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阶段我国所有制和经济规律的变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2152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阶段我国所有制和经济规律的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当前阶段我国所有制和经济规律的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当前阶段我国所有制和经济规律的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当前阶段我国所有制和经济规律的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当前阶段我国所有制和经济规律的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当前阶段我国所有制和经济规律的变化摘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巨变。已经退出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重新出现,且作用范围迅速扩大,力度迅速增强;而一些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局限,作用力度有所削弱。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规律同时共存、互相影响,决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关系,针对其发挥作用的根源考虑对策,发挥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正效应影响,减少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负效应影响,并在广度和力度上扩大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巩固和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2、;所有制;经济规律;国有经济;主导地位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8000106 在存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里,所有制是经济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条件。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规律都会随之改变。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巨变。在新的条件下,已经退出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重新出现,而且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作用范围迅速扩大,力度迅速增强;而一些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局限,作用力度有所削弱。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规律同时共存、互相影响,决定我国的经济

3、发展。所以,研究当前阶段我国所有制和经济规律的变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经济规律都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形成和发挥作用 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关系中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的发展趋势。它们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出现一定的经济条件,就必然形成与它们相适应的经济规律。如,在工人因生产资料被剥夺而沦为雇佣劳动者的条件下,他们就不得不为资本家提供无偿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而自己只能按劳动力价值换取微薄的工资,在远低于社会平均的水平上养家糊口。这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产生的关系和规律。 生产资料是一切社会里人们进行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它的重要性,生产资料所有制自从

4、出现后就制约人们的各种经济活动,决定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在许多论著中称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彼此结成不同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制约着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进而决定人们的分配关系和分配份额。所有这些过程和关系环环相扣,互相发挥作用和反作用。它们内部以及相互之间都根据一种必然趋势去发展,都有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就是说,它们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既然人们一切的经济关系都要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这些经济关系变化发展的规律,也必然受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约。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由于物质基础和所有制关

5、系不同,社会的经济规律也会发生变化:有些特有的经济规律产生了,或者作用范围扩大、影响力增强了;有的特有的经济规律作用范围缩小、影响力削弱了,甚至退出历史舞台;那些存在于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也会随着所有制和其他生产关系的变化,在作用的广度和力度上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要了解当前阶段我国的经济规律,必须深入分析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关系。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初期的经济规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开始在一些领域发挥作用,但旧社会的一些所有制还继续存留着,与之相适应,旧社会的一些经济规律还没有完全停止作用。以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

6、地主所有制,铲除了封建剥削关系,封建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因丧失了存在的条件而消失了。1956 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和以它为基础的生产关系被消灭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也不复存在。 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间,社会主义经济规律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支配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力量。此外,有些存在于不同社会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仍然存在发挥作用的条件。这是因为社会上还残留着个体所有制,公有制还具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和不同集体、不同个体之间,为维护各自的产权利益,只能通过商品进行经济联系,支配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价值规律还继续存在。不

7、过,由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实行的是产权高度集中在国家的制度,在国有经济内部交换的产品还不是完全的、 “实质上”的商品。在这个领域,价值规律虽然还有一些影响作用,却未能充分发挥调节生产和流通的机能。 在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整个社会的绝大部分,劳动人民不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还是生产过程和劳动产品的共同主人。在此基础上,社会生产的目的发生历史性的根本变化。它不再是为少数人牟取剩余价值,而是为最大限度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最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目的的这种转变表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根本不同的本质。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资本主义那种生产

8、无限扩大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生产的目的与达到目的的手段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生产迅速发展的可能性。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内在动力。为实现尽可能改善生活的共同目的,劳动人民团结协作,促进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打破了私人逐利的局限,消除了经济活动的无政府状态,劳动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有利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有计划地配置、利用各种资源;通过组织和协调社会生产,使企业之间互相支持配合,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科学技术也摆脱了资本的桎梏,能迅速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并在社会生产中充分利用。这些都为社会劳动

9、生产率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需要,推动着需要的发展,并且使需要的满足具有实际可能性,由此又形成发展生产的新的动力。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生产不断完善和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切最重要的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成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我国各经济领域出现了崭新的发展进程和变化趋势,形成了截然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的发挥有力地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尽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我国物质基础非常

10、薄弱,加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层层封锁,生产条件极其困难,但劳动人民摆脱了剥削和压迫,迸发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社会生产空前快速地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那种为了追求私利而乱占滥用自然资源的掠夺性行为也基本消失了,依靠公有制经济的优势,森林和水土防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蓬勃展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开始走向协调。然而,我国初生的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由于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实行的是产权高度集中的制度,政府和领导机构权力过大,生产基层和劳动者缺乏相应的自主权力和利益。在尽快摆脱经济落后面貌的赶超思想的支配下,强调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忽视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重积累,轻

11、消费;优先发展重工业,放缓生活资料的增长,致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未能与迅速增长的生产同步提高。这些不足之处加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刚刚由社会主义激发起来的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所以,虽然到了 1978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 1955 年翻了两番,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但经济波动比较大,既有超高速的年增长率,也出现过急剧的下降。因而,由长期贫穷落后形成的短缺经济未能得到较快较大的转变。固然,这与期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国内外政治形势有关,却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经济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这必然引发有关经济制度和运行体制利弊的反思,催生改革开放的迫

12、切要求。 三、改革开放后所有制和经济规律的二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巨变,打破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全面支配社会经济运动的状态,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经济规律同时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二元经济” ,它比起备受关注的城乡“二元经济” ,更加广泛和有力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是中国政治经济学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重新出现并迅速发展,在我国绝迹多年的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随之重生,并在深度和广度上起着日益增强的作用,资本主义人口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

