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发展规划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095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摘要:城市群核心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对于城市群核心区的规划十分重要,核心区的空间拓展与空间协调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如何实现核心区的集聚功能、疏通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瓶颈、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般城市群核心区空间发展所必须直接面对着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首先从空间规模和人口与用地规模两部分来分析确定城市群核心区的规模,接着介绍城市群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最后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发展战略与空间规划,主要包括确定核心区的规模、制定核心区的空间发展战略、确定功能分区和空间发展结构、开展核

2、心区的职能引导、核心区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城市群;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空间规划;长株潭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所谓“核心区” (core area)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领先的、最富有持久活力的地区1。 “城市群核心区”是城市群地区内经济增长领先的、最富有持久活力的地区,是能代表城市群形象、承载重要功能、具有一定集聚效应(人、物、信息流等的集聚) 、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核心区域。在我国,关于城市群的研究早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从城市群的形成到未来发展趋势、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单个城市群的发展问题到整个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态势均做了较为较细的研究2-5。许多

3、学者对城市群的竞争力,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方法进行了研究6-8。通过文献检索可知,关于城市群核心区的文献极少,相关研究也只是关于城市核心区的作用与城市核心区的空间规划9-10。 从上可知:关于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规划的研究极少。而城市群的核心区又是城市群中最重要的区域,其空间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群及其辐射区的发展。因此开展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规划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城市群核心区范围与规模的确定 1.1 核心区的空间范围 要科学制定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发展战略,首先要科学划定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范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其核心区范围是不同的。开展核心区空间规划,其空间范围的确定必须与

4、城市群的发展阶段相适合。如果不考虑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任意划定一个核心区的范围,可能导致两种偏差核心区范围偏小或偏大。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空间范围的变化也在历轮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体现。当长株潭城市群由过去的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组成的城市群,发展到现在的“3+5”城市群(即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和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 5 市的大部分地区的湘东城镇密集地区) ,其核心区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例如上版规划中核心区范围才 4500km2,最新版规划中其核心区范围已扩大到 8448km2(表 1) 。 表 1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范围变化 1.2 核心区的人口、建设用地规模 确定了核心

5、区的空间范围之后,根据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科学预测方法,确定核心区不同时期的的总人口和城镇人口规模。再根据城镇人口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确定不同时期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按照上述原理,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见表2。 表 2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人口、用地规模表单位:万人.k 2 城市群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 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是指对核心区在整体的分析、判断之后做出的关于核心区空间如何发展的重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谋划。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既指引核心区的空间发展路径,且协理整个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协调和空间冲突。城市群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首先要确定核心

6、区在城市群空间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其次要有利于通过核心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来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再次要有利于通过核心区优势的发挥来辐射带动整个周边区域城市化的发展。最后,要注重城市发展的需求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新一轮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其空间发展战略为:东优西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北强南,促进区域整体发展;连城带乡,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治江保绿,提高生态安全保障。 3 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规划 3.1 确定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和空间发展结构 3.1.1 确定核心区的空间功能分区与具体布局 在城市群核心区的空间范围内,其不同地区类似于城市地域的功能分区,同样承

7、担着不同功能。功能分区是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新一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将核心区划分为四大类功能分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将核心区划为七个具体的功能区:综合功能区、产业园区、CBD 地区、科教创新区、绿心创新发展区、生态保育区、高品质乡村地区。 3.1.2 确定核心区的空间发展结构 合理的空间发展结构,对于强化核心区的核心带动作用、提高整个城市群的整体运行效率、增强城市群的竞争力、推进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不同城市群的核心区,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差异很大,其空间结构既有因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空间布局演化的阶段性差异

8、,又有因区域资源、环境、生产力布局影响而产生的空间布局类型差异。因此,合理的空间发展结构,要根据上述多种影响因素来综合确定。在新一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提出了核心区要集约化、生态型和开放式开发,形成“一心双轴双带”的空间结构(图 2) 。 3.2 核心区城镇职能引导 不同城市群,不同的核心区,由于发展条件的异同形成相同或相异的城镇职能。核心区的职能引导要按照城市群发展战略中对城市群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结合核心区的区内条件、区域地位与作用及地域分工,从城市群的更大范围乃至全国的角度对核心区进行功能定位,选择最有利的职能类型组合,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最终实现核心区各职能、各分区之间优势互补、集

9、群发展或错位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目标。在新一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核心区的职能主要包括区域性职能和地方性职能两个方面。区域性职能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物流中心。地方性职能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中心、生活性服务中心、生态休闲中心、度假休闲中心、城乡统筹服务中心。 3.3 核心区生态系统建设 核心区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群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群核心区的生态建设必须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打造国际品质生态型城市群为目标,强化保护生态本底,优化配置生态资源,科学管治城乡生态空间,探索创新生态建设模式,实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城乡生态格局,推

10、进生态型城市群建设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长株潭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且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环境消耗较大,土地、环境等瓶颈因素制约作用较大。其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其生态建设的困难程度又较高。株洲、湘潭为重污染的工业城市,却位于长沙的湘江上游和夏季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长沙的环境生态要求又明显地高于株洲、湘潭。因此,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共同保护、综合治理。 3.4 构建核心区的创新发展区域和整治、提升区域 3.4.1 创新发展区域 创新发展区域是核心区中最具创新发展机制的地区,是核心区的核心。核心区与创新发展区域之间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正确设立

11、创新发展区域,合理选择创新区的空间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努力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将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核心区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整个城市群的发展。在新一轮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在核心区内确立了绿心、长沙河西、长株潭东部、湘潭西部等创新发展区域。 3.4.2 整治、提升区域 在城市群核心区内,应将核心区内易带来突出区域性与结构性环境问题、易影响人们身心健康与生态安全的生态脆弱地区作为重点整治与提升区域。在新一轮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中,将湘江作为重点整治与提升转型区域。 3.5 核心区内乡村地区发展引导 核心区需要从周边就近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与要素,也会激发了这些地区所

12、蕴藏的经济增长潜力。同时核心区在开发周边市场时也给周边地区输送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带去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提高周边地区的发展能力,刺激它们的发展欲望。因此,加强核心区与周边乡村地区的优势互补,是优化城乡功能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一轮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内,它根据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农业高产复合发展、生态保育适度发展、产业综合配套发展、城乡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等乡村发展引导分区。 结论 我国正处于城市群快速发展和新一轮空间结构调整时期,其核心区的空间规划应从核心区快速稳定发展入手,通过调整城市群空间布局,构建合理

13、的发展格局,使空间发展规划能够真正指导我们的城市与城市群建设,让城市群核心区美好的空间发展蓝图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http:/ 2姚士谋,李青,武清华等J.地理研究,2010,29(8):13451354. 3方创琳J.地理科学,2011,31(9):10261034. 4顾朝林,张敏,张成等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6):771775. 5史巧玉OL.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2932. 6王发增,吕金嵘J.地理研究,2011,1(30):4960. 7李仁安,申家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8):162166. 8李新华.城市群竞争力评价与机制研究,山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顾春龙J.交通工程与安全,2011,(12):128132. 10胡斌,向鑫,吕元等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4):642648. 9 闫水玉,王正J.城市生态规划规划,2011,21(05):2125. 10王国恩,易晓峰J.城市规划,2010,34(3):3237. 项目支助:(1)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8JJ3089); (2)长沙市科技局项目支助(K1203047-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