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民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根据对浙江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四个地区民生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概括了现阶段浙江省城乡教育的现状特点,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浙江城乡教育一体化保障制度体系,并结合实际从教育经费投入、招生制度、师资建设、教育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实现浙江省教育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浙江省真正实现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教育;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15-04 一、引言 美国城市理论家芒福德基于城市发展的角度,曾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
2、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 ”要想区域或国家平衡发展,就不能任由城乡间自由两极分化,而是要正确引导,合理制定制度,重建城乡间的平衡。 民生问题是“十八大”重要议题之一,而教育是民生之源,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是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服务是一种国家行为,有着基础性、平等性、免费化等表征;而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教育也有着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人口基数大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导致我国人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层面的非均衡化造成了城乡间文化发展政策失衡、文化投资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失衡以及体制失衡。1浙江
3、省政府作为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保障制度的提出,督促政府要不断加强对教育产业的转移支付,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推动地区间、城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拓宽教育投资渠道,统筹和分配教育资源。从宏观角度看,教育均等化是受教育权力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宏观经济和社会需求都对其有深刻影响。从中观层面上看,是区域、城乡、学校和各种软硬件之间的统筹和协调。而微观上则涉及到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人事管理制度和教育结果均等化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课题组于 2012 年 7-8 月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证调研,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侧重观察浙江省各大地区城乡教育质量、发展水平、教育管理模
4、式以及政府在民生保障教育制度方面的各种政策。本调查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浙江省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困境和瓶颈,找出主要矛盾。由于杭州、湖州、宁波、嘉兴四大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一直处于浙江省前列,因此调查主要集中于四地展开,开展浙江省城乡一体化民生教育研究。 二、浙江省城乡民生保障的教育问题 (一)户籍制度造成入学难,义务教育体制尚待完善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也显现出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其中户籍制度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难问题是许多重点问题之一。没有城市户籍,农村孩子几乎无法跟随父母在城市就学。即使能够入学,
5、往往需要交纳昂贵的借读费。 “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 2义务教育是教育之基础,在社会个体人格形成期和急速发展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经济发展高水平与教育发展滞后造成很多劳动力并没有完成我国规定的九年义务制教育,流动儿童更是面临入学机会不均等等教育非均衡化问题。3在教育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会降低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求度、思维发散能力,也潜在地提高了辍学率。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向教学质量更好的学校集中,使得乡镇学校教学效率低下,教育公平性逐渐
6、缺失,而随之形成了严重的学生择校、择班问题。 (二)基础教育费用庞杂 教育费用庞杂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公立学校,家长在缴付孩子学费时,也会面对较多的杂费、书本费、借读费,甚至是补课费、资料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而寄宿制学校更会面对住宿费、伙食费等,私立学校更甚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基础教育生均支出的总体差距在不断扩大,1997 年全国小学教育支出扩大显著。41997-2007 年全国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通小学、普通初中及全国基础教育事业经费配置差异较大。5调查研究过程中,很多家长表示,子女教育所需费用已经成为他们家庭日常开销中最大一个负担。教育费用庞杂问题,亟待解决。
7、(三)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经济水平导致各地区的人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教育本身的认识千差万别,中国的教育水平太不平衡。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开展高校扩招,从源头上致力于提高民众教育水平,但综合全国来看,严格的说不能算高水平。 按照有关类别分组,被调查者基本教育情况如表 1 所示。 (四)职前教育意识淡薄 职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板块。这种教育相较于普通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更加现实化,更加具有实际操作性,更接近社会。调查发现,浙江省城乡居民职前教育的意识普遍较为淡薄,接受过专业职前教育或培训的人仅占到受访群众的 35.9%,只进行简单培训的群众占32.3%,剩余的 31.8%均表示自己是自学或没有
