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1952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成果及其应用价值摘要:无为大堤志编研工作,全面揭示了无为大堤漫长的形成、发展和饱经沧桑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发掘出一些重要的编研成果,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揭示河道演变、提高水利管理工作水平,以及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志无为大堤志编研成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历时 17 年之久完成的无为大堤志编研工作,其完稿至今,一恍又过去了 10 年。无论是在其编撰过程中,还是在成稿及随后的正式出版发行,均受到了相关水利专业人事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期盼。这部以大型堤防为编纂内容的水利工程专业志书,不仅全面揭示了

2、无为大堤的形成、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过程,还为研究河道演变、堤防管理,以及加固建设和防洪抢险等多个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式成书后,更受到了地方志、水利志等业内专家、学者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并荣获安徽省水利科技三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奖。作为无为大堤志编研、出版和发行的主要参与者,笔者对无为大堤志还有更进一步的认知,那就是其在阐述无为大堤形成、发展和饱经沧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还揭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初步显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主要研究成果 无为大堤是长江干堤中三个一级堤防之一,其地位仅次于上游的荆江大堤,其重要作用关系到巢湖流域合肥、芜湖、马鞍山、六安四市下辖的十一个县(市、区)的

3、长江防洪安全。 无为大堤志的编写过程也是无为大堤水利史的研究过程。 无为大堤志以无为大堤河道工程建设、管理和防汛抗灾为主体,记述了无为大堤的地理环境、相应长江河道及堤防的演变历史;从历史研究的角度,逐类记述了长江河道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工程类别,包括崩岸治理、筑堤培修、堤身护坡及渗流处理、机械冲填、暗斗门处理、沿堤建筑物、护堤林芦、钻探灌浆等;补述了长江修防方面的其他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护堤地的划归与管理、违章房屋的拆迁、蚁患防治、测压管埋设、综合经营等内容;并辅以法规规章、机构、经费、管理设施等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为今后工作的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长江大型堤防工程资料库。 1、揭示

4、了河道演变等六个方面事物的内在联系。 无为大堤志用五章的篇幅,通过对长江河道演变、大堤沿革、崩岸治理、筑堤培修、暗斗门处理等六个方面事物历史过程的编纂研究,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历史联系。 对无为大堤长江河道演变过程的研究,主要从“三国时期” (公元220 年至 280)开始。 “大堤志”首先用长江河道演变的历史过程,揭示了无为大堤沿江崩岸的内在规律。明清以来,无为大堤沿江长江河道变化最大的河段,也就是同时期崩岸最剧烈的地方。这些河段,至今发生的变化与影响仍在继续。 如明朝中叶以后,无为沿江上段河道北移,左岸崩坍。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致使无为江坝首段崩退了 10 余公里。建于明正

5、德年间的胥家坝,原是左岸无为县最早的江堤,在现在的地图上,胥家坝旧址已居于铜陵市的章家洲内。 无为大堤的形成与堤线变化,一方面与巢湖流域沿江滩地的围垦开发相辅相成,一方面又同时受到长江河道演变的制约。无为大堤沿江的崩岸规律,又制约着无为大堤堤线的演变,以及长江堤防的前建与退建。通过对无为大堤历史上发生的主要退建堤段的了解,又进一步揭示了沿江古代暗斗门的埋设规律。明清时期,在无为江坝堤线上,载入府志、县志,且有堤线长度记载的堤段总计 68 条,总长 184.94 公里,其中,与上述崩岸河段对应的无为江坝上段占 55 条,总长 150.17 公里,且 90%以上为退建堤。由于这一段江堤堤线不稳定,

6、江堤退建频繁,使这一带江堤成了无为大堤堤线上暗斗门最少的堤段。 2、对各个历史阶段在无为大堤发生的长江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脉络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对古代重点水利工程作了较详尽的记述。如清乾隆年间在无为江岸上段用“鸡心挑溜”和“挖洲防溜”的办法,完成的崩岸治理工程。同时期在筑堤培修方面,完成的“迁河筑坝”工程,是结合内河整治实施的江堤退建工程,前后历时 57 年,工程规模之大,涉及官吏人数之多、品级之高,在明清两代无为州的水利工程历史中当数第一。 “大堤志”以大量的史料,详尽地记述了这些水利工程的成败得失,为后人留下了难得的历史借鉴经验。 3、对自北宋以来,1000 多年中无为沿江发生的大水年份作

7、了全面清理。其中,在明代的 276 年中,无为州发生大水年 16 年次,平均 17.3年一次;在清代的 267 年中,发生大水年 56 年次,平均 4.8 年一次;在民国的 37 年中,长江发生大水年 11 次,平均 3.3 年一次。长江大水发生频率的增加,揭示了人与自然界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第十三章第四节大水年述要及第十四章防汛纪实中,对重要大水年份洪灾发生的过程、防汛措施及受灾情况作了详尽的记述。为后人研究长江水情及规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素材。 4、注重对已经消失的地理实体的记载。由于自然界自身的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无为大堤堤域内的地理实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至近数十年

8、,人类强迫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正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生着更加明显的影响。 “大堤志”在全方位、深层次地研究无为大堤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同时,尤其重视记载那些历史上曾经存在,但现在已经消失的地理实体。如:此消彼长的长江岸线、江心洲、江滩、龙塘、芦苇场、外滩圩、旧堤坝等,并以事实说明了这些地理实地的存在与消亡对长江防洪的影响。由于一般情况下地理实体变化上的不可逆性,这一内容的记载对以后研究长江河道的建设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5、对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及建国以来与江堤修防有关的水利法规建设情况,作了系统记载,尤其在附录中,收进了民国时期颁发的一些重要水利法规全文,其中包括民国二十年颁发的

9、修正安徽省修守堤防通则 ,民国二十四年颁发的扬子江防汛办法大纲 ,民国三十一年颁发的中华民国水利法及民国三十二年颁发的中华民国水利法实施细则等等,这些史料对认知历史、研究当代水行政执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应用价值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志书编研过程中,就高度重视“以史为鉴”的重要作用,把逐步积累起来的大量修志资料成果作为一种资源,尽量发挥其应用功能。 如 1998 年长江大洪水后的 7 年,是实施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的顶峰,期间,国家下达的投资任务占总投资的三分二以上。尤其是前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编制单项工程设计

10、文件中,一些工程项目对历史过程的追述,就得益于“大堤志”的资料成果和半成品志稿。 上世纪 90 年代后,相继发生了 1995 年、1996 年、1998 年和 1999年等大水年,用于修志的大量防汛资料和半成品防汛志稿,曾为上述大水年份的无为大堤防汛工作,提供了很多参阅工作的方便。 原巢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于 2007 年编写的巢湖流域防汛手册 ,就参照了志书的相关章节的内容。 事实证明,水利史研究是水利科学技术的一个方面,而水利史志成果也是水利科技成果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 无为大堤志也填补了无为大堤水利史研究的空白。 无为大堤志的编研方法朴实无华,以注重编纂质量和丰富的内容,以及便于读者的阅读为出发点,得到了水利部水利史研究专家周魁一教授的高度评价,安徽大学方志学专家林衍经教授在全国各地多次推广。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减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盲目性,而且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不仅关系到保护巢湖流域十一个县(市、区)427.3 万亩耕地,而且关系到流域内的工业、国防、交通运输等重要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安全。 一部好的志书,是传世行远的资料性文献。所谓“修志为用” ,即强调志书的社会效益,它不仅是为当代所用,也为后代所用。它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更高的价值将在绵长的历史岁月中得以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