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127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促进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促进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促进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促进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促进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摘要:促进由郑州等九个城市组成的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可有效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发挥中原经济区对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通过加快中原城市群产业融合步伐、强化郑洛产业双核作用、推进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连接区域开发、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等措施,探索建立具有中原城市群特色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4-0081-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

2、、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由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 9 个城市组成的中原城市群,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点。推动这九个城市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壮大中原经济区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而且能增强中原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强中原城市群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中原城市群对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作用。 一、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现状 中原城市群是全国地级市密度较高的区域,区域内地级市密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 1) ,9 个城市的融合发展在地理位置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原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具有 4 个主要特点。 (一)形成了以郑州

3、、洛阳为双核心的城市群 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等指标,对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程度进行判断。城市流强度是衡量城市经济影响力的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为区外城市提供服务越多。根据城市流模型,本文采用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城市 GDP等数据,对 9 个城市全部 19 个部门的外向服务状况进行测算(见表 2) 。结果表明:郑州和洛阳的 GDP 居九城首列,几乎所有行业均呈外向性,城市流强度大,双核特征明显;区内多数城市的相对优势行业都为制造业;焦作的农林和矿产行业、平顶山的矿产行业在区内具有绝对优势。 (二)产业发展呈现集群化特征 中原城市群能源、矿产资源丰富,食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筑材料等行业居全国前列。经

4、过多年发展,中原城市群形成了多条特色产业带。如,作为先导和示范区的郑汴产业带(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 ,工业基础较好的郑州洛阳城市工业走廊(以制造业为主) ,以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的洛阳平顶山漯河产业带,以能源、原材料工业和重化工为主的新乡焦作济源洛阳产业带,以轻工业、食品产业为主的新乡郑州平顶山等新兴产业带,以轻纺、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乡郑州许昌漯河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交叉作用,形成以郑州为主中心、洛阳为副中心的产业网络,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有效提高了中原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基础设施融合机制不断完善 近年来,中原城市群的融合进程

5、不断推进。郑汴一体化成为中原经济区内城市融合首例,2005 年两市各自成立领导协调小组,建立了领导协调机制;20062012 年先后启动实施电信同城、开通城际公交、建设城际铁路、启动本地电话并网等项目;2013 年又将实施金融同城措施。郑汴两市 2012 年底确定在农林、水利、商务、旅游等 7 个领域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进程。郑汴一体化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渐趋完善,郑汴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以及郑汴一体化座谈会、论坛的召开等,对郑汴一体化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郑许、郑洛、郑新、郑焦等城市间虽未正式推出一体化规划,但也都借鉴郑汴做法,在交通、电信、金融等基础设施领域进行了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尝试

6、,不断推进资源共享和服务连通。 (四)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已基本形成 中原城市群充分利用郑州作为重要综合性交通枢纽的优势,以郑州为中心,以城际公交、城际轻轨、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航空等为主通道,建立半小时经济圈。区内拥有亚洲最大的货车编组站,铁路、公路3 个一类口岸和新郑国际机场,其高速公路网的密度和通达程度在中国的城市群里位居前列。目前,已开通 8 条城际公交,在建 3 条城际铁路,郑州等 9 个核心城市全部行政区域均纳入城际轨道交通网。城市间综合运输网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城市问的融合,也增强了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 二、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郑州和洛阳没有充

7、分发挥双核心的支撑作用 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洛阳作为副中心城市地位毋庸置疑, 河南经济蓝皮书(2013) 公布的中原经济区 30 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郑州、洛阳位居前两位。但相较其他城市群而言,郑洛双核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见表 3) 。一是郑州的经济实力不强制约了其对外辐射能力。郑州经济总量不仅远低于广州、北京、大连等城市群首位城市,而且还低于深圳、天津、沈阳等次位城市。经济总量有限导致辐射半径较小,难以在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到强力支撑作用。二是洛阳的副中心作用发挥有限。洛阳市经济总量在城市群的比重仅有17.1%,远低于深圳、天津、沈阳等经济发达城市。三是郑州、洛阳两市融合

