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1198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摘 要: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要求教学过程诸要素有机结合和教学活动运行流程的整体设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构建课内实践、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践在内的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课内实践带动课堂教学,以校内综合实训延伸课堂教学,以社会实践拓展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教育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210-03 “05 方案”实施以来,高校在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实效性改革的同时,将实践教学作为改进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载体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不菲

2、成绩,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实践教学理念创新不够,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严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必要认真总结,逐渐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操作范式,以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成果,为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一个有章可循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和教学活动运行的逻辑流程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一种操作范型(或操作样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构建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机制,形成2“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对教学过

3、程诸要素包括教学主客体和教学活动运行的逻辑流程包括教学体系、师资配置、基地运行、组织管理、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实践教学操作范式。在“05 方案”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与高校人才培养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关系思政课改革整体进程,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突破口。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主要内容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复杂系统,是一个综合教育的系统工程,需有效配置思政教育的各种资源,形成系统内外诸要素有机结合,产生综合效应。 (一)全新的实践教学理念是先导 观念决定行动。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其重要性在于能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4、新形式。 首先要树立大课堂理念。不可否认,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对任何求学者都是必要的,但这样的“课堂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大课堂观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新理念被提出来。大课堂观主张将教学从教室课堂向校园、向更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拓展,将教室、校园、社会均作为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堂,在实践体验中形成践行能力。 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本,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其成长成才规律。必须根本转变将学生视为被动的教育接受者的传统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3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抓住学生,才能有好的效果。 第三要树立整体性理念。高校思政课

5、 5 门课程既有各自特点和教育功能,又非截然分割、彼此独立,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既要针对课程特点设计符合各自特色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又要考虑其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构建符合其整体性目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良性互动。 (二)健全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基础 由于相应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面临专项经费不足、人员不够、组织管理不畅等问题,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实际上,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比一般课堂理论教学复杂得多,涉及教务部门的教学安排、财务部门的经费支出、教学院系的人员职责确定、后勤部门的保障支持、学生培训与考核、项目与场地联系和确定等,是一项

6、复杂系统工作。仅凭思政课教学部门一方之力,单纯依靠数量有限的思政课教师,显然难以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制,整合多方力量以确保实践教学正常开展成为必然。 (三)有力的政策制度支持是根本 实践教学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必须依靠有力的政策制度。首先,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并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克服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就必须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其学时、学分及相应教学内容和形式,使之成为教学的必修环节。其次,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管理制度。高校应明确规定思政课生均经费中按一定4比例设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同时完善经费审批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常态开展、效益最优。再次

7、,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制定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工作量和课时津贴核算,并纳入岗位考核和职位晋升的相应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制定根据学生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成果评定成绩,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的相关制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科学的方案规划实施是关键 有了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实践教学方案规划与具体组织实施成为关键。为确保实践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应由思政课教学部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参与,在全面统筹和充分整合各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既要有学生在校四年长期规划,又有每学期短期安排,既要有符合

8、思政课整体性目标的综合性方案,又要有独具各自特点的课程具体方案。实施方案应简易、规范、程式化而便于操作。思政课教学部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指导,强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培训力度,推进实践教学方法集体研讨,提升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确保实践教学实施质量。 (五)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条件 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太少,功能定位不准,基地被简单地化为一个场所而并未真正置身于教学之中扮演其应有的角色,应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重新认识和界定其功能。要大力提升和重新打造实践基地在整个实践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基地为依托,打造一批相对稳5定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并以此激活和带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基地不仅

9、是场所是平台,更是重要依托,应实现基地与高校紧密合作,双向互动,双向受益,使双方合作向深远持久方向发展,具有可持续性1。 (六)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障 考核评价机制对调动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组织和参与积极性具有明确导向作用。必须建立一套合理、客观、系统、积极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基础,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与学生评价教师相结合的“三个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基于过程监控的多方参与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形成包括学生、同行、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在内的多元评价主体,实现校内考评和校外考评相结合,团体考评与个体考

10、评相结合,奖励性考评与处罚性考评相结合,尤其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要在实践环节成绩考核中予以体现。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基本形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标准,主要不是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 ,而是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 ,即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 。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完全理解为组织和带领学生离开课堂,走出校门,开展校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见习或实习活动,是片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它既可以在课内进行,又可以在课外进行;既可以在校内开展,又可以在校外开展;既可以说,又可以做2。概括起来,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应包含模拟实践教学、理论运用实

11、6践教学、全真实践教学三种层次,三种基本形式。 (一)模拟实践教学 模拟实践教学,即课内实践教学,处在第一层次,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解决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的问题;教学形式主要采用教师创设模拟化的、简单易行的课内实践教学环境,如视频观摩、英模事迹报告、案例分析、模仿表演等,让学生完成情景仿真、情节模拟;在效果上达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感悟和领会教材知识,丰富认知能力,增强理论思维和政治素养。 由于受到实践经费、实践基地和人身安全等因素制约,全员参与式社会实践开展难度较大,在此背景下,灵活多样又易于组织的课内实践教学,在增强

