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课) ,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情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反映了课程的性质,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特点,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 作者简介:张风华,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222-0
2、2 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集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德育课,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为指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按照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和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锻炼、自我完善,达到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理论联系实际至关重要,是搞好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关键。 (一)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决定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鲜明的政治性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根本特性,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
3、的办学方向,引导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努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修养课归根到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社会、人生,并正确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塑造健康人格。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境界,并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系统地回答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所遇到和可能涉及的具体问题,只有在教学中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准确把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决定的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
4、学过程,是一般教学过程和修身过程的统一,它不仅要解决学生对有关理论的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而且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过知、信、行三个阶段的转化,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而且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这种特殊矛盾的解决、三个阶段转化的现实,比其他学科也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这种特殊性,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思想上、认识上、情感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地分析,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将吸取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准则,知行统一。 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理论
5、联系实际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有其特定的含义。所谓理论,主要指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他有关的社会科学知识。所谓的实际,主要是教材中理论观点所概括和涉及的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范围十分广阔。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使教材中的有关理论与各种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正确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认识和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使学生通过知行统一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达到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一)要联系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特点的实际 了解教学对象是教育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永恒的课题,也是体现思想
6、道德修养课教学针对性的前提。大学时代是大学生生理和心理蓬勃发展的时期,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发展中逐渐成熟的阶段,既是增长学识的重要阶段,又是政治态度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大学生身心发展存在一些基本特点比如思维活动方面:求知欲旺盛、乐于追求新的思想和生活,表现出求新求变、富于幻想的特点。情感方面:情感丰富强烈,容易激动和冲动,情绪不太稳定,带有明显的两极性特点。自我意识方面:有明显的独立倾向性和自我表现意识,但心理起伏较大,具有自我矛盾性等特点。只有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殊性,才能把握其思想脉搏和行为规律,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
7、要联系教学对象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变化的实际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思想观念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大学生思想开放活跃,求知欲强,具有爱国热情,锐意进取;另一方面。他们理论思维能力较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特别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他们容易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侵袭和干扰。比如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西化” 、分化, ,社会主义中国的既定方针并没有改变。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在经济势力和新技术方面所占有的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行强权政治,他们打着
8、“民主” 、“人权” 、 “公平竞争”的旗号,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大力兜售其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大学生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影响,产生一些消极和不正确的思想倾向。这就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变化的实际,洞察他们思想上的模糊认识、道德观念认知上的困惑和行为选择上的矛盾,以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理性的分析,并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组织教学,用历史的现实的事例论理,以增强理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重视学生个人的利益需要和情感,着力解决形势变化带来的各种困惑和矛盾,特别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使学生的思想道德
9、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协调发展。 (三)要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联系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全球竞争的实际,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方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潜移默化渗透的客观实际,也要联系网络信息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负面影响;既要联系社会多样化,即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就业岗位多样化带来的许多新变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正面负面影响,更主要的是要联系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既要看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10、、科技、教育、外交、祖国统一等各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看到由于我国起点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够完善、法律体制不健全所引起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针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作出科学的回答,以增强大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 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 在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如何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能否实现二者的结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 理论与实际能否
11、结合关键在于理论是否具有感召性和说服力,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且具备联系新的实践、新的问题,保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素质。因此,教师首先必须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知识经济时代,给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须首先接受教育,一方面既要完善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另一方面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还必须具有高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坚定的理论信仰,以加强现实的准确性,否则难以胜任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 (二)要对“实际”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关注 理论和实际能否有效结合,必须全面理解和关注“
12、实际” 。所谓的“实际” ,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是教学对象的范围和层次和思想实际,而且更重要的是国际国内的一切重大事件,特别是改革开放、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对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社会深刻的影响的实际。教师只有全面关注“实际” 、深入“实际” 、了解“实际” ,并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性“实际”抓住其本质及发展规律,注意疏通复杂的社会现实与理论的内在联系,才能形成对教学活动的正面引导,真正实现二者的结合。 (三)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的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往往片面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忽视甚至否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3、和作用。教学多采用灌输的方法,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致使教学的效果低下。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遵循“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变单向式的灌输为双向式的沟通和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教学效果的好坏,归根到底决定于学生是否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课堂教学,运用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灵活多样的辅助课堂讲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与规范便不再是外在的强制灌输,而是教学对象自觉地从情感、意识、信念诸层面逐渐内化接受,并“外化”为行为,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这是贯彻和坚持理论与实际二者结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