8、培训。 (见表 2) (五)招生制度不完善 青少年升学过程中,必须参加国家或地区的统一招生考试,同时很多学校也设立自己的第二次招生考试,以划分学生的重点或非重点班别。正是这种非公平性的划分,人为地将原本就并不充足的教育资源再进行分层,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加重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严重阻碍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公平化、均衡化。教育机会应向所有合乎条件的人开放,而且是应该建立在后天基础之上,即任何人通过努力均能得到。6 要想恢复教育的公平性,首先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招生制度,坚持以受教育者为出发点和关注点。7破除原有的按分划班制度,以保证每个进入学校的学生有着相同的教育起点,均衡地享有学校的各种教
9、育资源。 (六)师资管理不成熟 师资是教育体系中关键部分之一,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师资配置的不均衡是教育公平中的最大障碍,8积极进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刻不容缓。9目前浙江省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造成了优秀的师资力量容易从非城市地区流入城市地区;城乡教师之间交流匮乏;教师队伍缺少定期培训和学习;城乡教师及教职工间薪酬差异较大等诸多问题。由于自身职业发展、薪酬以及就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群体形成了一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流动现象,长此以往,城乡间,名校与非名校间教育资源水平差距逐渐扩大。缺乏对教师的定期学习培训及城乡教师间的交流,一方面减缓了整体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增
10、长速率,降低了教育先进性,另一方面阻止了农村教师的学习进步。 三、浙江城乡民生保障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教育观念滞后 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制度,不仅分流了城乡两个主体的经济发展,也分流了其教育发展。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城乡间依然存在巨大差异,非城市地区在物质基础、人力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普遍落后于城市地区,物质的落后使得该地区人们教育观念的落后。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通常更偏向单纯劳动收入,这种出卖劳动力的活动并不需要过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需要更高水平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居民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水平都会偏低,而受教育机会也较城市居民更少。从长期角度看,教育对经济有
11、着重要影响,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人在未来具有更强经济能力的可能性更大。若是对基础教育不重视,继而无法完成一些更高层次的教育,那么个人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受限的经济水平又会继续造成下一代的教育水平低下。总而言之,只有改变了全省民生教育观念,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缩小浙江省城乡差距。 (二)政府对教育方面的转移支付力度不够 浙江省城乡间义务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财政分权对教育均等化的影响。10其中人均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11而政府的财政投入是教育稳定长期发展的基础。以生均教育费用指标为例,政府财政对城市学校的支持远远大于农村,2001 年城市小学初中的是农村
12、的 1.7 倍,生预算内公共经费则分别是农村的 3.4 倍和 3.2 倍。12近年来,浙江省财政支出中教育总支出一直稳步增加,同时教育带动的科学技术以及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的支出也在同步上升(表 3) 。 政府对教育部门的转移支付可以保证教育的资源、质量、效率和公平性。从表 3 可知,浙江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教育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总体上处于缩减的态势。我国正处于科技兴国,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浙江省只有不断加大对教育部门转移支付的规模,才能保障和满足全省教育资源的充足,确保教育公平性,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三)终身教育意识不足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受教育水平低者,在青少年
13、时期接受过教育之后,便不再接受任何教育。一方面表现为不参加培训学习;一方面表现为未曾试图通过参加成人教育方式学习新知识;同时还表现为平时购买阅读报章书籍量少。表 4 为浙江省各级成人教育基本情况。 从表 4 可以看出,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和初等教育由于需求原本就较少,处在一个相对较稳定的状态,而近年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这两个比较重要的成人教育部分的毕业人数和在校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这也表现出社会群体,特别是青少年阶段学历较低的人群,对成人教育的忽视,继而忽略了终身教育的问题。教育是终身化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所需人才的素质也日益提高,只有不断学
14、习不断充实自我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浙江省城乡教育一体化保障制度的构建 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公平化是浙江省推进城乡一体化民生保障工作的基础,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久动力。教育是强国之道,科技是兴国之策。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乡也逐渐向一体化发展,使得浙江省将教育一体化、均等化作为民生工作重点。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是从资源上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公平、公正地享受优质教育,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得到较好发展。13浙江虽为经济大省,但在教育均等化方面还未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因此,为了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等性,我们要不断推出各种政策,调节各方面资源,改变教育发展格
