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洪管理的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要点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640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雨洪管理的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要点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雨洪管理的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要点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雨洪管理的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要点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雨洪管理的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要点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雨洪管理的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要点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雨洪管理的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要点研究摘要:我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土地原有的水文条件,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许多城市面临洪涝灾害、环境水质污染和水资源缺乏等紧迫的现实问题。传统以排水、防洪为单一功能的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其规模建设多落后于城市发展,己无法应对日趋严峻的雨洪问题,并且缺乏在生态环境、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价值。城市单纯依靠工程基础设施进行雨洪管理的方式需要加以转化。本文提出的基于雨洪管理的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方法,旨在从风景园林领域拓展我国雨洪管理的方式,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雨洪管理,节约型园林绿地,设汁方法,设计导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

2、标识码: A 1. 引言 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过度城市化及不合理的城市开发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城市水文问题,包括频发的洪错灾害、水资源消耗枯竭等等,严重影响到城市运转的方方面面。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城市单纯依靠基础设施进行雨洪管理的方式必须加以转化,需要寻求一种更富弹性、具备更多生态及社会的功能效益、更有利于雨洪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研究的目的即是要转化我国雨洪管理方式的传统观念,从风景园林领域拓展我国雨洪管理的途径,着眼于城市园林绿地,以雨洪管理为目标,以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建设为背景,研究在城市用地内,通过园林绿地设计进行雨水径流滞留、渗透、传输、净化、调蓄利用的一整套系统的方式

3、方法。从而解决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雨洪管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强化雨水径流水质、流量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的意识,推进我国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建设发展。 2. 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专项设计原则 2.1.尽量减少不透水的地表面积 自然地表几乎能使大部分雨水和雪融水渗透到地下,减小洪水和土壤侵蚀,只有超过渗透能力的强降雨才产生地表径流。因此,园林绿地的设计在满足休闲游憩、驻足交流、集会活动、室外交通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不透水地表面积的设置。方案设计中需要关注如下问题:1)在布置广场、停车场时是否能在场地中加入更多的绿地,在增加林荫覆盖度和空间丰富度的同时减少不可渗透地面面积;2)园区道路

4、的布置在满足机动车交通或是游憩功能的同时是否能够减少路面的宽度;3)对于同一场地,是否可以考虑使不透水地表破碎化,但不影响到人们的活动,诸如使用嵌草铺地的方式;4)对于建造材料的使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区域是否可以采用可渗透的材料;5)建筑屋面也是径流产生的区域,在公园绿地中布置景观建筑时,除了设置屋顶花园,还要考虑是否能将建筑与周围的地形环境进行整合,此方式不仅能减低人工构筑对环境的干预,也避免了屋面径流的产生。 在设计初始阶段,设计师便要有意识地控制园林绿地中的不可渗透的地表面积,这一原则从根本上降低了降雨在地面形成径流的机会。 2.2.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排水条件 传统的设计方式是通过铺设

5、排水管网来连接场地,雨水通过管网直接进入市政设施,这使得场地自身的排水能力无法得到利用。而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需要尽量利用场地现状的自然排水条件,采取保护性的设计方式,发挥场地自身的“天赋” ,即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地形、沼泽湿地、雨水汇流所形成的自然冲沟、集水挂地、水体等要素,设计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现有的自然条件来栏截并渗透雨洪。对于场地现状中起到滞留、储蓄或截流雨水的人工景观,诸如开敞的排水沟渠以及农田等要素,我们也需要给予格外关注。这些要素可以成为设计的出发点,通过保留或是适当改造,形成特征鲜明的具备雨洪管理功能的景观。 2.3.在雨水径流产生的源头及早进行控制方案设计 需要考虑在径流

6、产生的源头,即铺装地面、屋面、坡面绿地等不同类型的表面,尽早结合各种设施进行水量与水质控制。如对屋面径流进行收集、储存或将径流引导至有土壤植被覆盖的可渗透区域。铺装地面上产生的径流,则是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让其汇入附近的雨水花园或下凹绿地。坡面绿地上产生的径流,引导至有植被覆盖的低挂地带。汇集的雨水在绿地中滞留,逐渐渗透,水质通过植被净化得到改善。这些措施将雨水径流尽可能控制在产生地附近,避免直接排出场地进入其他排水系统。 2.4.阻断雨水径流在铺装地面的传输方案设计 要在雨水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阻断其在铺装地面的传输,该原则无论是在径流产生的源头、传输阶段或是最终汇入受纳水体,整个过程都要

7、遵循。即使地表径流离开了产生地,进入下一个排水系统,也需通过竖向设计将其引导至绿地设施中。适宜条件下,径流在外排前可集中导入人工湿地或调蓄水塘。这些措施的目的均是阻断雨水径流与排水管网的直接连接,分散径流的传输路径,在城市用地中形成一系列体量较小的排水单元,使雨水流量在传输过程中得以逐步消解,有利于水质的提升。同时,此方式也减小了雨水冲刷流速,避免急速水流对下游环境的破坏和侵蚀。 2.5.显露雨水径流的控制过程该专项设计 需要在控制雨水径流的各个环节中显露这一过程,让径流尽量在地表传输,将控制方式可视化。即使在无降雨吋,径流控制设施也能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与传统工程方式相比极大地提升了利用率

