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改革的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490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改革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改革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改革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改革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改革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改革的思考摘 要 新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范围,这是对刑事二审程序的重大完善,以回应司法实践对既往二审审理程序的种种诟病。但这一改革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现行二审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予以明确。 关键词 二审 开庭审理 刑事诉讼法 作者简介:洪维,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审判员。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121-02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范围,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是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二审案件公正审理和透明

2、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的改革,是对刑事二审程序的重大完善,以回应司法实践对既往二审审理程序的种种诟病。但这一改革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现行二审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予以明确。 一、制度价值:刑事二审开庭审理范围改革的重要意义 刑事诉讼活动,既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和判断过程,更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控辩和角力进程。开庭审理是审判公正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控辩双方在法庭上辩论、质证、阐明观点,实现控辩权真正意义上的对抗,同时,公诉权和审判权得到公开、有效监督,避免法官形成预断,偏袒控诉方,增强刑事二审裁判的公信力。我国的刑事案件确立为“两审终审” ,二审案件以开庭审理为原则

3、,允许一部分案件不开庭审理。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二审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诉讼程序日臻完善、司法资源短缺、审理期限不宽裕、庭审实效性较差、司法人员开庭积极性不高等种种原因,不开庭的调查讯问审理成为二审的主要审理方式,我国各地刑事二审案件的开庭率普遍较低。 新刑事诉讼法适当扩大了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范围,再次明确了以开庭审理为原则的立法精神,这是对司法实践需求的有效回应,二审程序的纠错功能、权利救济功能得以彰显。目前,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全面铺开,开庭审理案件数量激增,二审审理方式在短时间得到显著改观。但是开庭审理案件数量的单纯增长并不意味着开庭审理的价值和功能得以实现,二审案件开庭数增加带来的问题也逐步显

4、现。 二、实践困境:刑事二审开庭审理方式面临的挑战 (一)二审开庭审理条件的规定刚性不足 从判断主体看,是否符合开庭审理条件的判断权归属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但第二审法院是一种抽象主体,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判断主体。在上诉人对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时,一般都会进而认为“可能影响定罪量刑” ,但是,从法律表述上看, “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判断权最终归属于案件审理者。上诉人与案件审理者之间的认识分歧往往无法调和。 从实质内容看,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条件的规定仍显主观,刚性不足,操作中审理者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个别情况下可能导致裁判权的滥用。 “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规定在判断上存在极大的模糊性,案件审

5、理者具有较大幅度的“内心确认权” 。因此,可能出现案件审理者基于案件之外的原因,以不符合“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情形剥夺上诉人开庭审判的权利。刑事二审案件是否符合开庭审理条件的判断主体不够明确及审理条件规定刚性不足,容易产生权力越位和判断争议。 (二)二审开庭审理条件的规定与“先审后定”基本精神相悖 开庭审理条件有实体性要求,二审法官在开庭审理前,需全面阅览一审案卷,既包括公诉机关一审庭前移送的侦查、起诉卷宗,还包括一审法院审判后整理归档的一审案卷,案卷中的庭审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等材料深刻影响二审法官的“内心确信” ,庭前全面阅卷使二审法官对一审判决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形成倾向性判断。先入为主

6、的庭前全面阅卷,使法官形成案件裁判的初步结论,法官会习惯性轻视二审开庭审理,致庭审流于形式,开庭效果大打折扣。 阅卷环节之后,案件审理者通常先对上诉人进行讯问,即“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然后决定是否开庭。调查讯问成了审理二审案件的必经程序,未经调查讯问,无法判断所审理的案件是否“事实清楚” ,从而无法决定是否开庭审理。该规定使得案件审理者尽量在调查讯问过程中将案件事实查清,以避免开庭审理耗费更多司法资源,并尽快结案。审理者往往主要依据庭前审查情况得出案件裁判结论,这种实质性的庭前审查基本上取代二审审理工作。并且,从法律层面看,判断是否需要开庭审理应

7、当是审前程序,在审前程序即对实体问题进行审查判断并且得出结论,有违“先审后定”的基本精神。 (三)二审开庭审理的庭审流程拖沓、重复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于二审程序的修改条文并没有涉及全面审查原则,全面审查使得二审程序在实体上部分重复一审开庭内容,控辩双方无异议部分的审理不仅浪费二审司法资源,也使二审裁判背离终极正义的基本要求。从程序上看,二审庭审流程如果完全参照一审庭审流程,审理内容难免重复,审理节奏流于拖沓,导致案件审理周期拉长,明显影响审判效率。 刑事案件的个案特征及不同阶段审查重点是动态、区别化的,司法资源配置应当与刑事案件的个案情况相匹配。当前,二审审理范围从全面审查走向重点审查已在学

8、术界和实务界得到认同。重点审查是在全案审查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上诉理由或者上诉争议焦点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并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对个别环节进行简化、省略,该做法是在现有制度的兼容中寻求制度的转型和发展。重点审查既是司法被动性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诉讼效率、确保案件公正的需求。在重点审查思路指导下,应对刑事二审的庭审流程作一定程度的改革探索,以突出庭审重点,提高庭审效率。 (四)二审开庭审理致审判成本增加 二审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范围进一步扩大,为尽可能实现有必要开庭的案件均开庭审理,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二审开庭率明显提升,刑事法官开庭案件数增多,开庭累计时间延长,案件审理周期拉长,刑事审判庭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尖锐。同时,二审开庭审理程序运行所需成本增加,涉及刑事审判人员的扩编、业务培训、经费增加等各方面。从现实国情看,各地法院用于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的专项经费大多用于法庭建设、办公条件改善、车辆购置等看得见的硬件建设上,在法官培训、辩护保障、程序改革研究等不易直观感受的软件建设上投入不多,程序保障依然如故,办案经费依然吃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