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819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摘要: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的实施关乎建筑工程质量,管网安装要达到优质、高效、安全的目的,不仅需要合理的设计方案,还需要在安装过程中注重其质量控制。本文从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要点分析,探讨其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管道安装;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1、给排水管道的布置原则 管道排列间距及避让的基本原则为:气体管路排列在上,液体管道排列在下;热介质管路排列在上,冷介质管路排列在下;保温管路排列在上,不保温管路排列在下;金属管路排列在上,非金属管路排列在下。管线间距的确定:管线的间

2、距以利于对管子、阀门及保温层进行安装和检修为原则。 管路相遇的避让原则:分支管路让主干管路;小口径管路让大口径管路;有压力管路让无压力管路;常温管路让高温或低温管路。 2、给水管道安装要点分析 2.1、管道安装前准备工作 管道安装之前需复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管道维护放空功能和管道运行可靠的工艺需要,特别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众多的管道设备,更需要合理布置各种管道。一般需要遵循小管让大管,给水管道、电缆桥架、通风等管道避让排水管道,电气管线应布置在给排水管线上方的原则,合理分配好水、电、通风三类管线的空间。 2.2、给水管

3、安装 (1)给水引入管安装的一般规定:每条引入管上均应装设阀门和水表;引入管应有小于 0.003 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给水引入管与排水的排出管的水平间距,在室外不得小于 1.0m,在室内平行敷设时,其最小水平间距为 0.5m;引入管穿越基础在承重墙时,要预留洞口,管顶与洞口的净空一般不小于 0.15m;引入管穿越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时,应采取防水措施。 (2)水平干管安装:干管直径较大,管段较长,给水横管应有0.0020.005 的坡度坡向可以泄水的方向,管道安装时按不同管径、位置分别设置支、吊架,埋设平整,管卡与管道接触紧密。干管与出户管的连接采用专用法兰连接件。在施工时固定支架尽量采用

4、预埋件,少用膨胀螺栓。凡固定支架处管卡不能采用塑料管卡,而应采用扁钢管卡加橡皮垫片,在每个固定支架处加止推环,约束管道的线性变化,使管道的膨胀力在固定支架处释放。 (3)立管安装:每层从上至下统一吊线,顺序安装,校核甩口的高度,方向是否正确,套管出地面 50 mm。管与套管之间用石棉水泥和封膏填实,管材为 PPR 管的需采用 PPR 管专用管卡,每层设 2 个,高度为 0.9 m 和1.8 m,管卡型式为可调式万能扣座,以保证立管垂直度。 (4)支管安装:支管应有不小于 0.002 的坡度坡向立管,冷、热水管并行敷设时,需注意管位排布:垂直敷设时,热左冷右,水平敷设时,热上冷下。 给水管道应远

5、离热源,立管距热水器或灶边净距不小于 400 mm,当条件不具备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但最小净距不小于 200 mm。PPR管与排水管上下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应在上面,若受条件限制,需敷设在下面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4、给水系统试压。 给水系统在管网安装完毕,应按规定分系统进行试压。水压试验步骤:(1)在试压时需要将试压管道末端封堵,同时缓慢向管道内注水,并排出管道内的气体;(2)当管道内水满后,要对水密性进行检查;(3)加压不能用机械进行,需要手动加压,并保持升压过程缓慢,不能少于十分种;(4)当加压到试验压力后,要停止并利用一小时时间进行稳定,以便于观察接头部分是否有渗漏;(5)稳压

6、1 小时后,对于下降的压力没在规定标准内的需要进行补压,15 分钟内压力降不超 0.05Mpa 为合格。给水系统供应的是生活用水,因此在系统使用前需要进行消毒和增压冲洗,直至给水管道出水口的水浊度与进水口一样为止。 3、排水管道的安装要点分析 3.1、施工前准备 材料要求:管材应符合图纸及合同要求。所用粘接剂应是同一厂家配套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管材内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薄厚均匀,色泽一致。直管段挠度不大于 1%.管件造型应规矩、光滑,无毛刺。承口应有梢度,并与插口配套。 3.2、操作工艺 (1)预制加工: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并依据图纸要求,按预留口位置测量尺寸后绘制加工草图;