8、程度不高。洛阳作为河南西部重镇,重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新兴制造业渐具后发优势,经济基础相对较强,对郑州的依赖性不大,两城融合程度不高,合作动力也相对不足,没能完全形成功能互补与衔接,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未能完全发挥强强联合、共同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效应。 (二)城际产业关联度较弱 第一,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并不明显。2010 年,全国 34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河南省没有一种产品产量居全国第 1 位,而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河北、上海等省市分别有 5、4、7、3、4、3 种产品产量居全国第1 位;河南省产量居全国前 5 位的产品只有 10 类,而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分别有 25、14、27、16

9、类。可见,中原城市群主导产业并不明显,难以在各城市间发挥关联作用。第二,产业带缺乏深层次的产业分工。2011 年,河南省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 0.9725,在形成产业链条的同时,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产业雷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合作动力不足。从实践看,以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食品产业带为例,很多企业主营业务缺少分工,甚至处于产业链的同一环节。如,思念集团、三全集团等产品同质性很强,这就导致产业带内竞争大于合作,产业关联度较弱。第三,主要企业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销售产品,导致中原城市群内产业关联度弱。如,白象集团九大方便面生产基地有8 个位于其他省市,众品集团的 9 个加工和制造基地也只有 2

10、个位于中原城市群内。此外,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各城市产业功能定位不明晰等问题也导致产业关联度较弱。 (三)城市融合存在要素流动障碍 城际生产要素流动成本的降低是实现城市融合的重要保障,九城之间融合发展刚刚起步的实际情况和行政壁垒的存在,使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存在较强的要素流动障碍。一方面,生产要素城际流动成本未实现实质性降低。尽管九城之间已积极推进运输、通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但基本上都是在简单环节进行的局部融合,全面、深入的融合发展还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而影响城市间的要素流动速度。受九城之间车辆通行条件和线路、运营时间、政府投资、区间相关班线矛盾以及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

11、影响,除郑州外其他城市间快速交通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各种运输方式间也缺乏有效衔接,使城市间要素流动不畅。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影响,各地居住成本存在差异也影响城市间的要素流动。另一方面,行政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融合。如,各城市的市场准人标准、优惠政策、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城市存在强调本地经济增长和税收指标、重复投资建设、市场保护等现象;各市沟通不够畅通、利益协调难度大,政府协调推进城市融合制度保障相对落后;缺乏整体规划和协同推进,各自为政的发展难以取得综合效益,等等。行政壁垒阻碍了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深层次融合发展态势难以形成。 (四)城市间共建区域示范效应尚未

12、显现 中原城市群实现融合发展必然要遵循局部融合到整体融合的过程,通过局部共建区域的示范效应拉动整体融合。作为中原城市群中唯一获批的一体化示范新区,郑汴新区建设必然会对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但从目前看,郑汴新区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示范效应没有显现,而且随着郑汴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必然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区内重新配置,可能会使人才、资源、资金、项目、商业购买力等资源从经济弱市流失,经济弱市企业将面临较大冲击,使区域产业发展和消费方向发生改变、综合经济效益出现慢且不同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已经出现或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要防患未然,提升城市间共建区域对城市群融合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13、 三、促进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对策 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应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导,强化郑洛产业双核作用,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市连接区域开发,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具有中原城市群特色的发展模式。 (一)加快中原城市群的产业融合步伐 产业融合发展能否实现显著突破是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并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产业融合发展要依托深入的分工协作形成城市特色、区域特色,有利于形成集群优势,推动中原城市群发展。另一方面,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重新布局,对解决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强郑洛两市产业竞争力、强化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带动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流动、提升城

14、市共建区域的示范效应。中原城市群的产业融合要充分考虑地方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作用。一要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链条,即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在城市之间强化精细分工、密切产业链条的基础上,从更高层面打造保障价值实现的价值链和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链。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与产业链相配套的物流网络、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强化产业增值空间和发展能力。二要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平台,即信息平台、创新平台、融资平台。在中原城市群产业带交汇的节点城市郑州、洛阳、新乡,合理布局,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支撑平台。通过打造基于产业技术关联的信息技术