8、及复合的功能价值。设计需着重遵循以下两点:1)尽量选择可见的、具备生态价值、环境美化效益的设施代替地下管线进行径流控制引导;2)改变地下管线的设置方式,依据径流控制设施的布局来布置管线,雨水应先进入地表设施,超过容纳量的部分再通过溢流口连接到工程管线排出用地。 2.6.注重与其它设计要素的整合 基于实现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综合效益这一目标,雨洪管理的专项设计不仅专注于径流控制技术设施的应用,还应注重将技术设施融入其它设计环节,与休憩设施、活动场地、游憩路径、地形、植物、雕塑小品等设计要素进行整合。方案需注重以下方面:1)赋予技术设施?定的休憩、活动的使用功能价值;2)游憩路径的设置方便人们对

9、径流控制的方式、过程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体验;3)设施的构建遵循土方平衡原则,与同区.地形营造紧密结合;4)拾.巧选择设施中栽植的植物种类,保证径流控制的效果,创造丰富的植被最观;5)可考虑通过雕塑设置来凸显雨水利用的主题,供托环境氛围。该专项设计不仅要求风景园林师掌握相关的技术要领,也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将技术与功能、形式恰当融合,达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呈现。 3. 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要点 3.1 综合公园以完善的径流控制设计为主导 综合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多结合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营造,建设面积充裕,铺装地面占地比例小,

10、绿地率多大于 70%。由此,设计上仅需稍作调整,使绿地标高略低于铺装地面,应用下凹绿地、雨水花园,同时避免在道路、广场设置排水口,将工程管线同景观设施结合,便能确保普通降雨量下无外排径流。由于大多综合公园有水景营造需求,雨洪管理专项设计除了实现雨水滞留夕卜,应充分利用汇水区进行雨水收集,通过设置植草沟将汇水区径流全部引导至调蓄水塘,作为水景的补充水源。尽管在降雨不均、气候较干燥地区可利用雨水量有限,但与地下工程设施相比,该设计方式具备长期的景观效益,并能在雨季收集大量径流,使外来补水量降至最低,甚至无需补水。在降雨充沛地区,则可发挥更大的资源节约效益。此外,适宜条件下,综合公园多结合城市水系营

11、造调蓄水塘,通过控制可调蓄的水位空间来缓解行洪河道局部的排洪压力。同时,为保证水体水质的长期稳定性,在水体交界处的关键位置增加设置人工湿地,提升外界输入与园区输出水体质量。 此外,适宜条件下,综合公园多结合城市水系营造调蓄水塘,通过控制可调蓄的水位空间来缓解行洪河道局部的排洪压力。同时,为保证水体水质的长期稳定性,在水体交界处的关键位置增加设置人工湿地,提升外界输入与园区输出水体质量。综合公园提倡构建包含雨水滞留渗透、传输、受纳调蓄设施的相对完善的设计体系,实现削减流量、提升水质、防洪排漠、休闲游憩的综合效益。 3.2.街旁绿地以滞留渗透设计为主导 街旁绿地是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主要利用街道

12、交叉点、桥畔、倾斜地或市区其他不规则用地加以绿化,提供休憩、交流、锻炼及进行一些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的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了街道广场绿地、沿街绿化用地等。沿街的小型绿地,即街头小游园是其中的主要类型,与综合公园相比,建设面积紧凑,铺装地面占地比例较大。径流控制要考虑同时承接街旁绿地内部以及周边街道的地表径流,阻断雨水直接进入市政管网,改变传统街道的管网布局模式。 3.3.专类公园关注设施与专类需求的整合 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包括植物园、儿童公园、人工湿地公园等多种类型。专类公园的径流控制设计要更多考虑设施与专类需求的整合。以植物认知、科普教育、生态游憩功能为主

13、导的植物园,强调植物展示设计与径流控制设施的整合,可将人工湿地、调蓄水塘作为水生植物园、湿生乔木园等专类展示园,而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设施适宜展示部分宿根花舟及蕨类植物。另外,可营造突出雨洪管理主题的特色植物主题园,传达径流控制的设计理念。此外,植物园选址多是小气候良好的山麓汇水区,地形地貌较为丰富,园区建设要尽量保留自然排水系统,并结合乡土植被营造地域特征鲜明的植物展示区域。 本文针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点。研究认为综合公园应以相对完善的径流控制设计为主导,街旁绿地通常受用地规模限制而提倡以滞留渗透设计为主导,专类公园更多强调如何将技术设施与特定的景观类型营造相整合。 该设

14、计方法论提出了较为详尽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设计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可融入园林绿地设计的基本环节中,从而拓展现有的设计观念,强化雨水径流水质、流量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的意识,可实现以较低建设成本构建具有雨洪管理功能的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减轻市政工程基础设施防洪排错的负担,推进我国综合公园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建设发展,使园林绿地能够具备更多应对当下城市雨洪问题的能力,发挥更大的功能价值和社会效益。这对于城市雨洪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文莹,裘鸿菲,方新阶.城市人工湿地设计与分析以武汉解放公园人工湿地为例J. 华中建筑. 2012(10) 2 沈百鑫,沃尔夫冈科克.

15、德国水管理和水体保护制度概览(上)德国水法和水管理理念J. 水利发展研究. 2012(08) 3 阎波,付中美,谭文勇.雨水花园与生态水池设计策略下城市住区水景的思考J. 中国园林. 2012(03) 4 弋舒昱,万红友.人工湿地植物及其去污效果研究进展J. 环境保护科学. 2012(01) 5 戴慎志,曹凯.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对策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2(01) 6 张金龙,张志政.下凹式绿地蓄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节水灌溉. 2012(01) 7 汪诚文,郭天鹏.雨水污染控制在美国的发展、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10) 8 刘涛.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为例J. 经济师. 201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