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 空间环境实践研究【摘要】: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基本维度,任何一种社会行动都不可能在一个没有空间维度的情境中发生。但城市空间并非是社会行动的静止容器,而是社会的产物,空间产生于有目的的社会实践。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空间的巨大变迁,在转型期的特殊历史阶段,空间变迁的实际逻辑常产生于在场者的日常生活。 本文是以北京 798 艺术空间的建构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个案研究,这是一个由空间在场者通过空间实践而改变政府规划的案例,本研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空间的视角,带我们认识空间在场者是如何逾越既有的制度,在场者如何达成“合谋” ,促成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异托邦”空间景观。 【关键
2、词】:空间 空间实践 798 艺术空间 Abstract: Space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dimensions of our living, so no one social action can be performed beyond it. City space is not a still container of social action,but a social production produced by targeted practice.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urrent C
3、hina brings about great changes in city space, during the speci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the true logic of space transition often comes from the attendees daily life. This paper is a case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798 art sp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is a through the attendees
4、space practice and change the government planning case, this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space, perspective, with our understanding of space there is how to overcome it the presence of some system, how to achieve “collusion“, contributed to
5、a full of tension “heterotopia“ space landscape. Keywords: space, space practice, 798, art space 中途分类号:P4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群人,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它既和现实截然不同,又与现实相互联系,它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梦想,它是一个可以进入的“世内桃源”这就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定义的“异托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艺术的殿堂,每个国家都有一个艺术家聚集的“异托邦” 。而在北京,它就是著名的 798 艺术区。 一、研究的背景 20 世纪中叶以来
6、,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巨大调整、信息社会的迫切来临,导致原有工业用地功能性的衰退。按照新的规划,这片区域将成为电子城,但在真正大规模的拆迁之前,一批艺术家通过集体动员、建构社会记忆以及合法化的诉求等空间实践行动,拉开了再造 798 的都市运动的序幕,虽然正式规划未及时变更,但在“看一看,管一管,论一论”的指示下,艺术家们赢得了“再造 798”的宝贵时间。 二、研究的意义 美国芝加哥学派曾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过描述刻画,受芝加哥学派和英国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学也一度形成“社区研究”的浪潮,我们今天不难看到,当年的领军人物费孝通先生大半生的研究,正是经历了
7、从农村社区到小城镇再到城市社区,直至后来的城市圈的过程。然而,无论是芝加哥学派,还是后来中国的“社区研究” , “空间”只不过是客观事物或者是社会行动和社会事物在其中存在的框子,是一种外在尺度。把“空间”作为一种“对象”来进行的研究相当匮乏。因而,我们很有必要寻找一个恰当的空间切入点,在历史视角的传统路径之上为社会研究增添空间的视角。 三、798 空间环境实践研究 3.1 大门 门既是空间自身内部与外部的区隔符号,也是将空间内外衔接起来的过渡性空间,因此它永远是立面处理的重点之一。 2007 年 1 月到 2 月期间,北京 798 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公开有奖征集“北京 798 艺术区入口标识