13、也再度出现。我国的私营企业主利用我国资本奇缺而人力资源供应严重过剩的局面,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廉价雇佣城乡剩余劳动力。据相关研究计算,上世纪 90 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剩余价值率为 240%。这使我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造就了一大批千万级、亿万级富豪,他们以年均高达 31%56%的积累率集聚了巨额财富和资本。据2012 年胡润百富榜统计,2011 年,我国仅前 50 名富豪的财产即达 16345 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3.5%。而雇佣劳动者的收入长时间得不到明显的增加,他们的收入占社会新创造价值的份额不断下降,私营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比国有企业工人低 48%,大部分家

14、庭的生活水平无法随生产的发展而相应提高。社会产品以举世瞩目的速度成百倍地增加了,可是普通劳动者却因为收入低下无法消费它们,堆积如山的产品只能大部分出口,导致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生产迅速扩大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愈来愈明显地暴露,挤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空间,妨碍了最大限度满足劳动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对每个资本家起作用。 ”马克思的论断对当前我国的私营经济同样适用。私营企业主对超额利润的追逐,必然造成社会生产的盲目无序状态。如,许多私营企业对高利润率的产业和产品盲目投资或扩大生产,出

15、现低水平的重复生产,造成一般产品产能过剩,而社会一些急需的重要产业,则因缺乏足够的投资,产品供应不足;大量资本争相涌进暴利部门和行业,造成一些产业的泡沫化,另一些产业则因近期获利有限,资金纷纷外流,导致空心化;不少企业为了赚取暴利,掠夺性使用自然资源,不仅造成巨大浪费,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相当多的企业只想牟利,不顾社会和群众利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甚至有害有毒用品和食品,伤害了广大消费者;许多私营企业承包和层层转包地方的重要建设项目,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 “豆腐渣”工程防不胜防,事故频发,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巨额私人资本转入流通领域,大肆投机,抢购紧俏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哄抬物价,扰乱

16、市场,妨碍人民正常生活。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经济深受私人利益的局限和强烈的逐利冲动与整个社会生产的协调发展之间有着巨大矛盾。它们的存在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最终不利于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经济乱象层出不穷,已成为我国社会无可否认和无法避开的长期问题。只需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们正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的扩张而不断加剧的,表明它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正像恩格斯在强调生产和分配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时所说的:“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期待产品的另一种分配,那就等于希望电池的电极与电池相联时不使

17、水分解,不在阳极放出氧和在阴极放出氢。 ”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政府机构对解决上述重大经济问题虽然也提出过种种建议和措施,但成效甚微,有些问题还愈演愈烈,关键就在于离开所有制进行分析,看不清本质的、规律性的关系,找不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无法对症下药。 改革开放以后,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新产生和快速发展以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内部也逐步进行了产权制度的调整。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产权制度,部分企业还建立了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国有独资公司制度。这些调整虽然不改变国家所有制的归属权(即狭义的所有权)主体,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仍然归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的全体人民所有,所有制的性质没

18、有改变,但国有产权的配置格局已经不同了。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国有企业,有权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国家委托给它们的资产,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并得到经营所带来的一部分经济利益。国有独资公司能够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且凭借法人财产权维护自身的独立权益,抵制来自出资者的非正常干预;国家则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转变为企业出资者,并选派产权代表进入企业,通过法人治理结构,以间接的方式经营企业资产。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确认不同产权结构的国有企业的法人地位,保障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和相应的经济利益。产权制度的调整实质上是在国有经济内部植入了部分的集体产权,使原来只相当于国家所有制

19、的大车间、没有自主权力和局部利益的国有企业,变成具有相当一部分产权的所有制主体。这就促使国有经济的运行规律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最主要的是,国有企业除了继续以满足劳动人民的需要作为根本的生产目的、履行经济社会责任之外,还会考虑如何维护和增加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这就突破了过去那种“国有经济是一家”并可无偿进行劳动和产品调配的关系。国有企业与政府、国有企业之间需要对方产品时,都得按照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市场实行等价交换,做到互不多占对方的劳动成果,互不侵犯对方的经济利益。这是确认和维护企业产权制度的内在要求。于是,在国有经济内部就必然存在真正的、实质的、而不是仅有“外壳”的商品关系。在

20、整个社会都通行商品关系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收益,就得关心市场的供求状况,根据市场动态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这样,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就不仅对私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挥作用,而且还引导和支配了国有经济的主要活动。市场机制就自然而然地取代政府指令,成为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调节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和基本方式。计划经济就“水到渠成”地转变为市场经济了。这个变化进程是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不是由人们的设计导向的,它最终完成的基础就在于国家所有制内部产权的变革。 四、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规律在我国相互影响 当前阶段,我国不仅同时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规律,它们还互相影响。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和资本主义

21、私有经济共同存在于同一个社会里,都在统一的市场里活动,结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它们虽然各自按照其本性运行和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却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在它们互相联系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对方,产生经济学所说的正效应或负效应的外部性。因此,所有制不同的经济关系中除了自身运行规律起作用以外,还会受到其他所有制经济规律的影响。 两类经济及其规律的相互影响表现在: 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私有经济起着重要的正外部性影响。主要体现为:第一,国有经济中的劳动者成为企业的共同主人,与企业领导存在分工不同的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并且根据按劳分配规律享有自己创造的部分剩余,获得高于私营企业雇工的收入,这些对私有经济可能发挥重大示范作用,有助于私营企业雇佣工人维护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限制企业主对他们的剥削程度,使劳资之间的矛盾不致于激化。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关键部门、国有企业在贯彻国家政策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带动作用,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现国家宏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