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给排水工程设计探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074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园区给排水工程设计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业园区给排水工程设计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产业园区给排水工程设计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产业园区给排水工程设计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产业园区给排水工程设计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产业园区给排水工程设计探析摘要: 文章主要对产业园区给排水与消防系统供水设计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产业园区;给排水设计;消防系统供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 言 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产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

2、区长期发展政策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等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区出现得越来越多,建筑的高度和层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进入 2 l 世纪以来,园区内建筑向着层数更多,设备更完善、功能更齐全、技术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区域型园区经济成为了现代化大都市的一种标志,产业园区内部建筑一般由产业大厦和配套住宅构成。给排水及消防系统作为园区建筑设备的

3、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管路是否通畅,对今后建筑的消防安全、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主要对产业园区建筑室内给排水与消防系统供水设计进行了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产业园区给排水工程设计分析 (1)给水设计 1)生活给水系统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应合理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 0.45Mpa,同时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为节约能耗,应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供水,当水压不满足要求时设加压设施,加压设施再分区时候,还应该考虑运营费用和初投资费用比较,分区较少,减压较多,能耗消耗较大。分区多,减压少,但是会增加初投资。目前使用较多的

4、生活给水加压系统主要有变频加压供水及无负压加压供水系统。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建议市政供水保障性高且允许从市政管网吸水的建筑采用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能充分利用市政水压从而降低能耗,无需设生活水池,节约占地面积同时减少水质二次污染;但是笔者所在城市,水务公司对无负压给水系统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笔者多次沟通,自来水公司仍旧对此种系统对自来水管网造成一定影响存在疑虑。对于供水安全性要求高且市政供水稳定性不高的建筑采用变频加压供水系统,底层设生活水池,储存一定用水量,市政停水时也可继续保障供水一段时间,供水保障性高。 产业大厦中用水量的计算中,应需要考虑轻型生产需要的工艺用水。所以在设计中应预留一定的余

5、量,防止在招商中,客户提出需求时,原系统无法满足。 2)给水支管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供应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应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供水方式。园区内普通住宅和产业大厦给水系统我们应本着节能、便于管理的原则来选用设计方案。当一户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卫生间,给水管道需穿越房间时, 横管(管径小于 De25)最好设于楼板面找平层中,楼板降低7cm10cm,垫层采用渣或细石混凝土。当有热水管道穿梁敷设(或贴楼板下安装)时,给水横管应与热水管道并排安装,管道应尽量布置于客厅、餐厅等部位,这些位置是住户装修的重点区域,便于住户在装修中合理方便的处理

6、管道。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 25mm。但应注意: 设于找平层内的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上做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3)水表的设置 一户一表是节约用水的手段,目前住宅的设计中在楼梯间管道井内设计专门的水表管道井,将每户水表均设于井内,既方便了管理又达到了按量收费、节约用水的目的。高层建筑中底层商铺用水水表也需按每个商铺设置单独水表计量,水表位置应集中设置于方便抄表的区域,不应设置在商铺内。设计人员也应本着经济、合理、适用的原则选择简单有效的计量方式,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在实际工程中,目前常用的方式

7、有以下几种: 1)采用 IC 卡式智能水表;2)采用远程抄表系统;3)采用普通水表, 室外设置水表井(箱)集中抄表。 (2)排水设计 1)住宅厨房排水管道及地漏的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而对于厨房是否设地漏, 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拖把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从而影响厨房室内卫生。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住户空间。 2)住宅卫生间排水横管的设置 新设计的住宅应致力于取消伸入下层住户空间的排水横管,具体做法有: 使卫生

8、间地板面下沉,管道敷设在沉箱填渣层中。 卫生间地板面不下沉,而使用 P 形坐便器(后出口式),使得下水管在本层与立管衔接。地漏采用侧壁式,洗脸盆、浴缸等排水管也在地面以上敷设与立管衔接。这两种做法均可以使下水管道每层水平分隔开,若需要检修可以独户进行,不影响下层住户。 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问题,传统钟罩式地漏的水封容易挥发,常常造成下水道异味和排水口溢出的液体进入室内,形成室内污染。所以在给排水设计中,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凡是室内接有污水的排水地漏,均应配套安装 P 形存水弯,水封高度不得小于 50mm,否则应增设一节短管来加大水深,防止窜味的发生。 3)产业园区建筑污废水系统 产业大厦一般采用污

9、废水合流制,配套住宅采用污废分流制,卫生间与厨房排水立管分别设置,生活污水立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污废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职工食堂和营业的含油污水单独设隔油处理;对于卫生标准高或设置中水系统且废水用作中水水源的建筑,应采用污废水分流制。为改善底层排水条件,采用底层污水独立出户,地下室污水设污水集水坑及潜污泵,经提升后排至室外。 (3)消防系统设计 1)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分区设计 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有以下几种分区方式: 1)给水管网竖向分区,每个区分别有各自专用消防水泵,并集中设于消防泵房内。2)管网竖向各区由消防水泵或串联消防水泵分级向上供水,串联消防水泵设置在设备层或避难层

10、。3)采用减压阀减压分区,当一级减压阀减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减压阀串联减压,减压阀串联减压不宜超过 2 级。4)设有避难层的超高层建筑可采用减压水箱减压分区。 2)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要注意水泵接合器宜分散设置,方便安全使用;布置消火栓时,不能为了追求美观而把消火栓设置在不显眼的地方;寒冷地区的高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上部水平环管可在最高层布置,从而避免环管设置于屋面带来的管道保温问题。 3)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系统选型,应根据设置场所的火灾特点和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系统的技术特点确定。建筑物中保护局部场所的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自

11、动喷水一泡沫联用系统,可作为分支子系统,串联接入同一建筑物内的湿式系统,其供水管应与湿式系统的配水干管连接。自动喷淋系统设计流量不能简单的按照“面积强度乘积法”来计算,通常按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设计流量通常比实际所需流量小,如地下车库喷淋系统喷头按结构梁布置时,由于结构梁等的影响,实际布置喷头数量会比正常情况多,故应按最不利情况作用范围内喷头的总流量来作为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水力警铃应设置于有人值班的地点附近或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其管径应为 20mm,总长不宜大于 20m;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楼层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均应设直

12、径为 25mm 的试水阀。末端试水装置是用于检验系统的重要组件,其作用是:在模拟火灾初期仅开放 1 只喷头的最苛刻条件下,检验系统的状态。所以,试水接头出水口的流量系数及其出水状态,均应与开放1 只喷头相同,同时末端位置距离最不利点喷头不宜太远,否则将达不到测试目的。压力表安装在试水接头的入口,是为了排除阀门的摩阻而直接测量试水接头的工作压力。 三、结 语 总之,产业园区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合理选择给排水的各组成材料和工艺,才能使建筑给排水达到工程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 年版)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年版)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