix: A Study of 16 European Organiza tionsJ.J Knowl Econ 2010, (1). 4Colin Porlezza.Innovation in Creative Industries: from the Quadruple Helix Model to the Systems Theo ry J.2011:5-11. 5Terry Shinn.From the Triple Helix to a Quadruple Helix J.Minerv
21、a 2011, (49). 6Elias G Carayannis.The Quintuple Helix innovation model: global warming as a challenge and driver for innovationJ.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 eurship 2012, (1). 7Etzkowitz & Kemelegor , C. Research Centres.The Col lectivisation of Academic Science J.Minerva, 1997, (3). 8Etzkowitz, H. & Mello, J. M. C. D. “The Ris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