12、思政课教学效果中作用凸显。 (二)理论运用实践教学 理论运用实践教学,即校内综合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是课内实践教学的延续和拓展。结合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各种教学设施,在校园内课堂教学外开展大型主题性综合实训活动。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由知识点的掌握到理性思考和理论思维能力的获得,解决将知识外显为能力的问题。在形式上主要采取全年级思政课大型校内综合实训活动,如依托“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开展“中华情?民族魂”大型读书活动,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展“感恩于心?感动于行”感恩家书系列活动,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开展“文化自觉?文化自

13、信?民族复7兴大学生文化观论坛”系列活动等。 校内综合实训活动以其特色的文化氛围、群体环境,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全真实践教学 全真实践教学,主要指校外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则是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内综合实训活动的指向,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实现由课堂、校园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向岗位执业能力体验的转变,解决学生逐步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职业操守和思想政治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社会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组织参观考察。即组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旅游胜地、大型工矿企业、新型村镇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14、、基本国情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等。二是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就近或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相应地域,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完成研究报告或撰写学术论文。三是校外基地实践教学。通过校外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优势让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提升综合素质,锻炼实践能力。四是组织参与国家重大事件。跟进国家重大事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三、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组织实施 在实践教学中,须构建课内实践、校内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在内的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课内实践带动课堂教学,以校内综合实训延伸课堂教学,以社会实践拓展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体悟教学内容的

15、价8值,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参与意识,提高践行能力,最终达到教育实效。(一)课内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活跃思维 课内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催化剂。通过以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课内实践活动代替冷冰冰的“大道理”简单灌输,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有利小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内部动机,实现了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一是教学目标上明确实践要求。思政课教学的目标不是把学生培养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是在掌握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基础上,能对现实问题做出基本分析与正确判断。因此,课内实践教学目标更应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并与课外实践教学目标衔接,以实

16、现全方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践行能力为基本目标。 二是内容设计上突出实践性。如何精选并设计实践教学专题内容,紧紧抓住学生,至关重要。在确定内容选题时,教师须下足心思,做足功课,围绕教学中涉及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领域的重难点问题加以提炼,选择适合学生特点和实际的生活化的选题。可打破常规,提出现实性、参与性强的实践教学选题和学生共同商量、讨论,加强社会生活实践的探讨和指导,也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其提出感兴趣的选题。 三是教学方式上体现主体性。大学生喜欢参与,追求变化、时尚,对因循守旧有着与生俱来的厌恶,这要求教师担当好“导演”角色,学生担当“演员”角色,把讲台当作师生交流互动的平

17、台。只有充分尊重9学生主体性,才能产生师生互动,只有互动才有气氛,才能激活课堂。思政课教师须真切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和优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采用各种能够直观展现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情景式、合作式学习模式,把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为学生学习思政课提供重要的感性基础、理解契机和思想的内化机制,最终达到“进头脑” 。近年来出现的“研究型” 、 “嘉宾访谈式”实践教学等,是在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新探索中较为成功的尝试。 四是考核方式上强调过程性。改革过于单一、忽视实践的思政课考核方式,对激发学生参与实

18、践形成明显导向。思政课课程特殊性决定了课程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核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的现实行为表现。因此,课程考核应注重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尤其强调实践考核。实际上,课内实践教学过程本身已成为学生形成、展示、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理论与道德法律素质的过程。注重实践教学考核,通过教师、学生实践团队、学生自我对个体参与实践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效,也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二)校内综合实训,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校内综合实训是课内实践教学的延续和拓展。该模式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分别依托“原理” 、 “概论” 、 “纲要”和“基础”四门课程

19、,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主,在全校范围内设计并开展大型主题性综合实训活动。思政课可根据当年时政热点及行业形势,结合国家重大事件和庆典,每10学期选择至少两个主题设计并申报实训活动计划,上报学校审核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实施。实训活动在该课程教学所涉及的所有班级统一进行,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思政教学部负责统筹安排实训活动各环节,主讲教师对任课班级具体指导,分阶段先后在小组、班级及全校开展,设预赛、复赛和决赛环节,对优胜者表彰奖励,主讲教师对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校内综合实训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伸到整个校园,直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便于学生广泛参与,实现与校园文化生活融合,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又营造浓厚育人氛

20、围。 一是校内综合实训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具有现实可能。首先,思政课校内综合实训与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一致性为二者融合提供了可能。前者的参与主体是思政课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和全体学生,后者是思想文化宣传工作者、学生管理干部和全体学生。相同的参与主体和共同的育人目标为二者融合提供了现实可能。其次,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上的互补性、形式上的相似性、目标和功能的一致性客观上为二者融合提供了条件。校内综合实训从理论上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内容,校园文化为前者提供很好的素材。两者内容互补、形式相同,在功能上均承担着引领校园文化的重要任务,更担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积极探寻二者融合的有效方式,对高校思政育人能起到助推作用。 二是校内综合实训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有效方式。首先,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中介实现二者融合。高校往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拥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校园内各种要素与资源,建立起一批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相对稳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之既成为思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