15、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发挥信息化作用,推动同产业或关联产业间的企业购并重组、剥离外围功能,打造企业航母,以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为主体实现融合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建立政府风险投资机构、规划引导民间资本等方式建立融资平台,解决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三要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三大支撑,即人才支撑、文化支撑、制度支撑。通过积极引进、培育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创新人才,使企业和产业能够实现创新发展,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桎梏,在企业专精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融合发展;通过建立以创新驱动发展、融合推动发展

16、、人才支撑发展等产业文化支撑和相应的制度支撑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理念。 (二)强化郑洛产业双核作用 郑州和洛阳两市经济规模占中原城市群的一半左右。强化郑洛产业双核作用,不仅能增强郑洛两市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带动作用,而且两市产业融合发展能对中原城市群发挥更大的示范效应。一要明确郑州和洛阳的功能和产业定位。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首位城市要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要把着力点放在金融、物流、信息、教育等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打造总部经济。洛阳作为副中心城市,要依据特有优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把自身打造为中原城市群的生产中心和创新中心,并着力整合河南省西部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二要积极

17、推进郑洛城区产业向外转移。小城镇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的状况。而郑州和洛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资源显得尤为不足,土地不足和市区交通拥挤制约了城市的产业发展。因此,应大力推动郑洛中间城镇发展,让其周边小城镇作为都市产业转移区或城市功能区。三要着力推动郑洛产业融合发展。根据两市产业分布情况,着力推动两市轻纺、食品、机械、冶金、建材等产业进一步深化分工,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通过行业内或跨行业并购等方式实现两市产业融合发展。 (三)推进中原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 一体化有利于降低城市间的交易费用和制度成本,有利于引导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加快流动,是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

18、重要保障。第一,进一步加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巩固并培育郑州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高效衔接的物流中心,逐步实现九城间客运“零距离换乘” 、货运“无缝对接” ,形成公路、铁路、港口、航空多种方式相互衔接的大物流立体格局。第二,推进中原城市群电信、金融一体化。在郑汴新区推进电信、金融一体化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电信、金融一体化范围,争取尽早实现中原城市群内电信跨城漫游、金融异地零费用,以增强金融、信息服务支持产业集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第三,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建立生态环保治理的区域内协调磋商机制,防治因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跨城污染等问题。四是探索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一体化

19、。坚持以人为本,在文化、教育和卫生等方面,逐步缩小城市间的价格差异和服务质量差异。 (四)加强城市连接区域的开发 城市连接区域开发是消除城市边界、推动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城市连接地带一般都是各市的经济薄弱地带或新经济区,开发成本相对较低。要规划好中原城市群产业布局,在中心城市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注意在主要交通干线附近的城市连接区域(如吉利区、巩义、偃师、修武、新郑等地)布局产业园区,推动城市间关联产业融合发展。还要推动城市组团发展,根据城市间距离,以地级市为支点,以县级市为连接,推动“平顶山许昌漯河” 、“郑州开封” 、 “新乡焦作” 、 “洛阳济源”等城市组团,

20、实现“城市城市组团城市群”的发展模式。进一步规范城市新区(新城)建设,使城市新区(新城)成为带动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从现实需要出发,中原城市群应在如下几个方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建立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制度框架。通过搭建一个有规范制度作保证、省级决策和市级协调机制作推动、各部门顺应市场竞争作调整的九城融合发展制度框架,保障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城市融合得以顺利开展。二是成立跨行政区的区域协调管理机构。研究制定城市融合过程中的产业、基建和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划,解决跨区域的教育、生态、卫生等重大问题。三是建立各城市协调沟通机制,形成定期的九市市长工作会制度和不定期的部门跨城会商机制,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相关产业之间的顺利融合和中原城市群的融合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