8、” ,并开始着手修建西门,艺术区的西门才有了大红色钢制的“798”标志,此大门意味着内部与外界差别巨大的身份世界,它犹如一道鸿沟将世界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生活的,庸常世俗的,另一部分则是艺术的,前卫时尚的,跨进大门,犹如远离了尘世,步入了艺术的殿堂。2008 年北京召开奥运会,为了吸引游客,方便出入,艺术区又在北侧、南侧增开了几个入口,目前 798 艺术空间的西侧、南侧和北侧的入口共有 6 个。 3.2 道路 道路是空间的寄生物,是空间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有机部分,它将空间自由的切割,使之具有不同的结构布局。同时,它又柔韧地将整个空间衔接起来,空间中的各个建筑物因之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道
9、路和建筑物互相定位,它们的位置关系,构成了艺术空间的地图指南。 798 艺术空间内三条主干道从西至东并行,与几条南北向的通道把艺术区网格化为六片大的区域:797 路以北的空间被南北向的 707 街和 706北一街划分为 A、B、C 三块;798 路与 797 路之间西起于 798 西街的空间为艺术 D 区;七星街与 798 路之间的区域为 E 区,七星街以南的一片区域是 F 区。 3.3 雕塑 “雕塑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对空间的占有,它就像房里的装饰物,与环境产生一种协调与互补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雕塑走出私家园林,不再是远离人间不染凡尘的权贵艺术,它已变成人们现实生活空间中的
10、一部分。 在 798 的街道两旁,在艺术空间向外拓展的过渡空间里,在高大的“厂房”里,街道废物雕塑和波普艺术随处可见。它们形态、色彩、材质各不相同,在街道上伫立的时间有较长达两年的,也有短到几天的,有具象也有抽象的,但他们都同样充满了想象力与艺术的张力。这其中有巨大型号的中山装,在已经有些褪色制服面上,卓见岁月的痕迹,曾经的时尚服饰,如今已成为过去,而留下的只有对时代的追忆;颇具力量感的生锈的拳头,似在诉说咱们工人有力量;被关在铁笼里的大力士 3.4 建筑 “798”整体上是由同样的单元简单重复排列而成,每个单元通风采光条件的一致性和 6m 多的空间高度为改造提供了丰富的可能。2002 年大批
11、艺术家陆续搬进 798 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都对原空间进行了改建。有的艺术家拆去了木椽和吊顶,露出原有巨大尺寸的桥梁和构件来直接界定空间;有的艺术家对管道进行改造,装灯、外加玻璃加以突出,创造出具有怀旧色彩的艺术气氛,室内保留的设备,经常会作为艺术展示的一部分;还有艺术家甚至将艺术空间延伸到建筑的外部,新开辟的空间将大门敞开的艺术空间与街道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一体式开放的空间,邀请观者留步观赏。 艺术展览是 798 内画廊的常规性活动,几乎每个月都要进行新的布展,很 多画廊也会临时对空间进行各种改造,打通、分割,这时候空间会产生新的组合,观者总是会被抛入新的视角。 3.5 涂鸦与标语 上个世纪
12、90 年代早期,涂鸦开始出现在北京,随后北京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涂鸦作品,798 就是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涂鸦是一种私人表达,经过二十几年的演变,它被认为是社会张力和冲突的一种可行方式和外在表现。在墙上的,不止是涂鸦。在 798,另一种绘制在墙上的“作品”是红色标语,798 里的涂鸦展现了当下日常生活的平面,而透过798 里的标语,我们可以管窥中国的当代历史。 798 里的部分厂房虽已人非而物是,但标语遗迹却承载着历史的信息,那些用红色原料涂写在厂房外立面或者室内墙壁上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 , “为人民服务、促生产、抓革命、奋发图强、自力更生” ,“车间到处红旗飘,产量质量逐日高” ,
13、 “思想红专放卫星” , “把工厂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等等标语无不引领着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那个大鸣、大放、大字报、红色标语铺天盖地,被称作“红海洋”的时代。工厂经历了从新中国刚刚成立、中苏友好时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整整跨越了 50 年的历程。在这里我们可以穿透时间的阻隔,窥见了时光的痕迹。无论是对于艺术家还是游客,观者都有了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说的“撞击” ,感受到强烈的心理震动。 四、小结 在这里,艺术无处不在。门口鲜红夺目的“798”数字标识、爬满青藤的高大库房、残留的机器、粗大的烟囱、纵横交错的管道、个性的画廊、时尚的酒吧、前卫的人体艺术、夸张的涂鸦、醒目的“
14、毛主席万岁”标语连带着他的经典语录,一般美的东西大约都呈现着一种安静的和谐,当这种和谐被打乱、被冲突,视觉就会被一种完全不可能所冲击,所有的这些矛盾的、超时空的、新与旧的、都在不停的穿插交融;当不协调的因素亦即冲突到达极致时,你会奇妙地感受到 798 另类的美。 798 在视觉的冲突中定位着新的和谐,798 把北京的过去和未来融合在一起,凝固在一个空间里,旧的空间被穿越,新空间正在被重新界定,这是我在 798 感受到的。 参考文献 1张小军, 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载中 国社会科学2004 年第 3 期 2李汉林、李路路,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载社会学研究1999 年第 4 期 3马克斯韦伯,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 4美诺思,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商务印书馆,1992 年 5顾朝林等著, 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2004 年 6李猛、周飞舟、李康,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2000 年(香港)秋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