7、进行断管时要依据草图量好管道尺寸,用铣刀或刮刀除掉断口内外飞刺,断管的管口要求平齐;如果承插口需粘接部位有油污就用丙酮除掉,有水分、灰尘就用棉布擦拭干净;粘结剂涂抹时用毛刷先涂抹承口后涂抹插口,然后稍微用力垂直插入,并将插口稍微转动,使粘结剂分布均匀,粘结更牢固,大概等到 30s 至 1min 后管道就可以粘结完成。 (2)干管安装:预留槽洞或预埋套管时可以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设计坡向、坡度是其埋入地下开挖槽沟的标准依据,干管埋入地下后再进行夯实;全部粘连后的管道要求笔直、坡度均匀;按设计坐标、标高、坡向做好托、吊架进行托吊管安装;管道安装的各个预留口在设计图纸及实地施工中必须要表明准

8、确;地下埋设管道应先用细砂回填至管上皮 100mm,上覆过筛土,夯实时勿碰损管道。托吊管粘牢后再按水流方向找坡度,最后将预留口封严和堵洞。 (3)立管安装:安装前清理场地,根据需要支搭操作平台。立管插入端应先划好插入长度标记,然后涂上肥皂液,套上锁母及 U 型橡胶圈。安装时先将立管上端伸入上一层洞口内,垂直用力插入至标记为止(一般预留胀缩量为 2030mm) 。合适后即用自制 U 型钢制抱卡紧固于伸缩节上沿。然后找正找直,并测量顶板距三通口中心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即可堵洞,并将上层预留伸缩节封严。 (4)器具连接管安装:核查建筑物地面、墙面做法、厚度。找出预留口坐标、标高。然后按准确尺寸修整预

9、留洞口。分部位实测尺寸做记录,并预制加工、编号。安装粘接时,必须将预留管口清理干净,再进行粘接。粘牢后找正、找直,封闭管口和堵洞打开下一层立管扫除口,用充气橡胶堵封闭上部,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撤去橡胶堵,封好扫除口。 4 给排水安装问题分析 4.1、给水系统 (1)立管不垂直,在施工时要划线,利用线附找准立管的中心位置,确定好准确的坐标点,从而保证立管的垂直度;(2)支管各配水点出口高度不一,对于配水点出口高度的控制,需要在施工时用透明的细塑料管,并在内注水,利用连通原理来控制各配水点的高度;(3)水表外壳距墙内表面过近,在施工时对管进行安装时,需要预留后水表与墙面的距离,或者是对表位进行调

10、整; 4.2、排水系统 (1)立管坐标超差、不垂直,原因是立管位置安排不当,安装过程中拉垂直线辅助施工;(2)横管坡度不合格,横管的坡度没有在规定的范围内,坡度不一,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坡现象,因此在安装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对支管的计算高差,放样准确无误后才可进行安装;(3)地漏安装过高或过低,影响使用,施工时要找好平地平线,确定好高度后再进行安装;(4)粘接口漏水,施工时粘接口处要均匀的涂刷,并处理好溢出的粘接剂。 5、给排水管道安装质量控制对策 由于建筑物的特性,一旦整套系统投入使用就会长时间运转,使用有高质量的水泵、阀门等设备是非常必要的,考虑到设备的使用年限及整套给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可

11、靠性,在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的设备必须是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硬性指标检测合格的产品,且具有相关的经营资质和质量认证文件;(2)设备在安装之前应经过严格检查排除硬件上的损伤,接口部位的灵活性、抗腐蚀能力及抗压能力是检验的重要方面;(3)在施工之初就应当依据整套管线铺设的路径合理的安排水泵房,做到能够铺设最少的管线达到最好的给排水功能,这需要对建筑资料进行大量的研究与论证,前期的准备工作越充分,后边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包括后期的维修工作也应被考虑到管线的铺设路线当中;(4)引入管的铺设是有特殊要求的。引入管要是跟电缆平行敷设,它们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0.75m,同时与室内的污水排水管平行铺设时距离应大于 0.5m。 6、结束语 给排水管道安装质量关系重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不断总结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确保给排水施工安全快速、优质高效的实施,实现工程建设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陈永科.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问题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