15、局,就要从教育经费投入、招生制度改善、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观念改变等多方面入手,打破桎梏,全面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保证浙江省平均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破除二元户籍,完善教育制度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从新中国建立伊始便开始实行,其最初目的是为了辅助完成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所谓的资源配置涉及到了民生的教育、住房、就业、食品等各个方面。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二元户籍制度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辅助作用,产生了许多弊端。 特别在教育方面,浙江省的二元户籍制度造成农村户籍学生就学难、入学贵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浙江省教育资源无法均等分配。由于二元户籍制度在我
16、国根深蒂固的历史基础,以及连同户口涉及到的一些土地、计划生育等问题,浙江省无法实现较短时间内消除二元制度,但是弱化其影响是很有必要的。从教育角度看,弱化户籍在各方面的制约,将其渐渐淡化出历史舞台,是真正实现浙江省教育均等化的重要一步。 (二)提高教育转移支付,减少居民教育负担 义务教育由政府兴办,其经费有政府公共经费承担,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最根本财政要求,14也是被教育经济学理论以及各国证明了的最能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做法。15只有通过浙江省政府的转移支付,增加教育的投资,才能最直接、高效地维护地区教育稳定,促进教育发展。大力发展教育,是政府为国家准备后续人才的长线投资,只有用教育
17、带动科技,用科技拉动经济,国家才能真正兴旺。 为解决义务教育方面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浙江省已在全省推行实施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 。新条例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取任何学费、杂费、借读费、书本费。新条列的推行,标志着法律将维护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它将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使得基础教育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完善,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三)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效率 影响基础教育资源均等化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经济和社会需求。16-17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发展没有达到一
18、定的层次,无论是有形物质还是无形服务都会处在匮乏的状态。当资源处于一个匮乏状态下时,谈论其均等化,几乎不存在实质意义。而从社会需求角度看,当社会需求强烈时,资源的均等化尤为重要,只有配置均等才能保证社会公平;反之,即使不对资源进行人为配置,人们也会感觉它处在一个均等化的状态。教育资源作为众多社会资源的一个类别,其道理亦是如此。 浙江省整合教育资源要从优胜劣汰、政府主导、制定法律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作为一种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有政府主导其资源整合能够保证其作为公共产品的特性。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需要优胜劣汰,采用淘汰、合并等手段,对教育资源进行一些选择,能促进教育系统整体向优良方
19、向发展。另外,制定教育类法律,从内容上看包括:教育经费原则、经费来源和筹措、经费的分配和使用等。18 (四)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教育者素质 浙江省在推行教育一体化过程中,需要完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制度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及教职工薪资水平,这样既能解决教师队伍的后顾之忧,也能吸引更多的后备力量注入教师队伍。二是建立健全教师流动的体制,鼓励和推动优秀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鼓励名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跨学校教课;反对优秀的教师资源单向地向城市、名校流动。三是加强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名校教师与一般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样的交流能帮助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五)引入国外先进经验,促进科教水
20、平 目前,发展基础教育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实行学区制管理的美国模式;另一种是将所有的学校都归于某一级次的政府直接管理,而不论其坐落在城市或者乡村,法国和韩国就属于这种模式。19浙江省普遍采用了学区模式,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划分。 其次,针对政府对教育部门转移支付不足问题,浙江省亦可学习美国等教育先进国家的方法,通过社会途径拓宽教育融资渠道。例如,收纳校友捐款,设立校友奖学金等。通过社会层面的帮助,得到部分资金,用以改善教育条件。 最后,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都会采用一些法律手段来保证、巩固教育的发展,如美国的宪法性教育经费法,日本的教育基本法,英国的教育经费改革法,还有法国等国的教育经费专项法等。19 (六)摒弃滞后观念,重视全民教育 农村地区在物质基础、人力资源、经济环境等方面普遍落后于城市地区,物质的落后使得该地区人们教育观念的落后,这是人们的普遍共识,即使在经济水平较高的浙江地区也不例外。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